第109章 相逢无悔言之大吉
            關燈
            
            小
            中
            大
            了起來。
樹的輪廓在灼熱的日影裡模糊,成線,最後消失不見,好像桓漱石從背後輕輕抱住荞麥,親吻她的肩,而荞麥将頭輕輕倚在桓漱石頸邊,耳鬓厮磨。
幸福來得太突然,在情窦初開的年紀,遇見風華絕代的人,所有的幻想,此刻在兩人心裡成真。
兩情相悅,若能與君長廂厮守,豈在暮暮朝朝。
桓漱石是個一無所有的人,如今的他自覺不能給荞麥什麼,所以兩人心照不宣,對那日發生的對話隻字不提,因為彼此都需要好好準備。
這一次桓漱石停留的時間格外長,足有兩月。
他會刻意地去荞麥家幫荞麥父母做事,博得好感,在黃昏時分坐在那棵樹下,身旁圍着幾個孩童,悠揚笛聲為心上人飄揚。
村子無樂師,不懂曲中韻,一曲《鳳求凰》,句句相思意。
孩童們聽熟了這首曲子,滿村撒歡時在口裡哼着,桓漱石便會莞爾一笑,整個村子處處回蕩着他的心意。
荞麥在天明時送别桓漱石,相見時難别亦難,明明情到深時,淚滿衣衿,兩人也不曾逾矩。
他們約定好,等到春暖花開,桓漱石定攜聘禮前來,迎娶他心愛的姑娘。
時隔四年,桓漱石第一次決定進入城池,他要飛黃騰達,賺取功名,十裡紅妝聘娶他的卿卿。
離吳興最近的大城池,那便是皇城建康,在那裡,達官貴人廣攬天下英才,桓漱石想,總會有自己一杯羹的,他必須要能頂天立地。
兩地相去約五百裡,跋山涉水,桓漱石像個苦行僧似的,雖然他之前也大差不差,可這次他從未有過的急切。
桓漱石從未被桓老爺作為政治人才來培養過,那是嫡出的兄弟才有的權利,他在建康城處處碰壁,終于遇見一位賞識他才情的大人,收攬他作為幕僚。
那位大人說桓漱石過于急功近利,桓漱石羞赧地向對方陳白自己的來曆,大人聞言哈哈大笑,大手一揮贈了他兩套絲制婚服,算是将來他的新婚賀禮。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那日桓漱石在樹下所言一語成谶,流年不利,天下大旱,然而官府無為,流民四溢。
桓漱石放心不下荞麥,表示自己必須回去,他歸還大人的贈禮,坦言他在一段時間内都無法回報大人賞識之恩。
大人替他不值,道是流民甚重,那女子也許亦舉家南遷。
桓漱石要的不是可能,他要的是一定,桓漱石隻要看到她安好,便值得一切。
大人感其情深,隻說送出去的禮沒有收回的道理,又命人為其準備一包裹幹糧,祝他此去一帆風順,他的幕僚之席永遠為桓漱石留着一個。
桓漱石拜别大人,遠遠地去看了看浣娘,明白她現下過得很好,桓漱石踏着初雪離開了建康城。
風雪兼程,桓漱石的背囊也在路上救濟餓殍迅速癟下去,雖每在夜裡懊惱,可他做不到坐視不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終于放晴,可氣溫愈發低,餓殍凍骨,數不勝數。
桓漱石走過空蕩蕩的村落,親眼看見散落的人骨,他流出的眼淚凍成冰,一同埋葬在他刨出的深坑裡,與逝者長眠。
一路上嚼着草根,桓漱石回到吳興郡,可他感受到他病了,桓漱石自己粗略診斷,是傷寒,他想他肯定是活不下去了,除非有奇迹。
桓漱石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是遠遠地瞧上一眼,确定荞麥的狀況,随後尋個地方靜靜死去,不将病氣過給村子裡的人。
可這也意味着,在荞麥眼中,他一去不複返。
亦或是告訴荞麥自己的情況,請她不要再等自己了,棄桓漱石于荒野,一了百了。
可桓漱石明白,重情重義的荞麥是不可能抛棄他的。
要是荞麥已經逃難去了,那該有多好。
進退兩難,命運替桓漱石做出了選擇。
桓漱石高燒暈倒在路上,醒來時,第一眼看見的是朝思暮想的人。
荞麥見桓漱石終于醒來,腫如核桃的雙眼再次流出眼淚,她不顧桓漱石身上多惡臭,情不自禁撲進桓漱石懷裡痛哭起來。
一别數月,恍如隔世。
原來村子裡的人都跑了,今年田地顆粒無收,官府不聞不問,荞麥不願意随他們走,半道上又逃跑回到村子裡,而這裡也隻剩下些老弱病殘。
正因此,荞麥不得不每天走很遠的路,去尋能果腹的食物,機緣巧合,發現了暈倒在路邊的桓漱石。
“如果我走了,你回來看見我不在,該有多傷心,我不想讓你找不見我。
” 桓漱石看着荞麥,他突然間愣住了,仿佛失了魂一樣,眼淚止不住地流。
“我情願你離去。
” 他說。
