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虚罔

關燈
    安然後來,聽聞一些信徒談論起那位居住于往生堂的老婦人時,才知曉她年輕時對魚肉情有獨鐘。

    不但熱衷于品嘗飯店中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做法的魚類美食,更是偏愛親手宰殺活魚并精心烹制。

    此外,她還癡迷于釣魚這項活動,無論是春光明媚、夏日炎炎還是秋高氣爽之時,亦或是寒冬臘月之際,隻要有水塘或水庫存在之地,皆能見到她手持魚竿悠然自得地垂釣之身影。

    其技藝精湛娴熟,令人贊歎不已。

     誰曾料到,歲月如梭,待到年老之後,這位老婦人卻不幸患上了魚鱗病和關節疾病。

    每當病情發作之時,她便感覺猶如魚翅卡在咽喉一般,呼吸困難,更要命的是,關節像被人刀砍斧斫一般,痛苦難耐至極點。

    更為怪異的是,盡管家人帶她前往醫院接受各類先進儀器的全面診斷與詳盡檢查,但始終未能查出确切病因所在。

    眼看着老婦人在家中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家人們束手無策之下,隻得将她送至淨心寺,希望借助佛法之力得以解脫困境。

     走進齋堂,後牆上的電視屏幕上依然是淨塵方丈在講解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句話宛如一道明亮的光芒,穿透了塵世的迷霧,指引着人們走向真理的彼岸。

    它告訴我們,世間萬物所呈現出的表象都是虛幻不實的,如果能夠看透這些表象背後的本質,那麼就能領悟到真正的佛法真谛——如來境界。

     “所謂'凡所有相',即指一切有形有色、有聲有味的現象和事物。

    它們或許美麗動人、令人陶醉,但卻如同鏡花水月一般轉瞬即逝、虛無缥缈。

    比如金錢名利、權勢地位等世俗追求,雖然能給人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終究無法填補内心深處的空虛與寂寞;又比如人情冷暖、世态炎涼等人生百态,看似真實可觸,實則變幻無常、難以捉摸。

    因此,當我們執着于這些外在的相時,就會陷入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之中。

     “然而,'若見諸相非相'則要求我們超越表面現象,用一顆清醒冷靜的心去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質。

    這需要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不為情感的波動所左右。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明白其無常變化的規律,并從中領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

     “當我們真正做到'見諸相非相'時,便能夠達到'則見如來'的境界。

    這裡的'如來'并非特指某一尊具體的佛菩薩形象,而是代表着一種無上正等正覺的覺悟狀态。

    在這種境界下,我們不再受困于無明愚癡,能夠以平和慈悲之心看待世間萬物,對一切衆生都懷有深深的憐憫之情。

    同時,我們也能夠洞悉因果輪回的奧秘,知曉善惡報應的道理,從而更好地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積德行善,造福社會......” 此時聽到淨塵大師的講經,安然仿佛覺得自己的腦海被什麼東西猛然擊中,往事種種,悄然湧上心頭: 想當年,那時的他也曾懷揣着對祖國無比熾熱的情感以及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立志要成為一名頂尖的高科技人才,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世事難料,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

    或許正是因為頭上頂着那耀眼奪目的大獎光環,又或者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得到了漢唐這樣的世界頂級公司的高薪聘請,使得他過早地沐浴在了衆人的敬仰與寵愛之中。

     這種突如其來的榮耀和關注漸漸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的心逐漸偏離了原本應該堅守的正道。

    當真正開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