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月是中秋圆

關燈
    南瓜,長大以後就變成了黃南瓜,青南瓜可以炒南瓜絲兒,蒸南瓜包子,味道可鮮。

    青南瓜絲切,另外,備姜,蔥,蒜,醬油,食鹽,少許肉末,面粉一斤水300克,和均勻加一點泡打粉,還有蘇打粉,把面揉好,醒20分鐘,在醒面的時候,姜蔥蒜,南瓜絲準備好,在和肉末一起在油鍋裡翻炒兩分鐘,取出冷确待用。

    面醒好了就開始做包子皮,可以多放一點兒南瓜餡兒,看個人喜好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把它放在蒸籠裡蒸,十五分鐘以後就可以出鍋,讓蒸出來的南瓜包子又香又好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冬瓜一般用來煲湯的比較多,排骨煲湯,雞肉煲湯都可以,加上冬瓜,冬瓜也可以炒來吃,以冬瓜片為主,加上姜茐味道就非常可以了,炒這些菜一般用豬油,比植物油的味道更好,更可口更香。

    家家戶戶都儲存的有南瓜,冬瓜一直要儲存在過往元宵節以後。

    南瓜,冬瓜的産量高,不但可以做菜吃,還可以用來當豬的飼料,在那個糧食緊張的年代,這可以抵一些口糧。

    老南瓜,紅米飯那個味道也特别的好。

    下次有機會,我會詳細的給你們寫出來。

     時間過得真快呀,收完水稻馬上又要到中秋節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那也是非常的熱鬧,川北人過中秋節也挺講究的,家家戶戶都要買梨,晚上當圓月升起的時候,就會擺上香辣和梨,拜一拜月亮,這個應該是人們對大自然的尊重吧! 今年的中秋可熱鬧了,大宋家裡也來了不少客人,準姑爺和媒人一起來了,背上老三樣,面條糖酒,還提了一點水果。

    這是準姑爺第一次來大松家,給長輩送節,口袋裡當然也裝有水果糖,次見到大松都會給大松發水果糖。

    這也養成了習慣。

    大松一見到二姑爺來了,就會圍上去了,直接掏他的口袋,好在二姑也有準備,不然一定會尴尬。

    中午飯自然是非常豐盛的,雞鴨魚樣樣有,箜的南瓜幹的,麻辣冬瓜片,椒肉絲,還有糍粑,這是中秋節必備的食品。

    糍粑團可好吃了。

    當然是先飲酒後吃飯了。

     吃完午飯,大松跟着爸爸媽媽又去了外婆家,因為今天是中秋節,女兒女婿必須回娘家過節團圓,這也是川北人的風俗習慣。

     爸爸媽媽提着禮物,背着大松沿着以前走的路,兩個小時就來到了外婆家,到了外婆家,已經是下午四點,外公外婆,舅舅,二姨都在等候大松一家。

    他們看見大松的到來,個個非常高興。

    因為大松也比較調皮,跟他們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哈哈大笑。

    大松的媽媽是外公的大女兒,排行老大回去也算是親貴重的客人。

    大松的媽媽從小都非常勤快,手腳麻利,在當時的農村來說,是一把好手。

    家務農活割草砍柴,挑水做飯樣樣行。

    也是十裡八村的好姑娘! 大松媽媽,這次回娘家也給娘家人帶來了驚喜,肚裡又懷上了小寶寶了,外婆逗大松是要弟弟還是要妹妹。

    大松當時什麼也不懂,隻知道說弟弟妹妹。

    到了外婆家,大宋媽媽照樣跟外婆一起做飯進廚房,爸爸就和舅舅他們一起打撲克,聊天,喝茶。

    談一談今年生産隊收了多少糧食,交了多少征購?,社員們分了多少稻谷?這些才是重點。

    爸爸當時是生産隊管理員,當然對這些數據了如指掌,經對比大松家比外婆家基本口糧要多一些,相對來說,日子就過得輕松一點,今天是過節,而且是中秋節,七點鐘才開晚飯,有雞有魚有豬肉,還有絲瓜豆腐湯,紅燒茄子,當然也少不了豬肉,糍粑團,煮的也是南瓜幹飯。

    開飯前,把香案擺好,上面有雪梨,糍粑餅(代替月餅),川北那個時候有大酥餅,非常好吃,很多也是五仁制作的,八分錢一個很便宜的,一個有二兩,又香又甜,又酥又脆。

    比現在的月餅好吃多了。

    但當時生産的少,很難進入平常百姓家。

    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月餅一說。

    點上香燭,拜完月亮就開始吃晚飯了。

    大家也是先飲酒,一邊吃一邊聊天,因為飯菜非常可口,大家吃的臉上都樂開了花。

    席間大家也在擺談未來的生活,擺淡以後怎麼發展?人們都是有上進思想的,都不安于現狀,誰都想出人頭地,有所作為,幹一番事業,人生之路,大都這樣。

     天上的明月高挂,圓圓的好像一個大圓盤,在深藍的天空,顯得那麼的明亮,那麼的白,漸漸的,霧氣也上升了,一輪圓月在飄渺的霧中升騰,美輪美奂,真是人間仙境,不是神仙,勝過神仙。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