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办公室日常
關燈
小
中
大
編輯部的同事都說她膽大,隐隐有點羨慕她,但是沒人跟她學。
到了第四天,編輯部開例會,劉主任就說:“我覺得大家都可以跟小許學一下,活幹完了就下班,早點回家,不用非得在辦公室裡耗着。
我其實不願意加班,恨不得到點就走,你們要是沒事了,就早點回家。
咱們編輯部這邊,跟其他部門還不一樣,有時候早點走都沒關系。
按理來說,咱們都不用坐班,因為有的時候要出去采訪,晚點來早點走都是可以的,工作幹完了就行。
” 在這一點上,王社長跟劉主任觀點相同,“咱們是媒體,沒事不要在辦公室裡坐着,都出去采訪。
平時也可以多走走、看看,積累素材。
” 大家都“嗯嗯啊啊”的答應着,到了下班的點,還是隻有許聰聰一個人按時走了。
後來,許聰聰和劉主任閑聊,才知道這個單位有“加班文化”,不光編輯部在加班,其他各個部門,什麼外聯部、策劃部、秘書室,大家全都熱衷于加班。
協會秘書長也熱衷于加班。
有時候他白天出去開會了,晚上下班之後來單位巡視,這個時候,加班的同志們就能跟領導混個臉熟。
而且這位領導還熱衷于請員工吃飯。
一看大家在加班,張嘴就是:“走走走,吃飯去。
” 然後大家就去聚餐了。
第二天到了單位,大家聊天的内容就是“昨天晚上吃飯的時候,秘書長說了什麼,副秘書長說了什麼,某某主任說了什麼,哪位同事出了糗,哪位同事表現最機靈,哪位同事歌唱的真好”,這是一天的談資。
許聰聰經常因為沒和他們一起吃飯而顯得格格不入,因為沒話聊。
她覺得,所謂的“加班文化”應該就是這麼形成的。
你要是不加班,你就跟大家少了很多交集,沒有在飯桌上交流過,你跟同事的關系就隻是同事,而他們一起吃飯的這些人,都混得跟兄弟姐妹一樣。
實際上怎麼樣不好說,但表面上都親親密密的。
辦公室裡有一位男同事,是那種比較通人情世故的人,他跟許聰聰說:“你不要到點就走,這樣顯得比較清高,該跟大家一起吃飯還是要一起吃飯。
” 他還說:“你來了好幾天了,還沒見過秘書長的面,你到現在還沒在領導跟前挂上号呢。
領導怎麼重用你啊?咱們這兒,加班多的、随叫随到的,都是跟領導走得近的,以後升職加薪他們肯定優先。
你看看人家沈蓉,人家跟你同時來的,早跟大家混熟了。
” 許聰聰禮貌微笑、認真傾聽,并不打算采納他的意見。
她仔細觀察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聊飯桌上的事,劉主任就不怎麼說,王社長也不怎麼說,他們也參加聚餐,聚完了就完了,隻當那是一頓飯而已。
劉主任是真的想要改變辦公室這種“加班文化”,她是第一個像許聰聰一樣按時下班的人,當那天下午,一到六點她就背起包消失在辦公室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
加班狂魔改性子了? 其他人加班是摸魚,劉主任加班是真加班,她是真有事幹。
但劉主任是真的不願意加班。
她今年四十出頭,有一個八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三年級。
她跟許聰聰聊天的時候,經常說起她的孩子,說她覺得自己特别對不起孩子,根本沒時間陪她。
每天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孩子都已經睡着了。
所以,她想要試着變一下,按時下班,回家陪孩子。
雖然當天晚上十點鐘,她又被領導一個電話緊急召回了辦公室,但好歹在家裡陪孩子吃了晚飯、寫了作業,就是來回折騰了點,但是單位報銷打車費。
劉主任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