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观水库听评书
關燈
小
中
大
水庫是豐收的保障。
1955到1966我國水庫初見成效。
同時也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興建了新興的工業部門,填補了我國工業的空白,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初見規模,效果明顯,修建了多座大中小型水庫,發揮灌溉、發電、攔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顯着提高,現已初步進入世界先進行業。
但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儀隴縣目前<寫書時>共有118座水庫,其中中型水庫2座,油坊溝水庫,思德水庫。
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106座,絕大部分水庫均為上世紀50-70年代修建。
受當時技術和客觀條件限制,大部分水庫建設标準和質量都不高。
但對當時農業生産來說起了重大作用。
對高旱少雨的丘陵地帶增産增收,人畜飲用水作出了巨大貢獻。
曾加溝水庫,官方名叫北山水庫,也是同時期開始修建,1980年建成蓄水。
北山水庫是永樂鎮一座集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的小型水庫。
為永樂鎮人蓄飲水,農業灌溉發揮了重要作用。
距北山水庫30公裡遠,有一座水庫也在同時修建,一座中型水庫,思德水庫,該水庫1970年開始修建,1983年建成蓄水。
思德水庫是儀隴縣唯一的一座集人畜飲水、農業灌溉、防洪為一體的中型骨幹水利工程。
同時兼具養殖、發電、城市工業供水等綜合功能 思德水庫總庫容為4170萬立方米,能解決22個鄉鎮、10.4萬人的飲用水困難問題,灌溉面積為9.43萬畝。
同時具有水力發電功能,思德水庫電站屬豐、枯調節型電站,分壩後電站和石筍河電站兩級,總裝機容量1440KW,年發電量300萬KWH。
壩後電站建于1987年,1998年正式發電,裝機容量640KW/2台;石筍河電站建于1994年,1995年5月發電,裝機容量800KW/2台,多年運行正常,發電量穩定。
思德水庫沿岩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怪石林立,洞穴密布。
從大壩乘遊船順河而上,船下碧波蕩漾,水面野鴨成群,白鶴時飛時停,林中鳥兒放聲高唱。
形以魚龜爬山、野兔賽跑、水牛下河、金雞展翅的種種怪石穴從眼前掠過,使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遊到水庫源便到了太子讀書岩,據傳是唐太子李賢遭武則天貶後,來到此處石洞讀書,後人便稱此洞叫太子讀書洞。
思德水庫下遊的石神河,地貌特殊,四周青山環抱,中間凸起一座高盈百米的山峰,峰頂廟宇雄偉,似神話中天宮一隅,河中山峰名石神峰,山勢陡峻,像一柄利劍直刺雲天。
僅北面一條筆直的石梯,通向山巅。
山上有兩座廟宇,一在山腰,一在山頂。
山腰廟宇傍山而建,廟前是一塊小平壩,西面與殿堂相連的幾間房舍,住有一戶人家,上山觀光和朝拜的人多在此歇腳。
從殿堂後門而出,是一條幾乎與登攀者身體平行的陡石梯。
這山巅面積很小,西北側聳立一尊高數丈的巨石,下小上大,獨自豎立,如天外飛來,人們稱它為石神,石神河的名稱也由此而出。
緊靠巨石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廟宇,室内高龛上供有木雕的石神爺、石神婆。
傳說巨石是神物,廟是仙人建造,非凡人所為,如無意中觸及巨石,它會顫抖搖晃……由于這種傳說的影響和身處其境的緊張心情,許多人不敢向臣石伸手,生怕石倒廟塌,招來滅頂之災,隻好懾腳息聲地離開山巅,填步下到山腰。
石神河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有的河段平直寬闊,清澈明淨,清風掠過,波光粼粼;有的河段亂石成趣,或頭頂青技秀草,露出地面;有的河段淙淙之聲不斷,卻見不到河水流淌。
太子湖的浩瀚,石神河的神奇,深深地吸引着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正如何郝炬“浪淘沙”所言: 萬壑千山間,流水潺潺。
一朝截止深淵,高壩橫空淩峭壁,浩瀚無邊。
缺水自艱難,災害年年。
盼來思德起波瀾,化作飛虹潤故土,豐樂江山。
這裡就順便介紹了一下儀隴縣的水利建設和水庫工程,各村各隊還有山灣堰塘,儲水池,攔河壩,頓水田,都給丘陵地帶的用水提供保障,大大緩解了旱情。
參觀完北山水庫,已是黃昏時刻,雖是初春時節,還是有冬的影子,溫度也有所降低。
水面上已有白霧生成,飄飄悠悠,如煙如塵,時面升騰,時而翻卷,這都是水面小氣候所至。
晚餐特别豐盛,過年食物都是精品,三餐佳肴,頓頓美酒,春節大都這樣。
當時社員們的娛樂活動不多,但也不局限于電影,過年過節講聖語這也是川北人的一種文化活動,講聖語就是講評書,由一些學識淵博而且口才不錯的先生講解,或曆史,或神話,或傳記,或某一具體事件,一般兩小時,主辦方出資,就是讓過年的人熱鬧熱鬧,也增加一些知識。
内容大多有教育意義,或因果報應,或出人頭地,或造福一方,或名揚天下。
講的人念念有詞,聽的人聚精會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年講聖語大都在生産隊的哂場,或大院子進行,提前一兩天都會通知大家,當時這類消息傳播很快,人傳人,到時附近的人都會聚衆聽評書,聽那些古老而傳奇的事情。
有史記,四大名着,說嶽傳,三言二拍,這些都是評書先生的素材。
晚飯後,聽評書,還特意弄了一個烤火爐,圍爐講書。
