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下定决心

關燈
    國,朕心甚慰,宜賦重托哉,命卿于京畿招募義勇,前往天津衛押往錢糧還于京師,以備擊賊之,滋事重......欽哉。

    ” “臣吳襄領旨,叩謝吾皇,萬歲萬萬歲。

    ”吳襄再叩拜後接旨謝恩,這才帶着家人起身,回身招呼道:“吳七。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老爺。

    ”吳府大管家吳七是個小老頭,此刻一溜煙的跑上前應道。

     “将聖旨供在中堂,不可怠慢。

    ” “是,老爺,我會當心的。

    ” 安置完聖旨,吳襄立即轉身,滿臉堆笑道:“不知小公公怎麼稱呼?” “咱家司禮監李德。

    ”李德不着痕迹的大言不慚道,他确實是司禮監的太監,但卻隻是個端茶遞水、灑掃整理的雜役。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也沒撒謊,他确實是司禮監的,隻是省略了職務而已,出了宮的太監,那可是天使,狐假虎威一回實屬平常,能出趟外差可不容易,都知道外差是個肥差,他還等着孝敬呢。

     吳襄又不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當然也是懂規矩的,在出來接旨前就準備好了。

    “原來是李公公,失敬失敬,李公公年紀輕輕就已司職司禮監,真是年少有為,不可多得的英才啊,勞煩公公跑一趟,真是過意不去,在下已安排好酒宴,給公公解解乏,還請公公不要推辭。

    ” “哎~提督大人過獎了,咱家隻是在司禮監打雜而已,有什麼前途,當不得大人的稱贊。

    ”嘴上話是這麼說,但畢竟年輕,嘴角已經在瘋狂抽動,比AK還難壓。

    “至于酒宴就不必了,咱家皇命在身,還得立即趕回去複旨呢,就不叨擾大人了。

    ” “既然公公有公事在身,在下就不強留公公了,等公公閑暇,在下再宴請公公,請公公回複陛下,臣吳襄必不負皇恩,即可召集義勇前往天津衛押運糧草。

    ” “善,如此,咱家就回宮複旨了,吳大人,咱家告辭了。

    ” “公公慢走,三輔,代為父送送李公公。

    ” “大人不必多禮,咱家回去了。

    ” “公公請。

    ”吳三輔在前引路,轉過長廊,吳三輔已是落在李德身側,“此番勞煩公公跑一趟,實在辛苦,公公用心公事,即不肯留下喝杯酒水,家父叮囑三輔,定要向公公敬奉些茶薪,還望公公萬勿推辭。

    ” 吳三輔說着從袖中摸出一張銀票,不着痕迹的送到了李德的袖口,李德強忍着喜悅眼睛往下一瞟,‘五十兩’面額,心裡頓時樂開了花,心滿意足的接過放入袖中。

     “哎~提督大人真是太客氣了,咱家就跑跑腿,為皇爺辦差哪有什麼辛苦的。

    ”千萬别覺得五十兩白銀少,雖然大明末期因為幾百年的白銀大量流入和張居正的白銀制,使得白銀不再如前中期那樣值錢,但也沒有貶值太多,五十兩銀子,一個穩定的上工的漢子,五年不吃不喝,可能都攢不到。

     按照購買力,也是一筆大錢了,所以對于以前沒出過外差,隻聽前輩們吹噓過的李德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了,那些前輩們吹噓的也就十兩、二十兩的,還不知道真假,就已經牛掰的不行了,羨慕的他們直流哈喇子。

     現在他第一次宣旨,竟是直接得了五十兩的敬奉,李德瞬間覺得身子都輕飄飄的,骨頭都輕了幾兩,和吳三輔客氣幾句後,出了吳府,坐上馬車,李德迫不及待的從袖中掏出銀票,臉上已經笑的嘴都咧到耳根了。

     送走李德,吳三輔回到中堂,隻見吳襄已經在太師椅上品茶了,“父親,李德已經送走了,銀票也送了,看這小太監的臉色,想來是高興的緊,哈哈,看來應該是第一次出宮宣旨。

    ” 吳三輔給吳襄見了禮,說完了送走李德的事,這才在下手坐下問道:“父親,如殿下所言,聖旨已下,但兒越想越覺得事情不怎麼對勁,似有蹊跷,但一時也想不明白哪裡不對,還請父親解惑。

    ” 聽了兒子的話,吳襄面帶欣慰,端起茶碗輕呡一口,這才道:“有什麼蹊跷?說說哪裡不明白。

    ” “殿下有言在先,聖旨在後,是陛下囑托,還是。

    。

    。

    ”吳三輔沉吟一下接着道:“言出法随?” “呵呵,不錯,你比你大哥聰明,為父昨日聽聞殿下的安排,也是驚駭莫名,陛下一向。

    。

    。

    守禮,奉行儒家治世,怎麼可能做出如此。

    。

    如此。

    。

    。

    機智的決斷,京城有錢的人太多了,此法簡直就是搶錢,想來陛下斷斷不會如此行事,但若不是陛下的意思,那今日的聖旨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 怕隔牆有耳,吳襄也不敢說的太露骨,而且一些不敬之語也是萬不能說的。

     喜歡明中祖:朱慈烺請大家收藏:()明中祖: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