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關燈
    已沒了身影,她獨自站在山腳處,胸中不覺悵然又迷茫。

     盡管早知姨母不會親自帶自己拜師,但真的沒了她的陪伴,自己就這樣孤零零地站在這片陌生土地上,還是難免畏縮。

     怔然注視着嫦娥消失的方向,少頃,楊舒把那塊繪制了東勝神洲各仙門分布的絲布收入懷中,深吸一口氣,沉默着走下了山。

     走吧,當初明知回山就是死,為了救下那些烏鴉妖,自己不也都敢進山嗎? 如今不過就是要獨自去拜師,雖人生地不熟,但這門派是嫦娥姨母篩選出的好門派,自己又遲早要習慣在這片陌生土地上單獨生存…… 反正都這樣了,又有什麽可怕的呢? 拜師再難,難道還能又有被妖怪捉住放在鍋裏煮難熬? 拜師不成再丢人,難道還能有被天庭審判綁在柱上劈丢人? 回憶起不久前的幾番磨難,楊舒深覺恍如隔世之餘,胸膛裏也随之升起了無窮的勇氣。

     踏在山間土路上的步伐逐漸從容,空無一物的雙手不再緊握,身後又黑又亮的長辮子也甩得越發灑脫。

     金燦燦的晨光透過茂盛翠葉的縫隙投落下來,躍進了一雙桃花眼中,卻沒有被溫柔深情的底色柔化為盈盈春水,而是在熾熱的眸光中化作了如寶石般堅毅的明亮星辰,随着油然而生的興奮之情不斷躍動…… 走的路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就在額間即将泛起一層薄汗之時,楊舒終于走到了紅秋宗山門外。

     之所以她一個凡人都能精準識別出此處為紅秋宗山門,隻因這門派不似她曾見過的昆侖山那般為避世而設了凡俗生靈難以察覺的陣法,反倒在山門口大張旗鼓升起了一面金紅色的旗幟,随風飄揚的巨大旗面上寫有“紅秋宗”三字。

     同時,就在這幾乎要插入雲霄的巨型旗杆之下,還有一群人烏泱泱地圍在外面。

     楊舒走近一瞧,就發覺這群人雖人數衆多,男女老少各異,甚至還有些一看模樣就不是純粹人族的存在,可他們一個個卻都緘默其口,隻乖乖地排成了一條長隊。

     不太明白這是個什麽情況,她看了看面前的一條長龍,思索片刻後,走上前去,湊近沒有上去排隊的一位灰裙女子,笑盈盈拱手道:“見過姐姐,不知這隊是為何而排,還請姐姐指教一二。

    ”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灰裙女子見她臉上笑容真摯、渾身稚氣未脫,雖衣衫樸素,卻也叫人看着心生歡喜,當下也笑了:“妹妹不必多禮,指教談不上,這也不是什麽稀奇之事,不過就是紅秋宗在招新弟子,讓有心拜師的都入列報名罷了。

    ” “原是如此,”楊舒故作恍然大悟地點點頭,而後又不解道,“我看姐姐氣質脫俗不似凡人,如何不入列報名,也進入仙門求得長生之道?” 那灰裙女子聞言,瞥了眼長得幾乎望不到頭的隊伍,和天邊越發熾烈的太陽,卻是灑脫一笑:“拜師也要看緣分,我素來耐不住酷暑,如果要入列,說不得連名都沒報上,就要先曬暈過去了,可見我與紅秋宗之間緣分沒什麽緣分。

    ” “這隊我就不排了,還是去其它門派看看吧。

    ” 說罷,她向楊舒一擺手,竟是絲毫不留戀地抽身而去了。

     楊舒望着灰裙女子大步離開的背影,驚愕之餘,心中的緊張情緒倒是頃刻間消解了大半——這當地人能如此灑脫地離開,可見東勝神洲上仙門衆多,拜入師門不是個什麽錯過就再也沒機會的珍惜機緣。

     不過這灰裙女子怕酷暑,楊舒身為堂堂的蜀地中人,卻是早已習慣了炎熱氣候,站在烈陽下也不覺多難熬。

     既已打聽好了,她當即就排在了隊尾,等着報名拜師。

     等到太陽從東面升到頭頂之時,她終于排到了門口。

     就見那根巨型旗杆下,一紅袍青年左手拿着一面小木牌,右手兩指豎起,指尖直指空白木牌,正施法在木牌上刻着什麽。

     待她走近,紅袍青年似乎也刻好了,随手就将木牌遞給了她:“若要報名拜師,拿着木牌進山等候考驗。

    ” “認字的話,自己看木牌,考驗規則都在上面。

    ” “不認的話,進山後找和我衣服一樣的人請教。

    ” 上來就被丢了個木牌的楊舒勉強跟上紅袍青年的話,懵懵懂懂地點頭後,就順着對方所指方向,走進了他身後的山門。

     而她一踏入紅秋宗山門,就有一股清涼水氣撲面而來,輕而易舉撲滅了她身上的燥熱之氣。

     便連在山外排隊之時被炙烤得有些發燙的肌膚也恍若久旱逢甘霖一般,在舒緩濕潤的環境中很快清爽了起來。

     訝異之下,她不禁微微睜大了眼。

     似是見慣了拜師之人這樣驚訝的樣子,等候在一旁的紅袍女子微微一笑:“讓你們在山外排長隊,是為了篩選出能夠耐得住酷熱的弟子,免得今後受不住丹爐炎熱。

    ” “但我紅秋宗家大業大,還不至于連給道場設個消暑的陣法都做不到。

    ” 聽了這話,楊舒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竟不知不覺通過了第一重考驗。

     而紅袍女子簡單解釋一句後,又擡手示意楊舒:“第二重考驗就在前方高臺,你若看得懂木牌上所言,自去便是。

    ” 作者有話要說: 《西遊記》 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 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麽?” 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摩臍過氣,用方炮制,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并服婦乳之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