“我好後悔,若我從不曾對你說過那席話,若你就是你,若我就是我,若我們從未有過交集,你此刻已随父母離去,而不是守在一個半死之人身旁。
” 荞麥含淚,瘋狂地搖着頭。
“荞麥,我該如何,去破解我們的命運。
” 桓漱石的身體燒得滾燙,他的意識開始變得模糊,喃喃自語道: “若我不曾遇見你,若我守得心神定,若你安好,我不會再愛你,不會來尋你,也許我們都活着,也許我們都死了,那些幸福快樂也散去,離我而去。
” 荞麥捧着桓漱石的臉,淚流滿面,痛不欲生,她的聲音第一次變得那麼悲傷,顫抖,叫人心碎: “相逢無悔,言之大吉,你告訴我的。
” 桓漱石燒糊塗了,他好像有很多話想說,聽上去語無倫次: “若天下大安,若我不曾離開長山鄉,若有明君治世,若南北為一……可為什麼要屠城?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小娘,我錯了,我幹幹淨淨,我有出息,您不要丢下我。
” 桓漱石哭得厲害,他好像深陷夢魇,一直在啜泣: “對不起……對不起,不要這樣……赤子丹心,從來純淨……為什麼?好難受……” “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生來就要受苦……我好難受,誰來救救我……” 荞麥聽着桓漱石的話心如刀割,悲嚎是她唯一的宣洩方式。
桓漱石清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 “荞麥,我愛你,對不起。
” 他的目光落在外頭觊觎自己的人身上,桓漱石對荞麥說: “我活不了了,别待在這,會生病。
” 荞麥不依,固執地留在他身旁。
桓漱石搖了搖頭,對荞麥說: “我在夢裡回到了我的家鄉,夢裡有你,有所有人。
” “從今往後,世上有你,夢就會繼續。
” 荞麥含淚笑着說: “郎君,世上無我,你看,他們也容不下我。
” 桓漱石擡手,替荞麥擦去眼淚,語氣内疚: “是我連累了你。
” 荞麥搖搖頭道: “你是大吉。
” 桓漱石清醒的時候越來越少,大部分情況下他是昏迷的,他已經疲倦到不會再胡言亂語,唯有無聲的眼淚昭示着他心裡的痛苦。
桓漱石覺得好累,他想睡覺了。
“我不想成仙,我想回家。
”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
      樹的輪廓在灼熱的日影裡模糊,成線,最後消失不見,好像桓漱石從背後輕輕抱住荞麥,親吻她的肩,而荞麥将頭輕輕倚在桓漱石頸邊,耳鬓厮磨。
幸福來得太突然,在情窦初開的年紀,遇見風華絕代的人,所有的幻想,此刻在兩人心裡成真。
兩情相悅,若能與君長廂厮守,豈在暮暮朝朝。
桓漱石是個一無所有的人,如今的他自覺不能給荞麥什麼,所以兩人心照不宣,對那日發生的對話隻字不提,因為彼此都需要好好準備。
這一次桓漱石停留的時間格外長,足有兩月。
他會刻意地去荞麥家幫荞麥父母做事,博得好感,在黃昏時分坐在那棵樹下,身旁圍着幾個孩童,悠揚笛聲為心上人飄揚。
村子無樂師,不懂曲中韻,一曲《鳳求凰》,句句相思意。
孩童們聽熟了這首曲子,滿村撒歡時在口裡哼着,桓漱石便會莞爾一笑,整個村子處處回蕩着他的心意。
荞麥在天明時送别桓漱石,相見時難别亦難,明明情到深時,淚滿衣衿,兩人也不曾逾矩。
他們約定好,等到春暖花開,桓漱石定攜聘禮前來,迎娶他心愛的姑娘。
時隔四年,桓漱石第一次決定進入城池,他要飛黃騰達,賺取功名,十裡紅妝聘娶他的卿卿。
離吳興最近的大城池,那便是皇城建康,在那裡,達官貴人廣攬天下英才,桓漱石想,總會有自己一杯羹的,他必須要能頂天立地。
兩地相去約五百裡,跋山涉水,桓漱石像個苦行僧似的,雖然他之前也大差不差,可這次他從未有過的急切。
桓漱石從未被桓老爺作為政治人才來培養過,那是嫡出的兄弟才有的權利,他在建康城處處碰壁,終于遇見一位賞識他才情的大人,收攬他作為幕僚。
那位大人說桓漱石過于急功近利,桓漱石羞赧地向對方陳白自己的來曆,大人聞言哈哈大笑,大手一揮贈了他兩套絲制婚服,算是将來他的新婚賀禮。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那日桓漱石在樹下所言一語成谶,流年不利,天下大旱,然而官府無為,流民四溢。
桓漱石放心不下荞麥,表示自己必須回去,他歸還大人的贈禮,坦言他在一段時間内都無法回報大人賞識之恩。
大人替他不值,道是流民甚重,那女子也許亦舉家南遷。
桓漱石要的不是可能,他要的是一定,桓漱石隻要看到她安好,便值得一切。
