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历十月

關燈
    生産隊大量挖紅薯了,每家每戶男女老少都得出動,紅苕的産量高,重量也比較重,數量也比較多,所以每家每戶都得去搬運,每個小組挖出來的紅薯都分成一堆一堆的,上面寫上每家人的名字,自己到了去領,很少的一趟就跑完了,數量多的得來回好幾趟。

    每年分紅苕的季節基本上都要忙到晚上十點,大概這樣狀況要連續一個星期。

    在目光所及的範圍之内,平壩山坡,都能看到到處都是火把,星星點點川流不息,這也是當年分紅薯的一大奇觀,集體生産才有的現象。

    每個家庭分的紅苕很多,選出一些次品,專門用來當飼料喂豬,選出一些好的,用來打粉,做紅薯粉,紅薯粉質地軟糯可口,清香韌性好,豬肉炖粉條說的就是紅薯粉,其他的粉條達不到這個效果。

    做紅薯粉,現在使用機械化小型機器可以加工,當時做紅薯粉全是手工用人工推實木,一天也就推磨200來斤,現在200來斤加工也就三十來分鐘,産工具不一樣了,降低了勞動力,提高了效率。

    磨出來的粉要經過沉澱分離,最後晾曬成型,中間的過程還不少,總的來說還是挺費功夫的。

    紅薯粉吃起來非常好,但做起來也很麻煩,在全手工的情況下,要好幾個人配合,而且費時費力,苕涼粉也是q彈q彈的。

    苕涼粉炸的滑肉,那也是最好吃的,這是川北的一大特色。

    人工磨粉基本上都是晚上進行,白天生産隊裡要忙農活,犁地割草,平整土地,土地開廂。

    生産隊要擴大面積種植油料作物,油菜就種得多,小麥面積就少一些,油料作物多,老百姓才有油水,不然飯菜清湯寡水,毫無食欲。

    摘油菜啊,要比種小麥速度快多了,油菜小苗一苗一苗的栽,一上午就能搞一塊大地,比播種小麥輕松簡單一些,播種小麥,打窩,施肥播種,蓋土,多好幾個流程。

     十月初十,大松媽媽的生日,因為是小忙季節,也沒其他客人來,就自己家裡人好好的樂呵樂呵,買了肉,自己家裡人炒了幾個味道不錯的家常菜,算是給大松媽媽過生日,媽媽肚裡有小寶寶了,平時也得增加營養,生活質量也有所提高,雞鴨蛋也要留一部分自己吃,保證身體營養充足。

    大松媽媽是個能幹人,懷孕了還在幹活,當然做一些輕松一點的手頭活,不用挑,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