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關燈
    城,朝中上下皆是恐慌. 百官們上朝的積極性倒是比之前更高了,他們的目的也同樣明确,議和投降,等傅相還朝。

     秦軒未到,衆朝臣便開始議論起來。

     “今日清早便聽聞,戎賊先鋒距離京城越來越近,先鋒十五萬,其中五萬人已經渡過沂水,直逼京城。

    ”一名白胡子官員歎息道,“陛下荒唐啊,若是昨日簽下那議和的國書,戎賊早就走了。

    ” “聽聞戎賊兇殘,所過之處,片甲不留,寸草不生。

    ”又有官員說道,“這若是打到京城,我等定葬送在戎賊的鐵蹄之下!” 說一千道一萬,千錯萬錯,都是昏君的錯! 簽字議和,安心等傅相歸來,不就什麼事情都沒了? 你自己找死沒關系,何必拉上我們? 衆人捶胸頓足,無不扼腕,在心中将秦軒這個昏君罵了不下千百遍。

     大乾百年基業,秦軒登基不過數載,竟然搞成這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換頭豬登上王位都比秦軒這昏君強太多。

     “呵呵,諸位,朝堂之上莫要胡言啊......”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之際,胡庸的聲音随之傳來。

     “胡大人,您可算是來了。

    ” 一衆官員紛紛湊上前向胡庸問好,表情谄媚,點頭哈腰,那模樣比見到親爹娘還恭敬。

     誰叫他胡庸是傅相的親信嫡系呢。

     “諸位莫慌,陛下一時糊塗釀成大錯,我們當臣子的,當為陛下分憂才是上策。

    ” 胡庸姿态擺的老高,狗腿子氣息十足。

     百官紛紛點頭稱是,心中更是一個勁兒的琢磨,胡大人沒說完的話。

     為陛下分憂,那又該如何分憂呢? “胡大人高見,依下官看來,我等當死谏陛下下罪己诏,以換取再次議和的機會,畢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陛下昨日所做太過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