大人感其情深,隻說送出去的禮沒有收回的道理,又命人為其準備一包裹幹糧,祝他此去一帆風順,他的幕僚之席永遠為桓漱石留着一個。
桓漱石拜别大人,遠遠地去看了看浣娘,明白她現下過得很好,桓漱石踏着初雪離開了建康城。
風雪兼程,桓漱石的背囊也在路上救濟餓殍迅速癟下去,雖每在夜裡懊惱,可他做不到坐視不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終于放晴,可氣溫愈發低,餓殍凍骨,數不勝數。
桓漱石走過空蕩蕩的村落,親眼看見散落的人骨,他流出的眼淚凍成冰,一同埋葬在他刨出的深坑裡,與逝者長眠。
一路上嚼着草根,桓漱石回到吳興郡,可他感受到他病了,桓漱石自己粗略診斷,是傷寒,他想他肯定是活不下去了,除非有奇迹。
桓漱石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是遠遠地瞧上一眼,确定荞麥的狀況,随後尋個地方靜靜死去,不将病氣過給村子裡的人。
可這也意味着,在荞麥眼中,他一去不複返。
亦或是告訴荞麥自己的情況,請她不要再等自己了,棄桓漱石于荒野,一了百了。
可桓漱石明白,重情重義的荞麥是不可能抛棄他的。
要是荞麥已經逃難去了,那該有多好。
進退兩難,命運替桓漱石做出了選擇。
桓漱石高燒暈倒在路上,醒來時,第一眼看見的是朝思暮想的人。
荞麥見桓漱石終于醒來,腫如核桃的雙眼再次流出眼淚,她不顧桓漱石身上多惡臭,情不自禁撲進桓漱石懷裡痛哭起來。
一别數月,恍如隔世。
原來村子裡的人都跑了,今年田地顆粒無收,官府不聞不問,荞麥不願意随他們走,半道上又逃跑回到村子裡,而這裡也隻剩下些老弱病殘。
正因此,荞麥不得不每天走很遠的路,去尋能果腹的食物,機緣巧合,發現了暈倒在路邊的桓漱石。
“如果我走了,你回來看見我不在,該有多傷心,我不想讓你找不見我。
” 桓漱石看着荞麥,他突然間愣住了,仿佛失了魂一樣,眼淚止不住地流。
“我情願你離去。
” 他說。
“我好後悔,若我從不曾對你說過那席話,若你就是你,若我就是我,若我們從未有過交集,你此刻已随父母離去,而不是守在一個半死之人身旁。
” 荞麥含淚,瘋狂地搖着頭。
“荞麥,我該如何,去破解我們的命運。
” 桓漱石的身體燒得滾燙,他的意識開始變得模糊,喃喃自語道: “若我不曾遇見你,若我守得心神定,若你安好,我不會再愛你,不會來尋你,也許我們都活着,也許我們都死了,那些幸福快樂也散去,離我而去。
” 荞麥捧着桓漱石的臉,淚流滿面,痛不欲生,她的聲音第一次變得那麼悲傷,顫抖,叫人心碎: “相逢無悔,言之大吉,你告訴我的。
” 桓漱石燒糊塗了,他好像有很多話想說,聽上去語無倫次: “若天下大安,若我不曾離開長山鄉,若有明君治世,若南北為一……可為什麼要屠城?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小娘,我錯了,我幹幹淨淨,我有出息,您不要丢下我。
” 桓漱石哭得厲害,他好像深陷夢魇,一直在啜泣: “對不起……對不起,不要這樣……赤子丹心,從來純淨……為什麼?好難受……” “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生來就要受苦……我好難受,誰來救救我……” 荞麥聽着桓漱石的話心如刀割,悲嚎是她唯一的宣洩方式。
桓漱石清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 “荞麥,我愛你,對不起。
” 他的目光落在外頭觊觎自己的人身上,桓漱石對荞麥說: “我活不了了,别待在這,會生病。
” 荞麥不依,固執地留在他身旁。
桓漱石搖了搖頭,對荞麥說: “我在夢裡回到了我的家鄉,夢裡有你,有所有人。
” “從今往後,世上有你,夢就會繼續。
” 荞麥含淚笑着說: “郎君,世上無我,你看,他們也容不下我。
” 桓漱石擡手,替荞麥擦去眼淚,語氣内疚: “是我連累了你。
” 荞麥搖搖頭道: “你是大吉。
” 桓漱石清醒的時候越來越少,大部分情況下他是昏迷的,他已經疲倦到不會再胡言亂語,唯有無聲的眼淚昭示着他心裡的痛苦。
桓漱石覺得好累,他想睡覺了。
“我不想成仙,我想回家。
” 喜歡屠龍:王謝之交請大家收藏:()屠龍:王謝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