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全面战争
關燈
小
中
大
南境三面臨海,港口衆多,船舶發達程度為東域之最,百姓多以捕魚為業,時有獸陸商會前來貿易,富庶遠勝連年兵禍的北境及千瘡百孔,正忙于戰後重建的西境,幾與東境平分秋色。
然無論鐵血同盟抑或東統會,都在明裡暗裡争奪這塊無主之地。
重陽城。
“反賊李彥章犯上作亂,将于明日晌午當衆問斬,以儆效尤。
”一對年輕男女來到鬧市,撥開人群,走近布告欄前,定神看向其上榜文,耳邊聽得過往百姓議論。
“李先生不知怎地,偏生得罪了王景生這個心胸狹隘的家夥。
”忽有身披蓑衣漁翁感歎。
“還能有甚麼緣由,無非便是王景生忌憚李先生素有俠義之名,擔憂他振臂一呼,将城主之位奪了過去,這才巧立名目,栽贓嫁禍。
”另一名衣着鮮亮的商賈壓低嗓音慨歎道。
“若是如此,拼着性命不要,也要劫了法場,救出李先生。
” “王景生身邊有修真者護衛,我等凡夫俗子,又如何能與神仙抗衡。
” 群人七嘴八舌讨論了半晌,終究還是各自散去,隻是言語中大有為李彥章抱不平之意,人心浮動,那對年輕男女看過榜文,隻覺乏味至極,繼續有說有笑地在城中遊覽起來。
與此同時,一座正對鬧市的茶樓中,錦瀾衣衫的青年坐在窗邊,自顧自呷着清茶,視線卻始終鎖定着張貼有榜文的布告欄處,與他同席的另一名灰袍中年男子面無表情,茶樓清冷,上上下下都有衛兵把守。
“諒他李彥章有天大的名望,最後不也得死在本城主手中。
”王景生笑了笑,“李彥仙及其麾下兵馬被東統會的執刑者設法攔截,難保他們不會有後手,明日還要鹿先生多費心。
” “自然。
”鹿承甫颔首,撚着自己三绺長須:“李彥章人頭是我們重陽城的投名狀,誰敢阻攔...” “殺了便是。
”王景生滿不在乎地擺手。
翌日,兩名兵士各自端着飯菜好酒,來到一處把守森嚴的地牢之中,豆大燭火搖晃,黑暗中隻有利器在牆壁上劃動的聲音,領頭者朝負責看守李彥章之人恭敬行禮: “鶴先生,這是城主命我等送來的斷頭飯。
” 面色枯黃,灰袍邋遢,腰間系着一杆拂塵,道士打扮的男人微微颔首:“進去吧,讓他吃飽好上路。
” 當下其中一名衛兵點燃燭台,側着身子走進僅容一人通過的狹小窄道,另外一人緊随其後,通道足有十米長,燭火不斷顫動,随時都會熄滅,越走進其中,聲音越響。
二人從通道中擠出,用燭台點燃牆壁上的火把,隻見到一名衣冠整齊,鎮定自若的男子一手摩挲牆面,一手握着石塊,用尖端在镌刻些什麼。
“李...李先生。
”其中一名衛兵試探着開口。
“請稍候。
”李彥章嗓音沉穩。
舉着燭台衛兵咽了口唾沫,将手臂伸進監牢,牆面上刻印的文字在燭火的照映下清晰可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見到這首詩,衛兵身子不禁顫抖,李彥章再度出聲:“别晃。
” 另一名衛兵用鑰匙打開牢房大門,将一盤飯菜放至木闆桌上,朝李彥章拱拱手:“李先生昔年于小人有大恩,無奈小人勢單力薄,能見恩公最後一面,知足了。
” 說着,跪下朝李彥章磕了幾個響頭,李彥章卻視若無睹。
