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势如破竹(下)
關燈
小
中
大
“殺賊!”
在都尉諸葛闡的帶領下,五百名官軍排着整齊的陣列、一邊呐喊鼓舞士氣,一邊快速地向着對面的天軍迫近。
不少人都是神色亢奮,一臉的迫不及待。
他們已經想到了隔下人頭後去獲得封賞的美好場景了。
臨沂官軍上下,沒有一個人想過失敗... 他們甚至覺得,這些泥腿子恐怕連反抗都未必有勇氣吧。
畢竟隻是一群流民嘛。
還是剛剛熬過嚴冬的一群流民,恐怕能走到臨沂城下都是用盡了所有的氣力吧? 他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領隊的諸葛闡更是如此。
在他眼裡,這一戰就是上蒼賜給自己的進身之階。
若是能幹淨利落的拿下,捷報傳到此時坐鎮東海的州牧陶謙的耳中,說不定自家有機會把這個當了快十年的都尉帽子給摘了? 校尉? 到底是屯騎校尉(掌重裝騎兵部隊)好呢,還是越騎校尉(掌輕騎兵部隊)好呢? 隻可惜,這種輕松和樂觀的态度,當諸葛闡踏過吊橋離對面越來越近時,突然便消失了。
早在官軍打開城門、在護城河前整隊的時候,流民們似乎就很是慌亂地不斷往後撤,這等反應落在諸葛闡和其手下眼中,更是情勢不屑。
隻是當天軍們也開始列陣整隊,擺出一副迎戰的姿态時,諸葛闡發現了不妥的地方了。
望着頃刻間變得齊整有序的方陣,諸葛闡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這效率... 未免也太快了點吧? 手下人卻是未曾發覺,依舊嘶吼着不斷前沖,此時雙方也到了交戰的距離,臨沂城守兵并非什麼精銳,驟然停下或者背身撤離,不但未必做得到,更極大可能讓隊陣陷入混亂,反倒給敵人可乘之機... 更何況,自己之前是主動請戰且立下了軍令狀的啊。
或許,隻是從之前對陣的官軍中學了點樣子? 丢不起人的諸葛闡強自在心中安慰自己,同時想着,擺的似模似樣不代表真打起來能保持住啊,何況會列陣也未必就是精銳啊。
想着自家的官兵都是青壯,而且裝備精良,諸葛闡再次有了信心,決定先沖殺一輪再說! 這個念頭,徹底地葬送了他自己和這五百人。
……… 當雙方徹底進入近身白刃戰時,看到對面兩個少年将領臉上古怪的笑容時,諸葛闡愣住了。
下一刻,他的手下們也同樣愣住了。
因為他們刀槍齊舉砍向天軍們時,發出的竟不是意料中的慘叫,而是金鐵之音... 破衣爛襖是僞裝,裡面竟然披甲! 所有人意識到了不對,隻是都來不及了。
在城頭縣君等人的目瞪口呆中,兩軍對戰卻是從一接戰開始便形成了一面倒的迹象。
随着王政暴喝一聲,一刀劈飛了諸葛誕的項上人頭,同時間順勢前沖,長刀畫出一個完美的圓弧,将前方四五個兵卒同時砍翻,無數的慘叫聲中,戰鬥已進入了尾聲。
僅僅半個時辰,五百臨沂城防軍竟是近乎全滅。
隻有剩餘一百多個吓破膽的官兵們,狼狽的逃回了城内。
此時的城頭上,已是陷入了死水般的靜默。
“這不是流民!是黃巾賊寇!” 留守的諸葛誕的副手,一位都伯發出了凄厲的尖叫。
他終于發現了事情的部隊了。
流民怎會如此犀利? 作為一個武官,他方才看到的比縣君等人更多。
雙方戰力差距極大,賊寇是完全有能力做到全殲的。
之所以最後還讓一百多人逃回,卻是主将的問題。
陣型太窄,接戰點又不夠遠,所以示弱雖成,誘敵卻不夠深入。
若是把接戰的地點再離臨沂城遠一點,再分出兩翼包抄.... 思之不寒而栗啊。