史馬相如是說書
1955到1966我國水庫初見成效。
同時也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興建了新興的工業部門,填補了我國工業的空白,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初見規模,效果明顯,修建了多座大中小型水庫,發揮灌溉、發電、攔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顯着提高,現已初步進入世界先進行業。
但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儀隴縣目前<寫書時>共有118座水庫,其中中型水庫2座,油坊溝水庫,思德水庫。
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106座,絕大部分水庫均為上世紀50-70年代修建。
受當時技術和客觀條件限制,大部分水庫建設标準和質量都不高。
但對當時農業生産來說起了重大作用。
對高旱少雨的丘陵地帶增産增收,人畜飲用水作出了巨大貢獻。
曾加溝水庫,官方名叫北山水庫,也是同時期開始修建,1980年建成蓄水。
北山水庫是永樂鎮一座集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的小型水庫。
為永樂鎮人蓄飲水,農業灌溉發揮了重要作用。
距北山水庫30公裡遠,有一座水庫也在同時修建,一座中型水庫,思德水庫,該水庫1970年開始修建,1983年建成蓄水。
思德水庫是儀隴縣唯一的一座集人畜飲水、農業灌溉、防洪為一體的中型骨幹水利工程。
同時兼具養殖、發電、城市工業供水等綜合功能 思德水庫總庫容為4170萬立方米,能解決22個鄉鎮、10.4萬人的飲用水困難問題,灌溉面積為9.43萬畝。
同時具有水力發電功能,思德水庫電站屬豐、枯調節型電站,分壩後電站和石筍河電站兩級,總裝機容量1440KW,年發電量300萬KWH。
壩後電站建于1987年,1998年正式發電,裝機容量640KW/2台;石筍河電站建于1994年,1995年5月發電,裝機容量800KW/2台,多年運行正常,發電量穩定。
思德水庫沿岩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怪石林立,洞穴密布。
從大壩乘遊船順河而上,船下碧波蕩漾,水面野鴨成群,白鶴時飛時停,林中鳥兒放聲高唱。
形以魚龜爬山、野兔賽跑、水牛下河、金雞展翅的種種怪石穴從眼前掠過,使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遊到水庫源便到了太子讀書岩,據傳是唐太子李賢遭武則天貶後,來到此處石洞讀書,後人便稱此洞叫太子讀書洞。
思德水庫下遊的石神河,地貌特殊,四周青山環抱,中間凸起一座高盈百米的山峰,峰頂廟宇雄偉,似神話中天宮一隅,河中山峰名石神峰,山勢陡峻,像一柄利劍直刺雲天。
僅北面一條筆直的石梯,通向山巅。
山上有兩座廟宇,一在山腰,一在山頂。
山腰廟宇傍山而建,廟前是一塊小平壩,西面與殿堂相連的幾間房舍,住有一戶人家,上山觀光和朝拜的人多在此歇腳。
從殿堂後門而出,是一條幾乎與登攀者身體平行的陡石梯。
這山巅面積很小,西北側聳立一尊高數丈的巨石,下小上大,獨自豎立,如天外飛來,人們稱它為石神,石神河的名稱也由此而出。
緊靠巨石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廟宇,室内高龛上供有木雕的石神爺、石神婆。
傳說巨石是神物,廟是仙人建造,非凡人所為,如無意中觸及巨石,它會顫抖搖晃……由于這種傳說的影響和身處其境的緊張心情,許多人不敢向臣石伸手,生怕石倒廟塌,招來滅頂之災,隻好懾腳息聲地離開山巅,填步下到山腰。
石神河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有的河段平直寬闊,清澈明淨,清風掠過,波光粼粼;有的河段亂石成趣,或頭頂青技秀草,露出地面;有的河段淙淙之聲不斷,卻見不到河水流淌。
太子湖的浩瀚,石神河的神奇,深深地吸引着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正如何郝炬“浪淘沙”所言: 萬壑千山間,流水潺潺。
一朝截止深淵,高壩橫空淩峭壁,浩瀚無邊。
缺水自艱難,災害年年。
盼來思德起波瀾,化作飛虹潤故土,豐樂江山。
這裡就順便介紹了一下儀隴縣的水利建設和水庫工程,各村各隊還有山灣堰塘,儲水池,攔河壩,頓水田,都給丘陵地帶的用水提供保障,大大緩解了旱情。
參觀完北山水庫,已是黃昏時刻,雖是初春時節,還是有冬的影子,溫度也有所降低。
水面上已有白霧生成,飄飄悠悠,如煙如塵,時面升騰,時而翻卷,這都是水面小氣候所至。
晚餐特别豐盛,過年食物都是精品,三餐佳肴,頓頓美酒,春節大都這樣。
當時社員們的娛樂活動不多,但也不局限于電影,過年過節講聖語這也是川北人的一種文化活動,講聖語就是講評書,由一些學識淵博而且口才不錯的先生講解,或曆史,或神話,或傳記,或某一具體事件,一般兩小時,主辦方出資,就是讓過年的人熱鬧熱鬧,也增加一些知識。
内容大多有教育意義,或因果報應,或出人頭地,或造福一方,或名揚天下。
講的人念念有詞,聽的人聚精會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年講聖語大都在生産隊的哂場,或大院子進行,提前一兩天都會通知大家,當時這類消息傳播很快,人傳人,到時附近的人都會聚衆聽評書,聽那些古老而傳奇的事情。
有史記,四大名着,說嶽傳,三言二拍,這些都是評書先生的素材。
晚飯後,聽評書,還特意弄了一個烤火爐,圍爐講書。
史馬相如是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