衛兵知他是為了不牽連自己,才故意如此,朝身旁同僚看了一眼,後者朝他微微搖頭,二人沒和李彥章過多交流,轉身離開,通道前把守之人名為鶴彥卿,與鹿承甫師出同門,皆是城主王景生倚仗
然無論鐵血同盟抑或東統會,都在明裡暗裡争奪這塊無主之地。
重陽城。
“反賊李彥章犯上作亂,将于明日晌午當衆問斬,以儆效尤。
”一對年輕男女來到鬧市,撥開人群,走近布告欄前,定神看向其上榜文,耳邊聽得過往百姓議論。
“李先生不知怎地,偏生得罪了王景生這個心胸狹隘的家夥。
”忽有身披蓑衣漁翁感歎。
“還能有甚麼緣由,無非便是王景生忌憚李先生素有俠義之名,擔憂他振臂一呼,将城主之位奪了過去,這才巧立名目,栽贓嫁禍。
”另一名衣着鮮亮的商賈壓低嗓音慨歎道。
“若是如此,拼着性命不要,也要劫了法場,救出李先生。
” “王景生身邊有修真者護衛,我等凡夫俗子,又如何能與神仙抗衡。
” 群人七嘴八舌讨論了半晌,終究還是各自散去,隻是言語中大有為李彥章抱不平之意,人心浮動,那對年輕男女看過榜文,隻覺乏味至極,繼續有說有笑地在城中遊覽起來。
與此同時,一座正對鬧市的茶樓中,錦瀾衣衫的青年坐在窗邊,自顧自呷着清茶,視線卻始終鎖定着張貼有榜文的布告欄處,與他同席的另一名灰袍中年男子面無表情,茶樓清冷,上上下下都有衛兵把守。
“諒他李彥章有天大的名望,最後不也得死在本城主手中。
”王景生笑了笑,“李彥仙及其麾下兵馬被東統會的執刑者設法攔截,難保他們不會有後手,明日還要鹿先生多費心。
” “自然。
”鹿承甫颔首,撚着自己三绺長須:“李彥章人頭是我們重陽城的投名狀,誰敢阻攔...” “殺了便是。
”王景生滿不在乎地擺手。
翌日,兩名兵士各自端着飯菜好酒,來到一處把守森嚴的地牢之中,豆大燭火搖晃,黑暗中隻有利器在牆壁上劃動的聲音,領頭者朝負責看守李彥章之人恭敬行禮: “鶴先生,這是城主命我等送來的斷頭飯。
” 面色枯黃,灰袍邋遢,腰間系着一杆拂塵,道士打扮的男人微微颔首:“進去吧,讓他吃飽好上路。
” 當下其中一名衛兵點燃燭台,側着身子走進僅容一人通過的狹小窄道,另外一人緊随其後,通道足有十米長,燭火不斷顫動,随時都會熄滅,越走進其中,聲音越響。
二人從通道中擠出,用燭台點燃牆壁上的火把,隻見到一名衣冠整齊,鎮定自若的男子一手摩挲牆面,一手握着石塊,用尖端在镌刻些什麼。
“李...李先生。
”其中一名衛兵試探着開口。
“請稍候。
”李彥章嗓音沉穩。
舉着燭台衛兵咽了口唾沫,将手臂伸進監牢,牆面上刻印的文字在燭火的照映下清晰可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見到這首詩,衛兵身子不禁顫抖,李彥章再度出聲:“别晃。
” 另一名衛兵用鑰匙打開牢房大門,将一盤飯菜放至木闆桌上,朝李彥章拱拱手:“李先生昔年于小人有大恩,無奈小人勢單力薄,能見恩公最後一面,知足了。
” 說着,跪下朝李彥章磕了幾個響頭,李彥章卻視若無睹。
衛兵知他是為了不牽連自己,才故意如此,朝身旁同僚看了一眼,後者朝他微微搖頭,二人沒和李彥章過多交流,轉身離開,通道前把守之人名為鶴彥卿,與鹿承甫師出同門,皆是城主王景生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