待都伯向衆人解釋完後,縣君和一衆官吏面面相觑,同時面露絕望。
賊寇戰力,
不少人都是神色亢奮,一臉的迫不及待。
他們已經想到了隔下人頭後去獲得封賞的美好場景了。
臨沂官軍上下,沒有一個人想過失敗... 他們甚至覺得,這些泥腿子恐怕連反抗都未必有勇氣吧。
畢竟隻是一群流民嘛。
還是剛剛熬過嚴冬的一群流民,恐怕能走到臨沂城下都是用盡了所有的氣力吧? 他們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領隊的諸葛闡更是如此。
在他眼裡,這一戰就是上蒼賜給自己的進身之階。
若是能幹淨利落的拿下,捷報傳到此時坐鎮東海的州牧陶謙的耳中,說不定自家有機會把這個當了快十年的都尉帽子給摘了? 校尉? 到底是屯騎校尉(掌重裝騎兵部隊)好呢,還是越騎校尉(掌輕騎兵部隊)好呢? 隻可惜,這種輕松和樂觀的态度,當諸葛闡踏過吊橋離對面越來越近時,突然便消失了。
早在官軍打開城門、在護城河前整隊的時候,流民們似乎就很是慌亂地不斷往後撤,這等反應落在諸葛闡和其手下眼中,更是情勢不屑。
隻是當天軍們也開始列陣整隊,擺出一副迎戰的姿态時,諸葛闡發現了不妥的地方了。
望着頃刻間變得齊整有序的方陣,諸葛闡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這效率... 未免也太快了點吧? 手下人卻是未曾發覺,依舊嘶吼着不斷前沖,此時雙方也到了交戰的距離,臨沂城守兵并非什麼精銳,驟然停下或者背身撤離,不但未必做得到,更極大可能讓隊陣陷入混亂,反倒給敵人可乘之機... 更何況,自己之前是主動請戰且立下了軍令狀的啊。
或許,隻是從之前對陣的官軍中學了點樣子? 丢不起人的諸葛闡強自在心中安慰自己,同時想着,擺的似模似樣不代表真打起來能保持住啊,何況會列陣也未必就是精銳啊。
想着自家的官兵都是青壯,而且裝備精良,諸葛闡再次有了信心,決定先沖殺一輪再說! 這個念頭,徹底地葬送了他自己和這五百人。
……… 當雙方徹底進入近身白刃戰時,看到對面兩個少年将領臉上古怪的笑容時,諸葛闡愣住了。
下一刻,他的手下們也同樣愣住了。
因為他們刀槍齊舉砍向天軍們時,發出的竟不是意料中的慘叫,而是金鐵之音... 破衣爛襖是僞裝,裡面竟然披甲! 所有人意識到了不對,隻是都來不及了。
在城頭縣君等人的目瞪口呆中,兩軍對戰卻是從一接戰開始便形成了一面倒的迹象。
随着王政暴喝一聲,一刀劈飛了諸葛誕的項上人頭,同時間順勢前沖,長刀畫出一個完美的圓弧,将前方四五個兵卒同時砍翻,無數的慘叫聲中,戰鬥已進入了尾聲。
僅僅半個時辰,五百臨沂城防軍竟是近乎全滅。
隻有剩餘一百多個吓破膽的官兵們,狼狽的逃回了城内。
此時的城頭上,已是陷入了死水般的靜默。
“這不是流民!是黃巾賊寇!” 留守的諸葛誕的副手,一位都伯發出了凄厲的尖叫。
他終于發現了事情的部隊了。
流民怎會如此犀利? 作為一個武官,他方才看到的比縣君等人更多。
雙方戰力差距極大,賊寇是完全有能力做到全殲的。
之所以最後還讓一百多人逃回,卻是主将的問題。
陣型太窄,接戰點又不夠遠,所以示弱雖成,誘敵卻不夠深入。
若是把接戰的地點再離臨沂城遠一點,再分出兩翼包抄.... 思之不寒而栗啊。
待都伯向衆人解釋完後,縣君和一衆官吏面面相觑,同時面露絕望。
賊寇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