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桃花朵朵开
關燈
小
中
大
猶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桃花開。
隊裡桃樹不多,也就那麼幾十棵,大小不同,有幾年的,有十幾年的,樹冠大的,樹冠小的,無論老小,到時一定會開花,自然規律。
以前在半坡上桃樹不少,有一大片,每年春天桃花盛開之,大群蜜蜂飛舞,很遠都能聽見,花香鳥語,旁邊的樹上還有一些鳥窩,由于糧食總是欠缺,認為桃樹占地沒什麼價值,就把這半坡就改成了莊稼地。
種上了小麥油菜,桃花不開菜花開,抹掉粉色黃金來。
短期看來也沒什麼不正确,反而有一些實際收入,但長期眼光就是決定錯誤。
一片桃林打造得幾年十幾年,但改了就改了,隻有種莊稼,普通百姓照做就是,希望産量高一些。
現在整改的地邊還零零星星有一些桃樹,已不成片,非常零碎。
這片地裡的油菜已漸漸豐滿,離收獲的日子越來越近。
近段時間天天下雨,而且夜雨較多,這應該是人們所說的巴山夜雨吧。
田埂上的胡豆長勢特别好,胡豆角露出圓鼓鼓的肚子,預示着子粒飽滿,豐收在望。
川北叫令雨(連陰雨連讀),廣東叫梅雨,實際就是清明雨。
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有點冷。
前些日子暖和,剛剛脫掉棉衣的大松又給穿上了厚厚的冬裝。
小孩子容易着涼,穿厚一點穩當,常言道熱起來了脫,冷氣來了就穿,人們必須得适應季節變換,跟着感覺走。
這令雨一下就差不多有六七天,人們也基本閑在家裡,大松爸爸做鍋蓋,每天兩三個,媽媽也可以幫幫忙,速度就快一些,二姑幺姑做完家務就做點針線活,這是女生的必修課,做鞋墊,繡枕頭,大部分是一些刺繡活兒,繡花線五顔六色,特别好看,也做布鞋,當時很少有農村人買鞋,都是自己做,除了雨靴膠鞋去供銷社買,其本是自給自足。
油鹽醬醋,油指煤油<照明用>食用油各生産隊用油菜榨油,會人均分配菜籽油,鹽<食用鹽>醬<醬油>醋<阆中保甯醋>,這些東西必須上街購買,街上背了時,鄉裡就莫油鹽吃,說明了集市的重要性。
二姑的對象确定後(看了人戶算是定下來了),平時會有一些往來,所謂往來就是加深了解,熟悉對方。
往來總不會空手進門,男方會帶兩把挂面,一瓶白酒(6角每斤),兩斤白糖(7角每斤),糖酒屬于孝敬老丈人的!還會帶一些糖果,哄小孩子的!有客人來,家裡也很高興,二姑的臉上樂開了花,嘴裡不說,心裡高興。
來了客人也得招待,好酒好菜,準姑爺頭一次進門,大家都很客氣,煙酒茶,好生招待,大松的爺爺,爸爸一直陪客人擺龍門陣<聊天>,奶奶,二姑,幺姑,大松媽媽一直在廚房轉竈(做飯,川北人叫轉竈),轉竈很形象的詞圍,做飯的人必須圍着竈台打轉,所以說叫轉竈。
做飯時特别人多的飯得有人架柴燒鍋(加柴火),有人轉竈,有人擇菜,這樣顯得井
隊裡桃樹不多,也就那麼幾十棵,大小不同,有幾年的,有十幾年的,樹冠大的,樹冠小的,無論老小,到時一定會開花,自然規律。
以前在半坡上桃樹不少,有一大片,每年春天桃花盛開之,大群蜜蜂飛舞,很遠都能聽見,花香鳥語,旁邊的樹上還有一些鳥窩,由于糧食總是欠缺,認為桃樹占地沒什麼價值,就把這半坡就改成了莊稼地。
種上了小麥油菜,桃花不開菜花開,抹掉粉色黃金來。
短期看來也沒什麼不正确,反而有一些實際收入,但長期眼光就是決定錯誤。
一片桃林打造得幾年十幾年,但改了就改了,隻有種莊稼,普通百姓照做就是,希望産量高一些。
現在整改的地邊還零零星星有一些桃樹,已不成片,非常零碎。
這片地裡的油菜已漸漸豐滿,離收獲的日子越來越近。
近段時間天天下雨,而且夜雨較多,這應該是人們所說的巴山夜雨吧。
田埂上的胡豆長勢特别好,胡豆角露出圓鼓鼓的肚子,預示着子粒飽滿,豐收在望。
川北叫令雨(連陰雨連讀),廣東叫梅雨,實際就是清明雨。
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有點冷。
前些日子暖和,剛剛脫掉棉衣的大松又給穿上了厚厚的冬裝。
小孩子容易着涼,穿厚一點穩當,常言道熱起來了脫,冷氣來了就穿,人們必須得适應季節變換,跟着感覺走。
這令雨一下就差不多有六七天,人們也基本閑在家裡,大松爸爸做鍋蓋,每天兩三個,媽媽也可以幫幫忙,速度就快一些,二姑幺姑做完家務就做點針線活,這是女生的必修課,做鞋墊,繡枕頭,大部分是一些刺繡活兒,繡花線五顔六色,特别好看,也做布鞋,當時很少有農村人買鞋,都是自己做,除了雨靴膠鞋去供銷社買,其本是自給自足。
油鹽醬醋,油指煤油<照明用>食用油各生産隊用油菜榨油,會人均分配菜籽油,鹽<食用鹽>醬<醬油>醋<阆中保甯醋>,這些東西必須上街購買,街上背了時,鄉裡就莫油鹽吃,說明了集市的重要性。
二姑的對象确定後(看了人戶算是定下來了),平時會有一些往來,所謂往來就是加深了解,熟悉對方。
往來總不會空手進門,男方會帶兩把挂面,一瓶白酒(6角每斤),兩斤白糖(7角每斤),糖酒屬于孝敬老丈人的!還會帶一些糖果,哄小孩子的!有客人來,家裡也很高興,二姑的臉上樂開了花,嘴裡不說,心裡高興。
來了客人也得招待,好酒好菜,準姑爺頭一次進門,大家都很客氣,煙酒茶,好生招待,大松的爺爺,爸爸一直陪客人擺龍門陣<聊天>,奶奶,二姑,幺姑,大松媽媽一直在廚房轉竈(做飯,川北人叫轉竈),轉竈很形象的詞圍,做飯的人必須圍着竈台打轉,所以說叫轉竈。
做飯時特别人多的飯得有人架柴燒鍋(加柴火),有人轉竈,有人擇菜,這樣顯得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