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黑松镇的蝴蝶翅膀扇了一下
關燈
小
中
大
說。
被吓怕了一個隻是表面上的說辭,實際上打的是做黑吃黑生意的心思。
傳統的戰利品分配中普遍分為三份,領軍貴族自己要一份,上給封君一份,下賞封臣士兵一份,理論上是三份平分,實際上有各種欺上瞞下。
韋森軍的戰利品分配規則有所不同,軍隊中有專門的法律和戰利品法庭,所有戰利品歸公後戰利品法庭對其進行估價,在扣除立功獎金後以獎金形式發放,其中腓特烈拿2份,指揮部共享2份,一線指揮官自己拿1份,前線高級軍官共享1份,低級軍官和士官共享1.75份,普通士兵共享1.75份,後勤部門共享0.5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在發放獎金後,軍官和士兵可以購買戰利品,繳獲者有優先購買權,然後按軍中位置排排坐從高到低選購。
現在韋森公國有三套戰場上繳獲的皇帝或國王的铠甲等裝備,腓特烈的城堡裡有一套,梅茨格家裡有兩套。
按這樣的戰利品分配方式,腓特烈那份算充公,一線帶隊指揮官能拿到最多,積極性極高。
腓特烈思考了許久,在平衡士氣和當地人利益考慮後說:“如果貨主還在,那就還一半給他們吧。
” 這麼做肯定有很深的貓膩,但總比“強盜嘴很硬沒說藏哪裡”好。
腓特烈提醒他:“易北河東部地區是我們鍋裡的肉,隻是還沒有煮熟,在那邊的工作要在這一原則指導下進行。
” 伯恩德認真地記錄下來。
腓特烈軍中的高級人才并不多,現在的四個師長以後都要獨當一面,要讓他們思考問題不局限于軍事上,必須政治軍事全盤考慮。
伯恩德似乎被這件事提醒,想起一件事,不太确定地說:“我前段時間聽說過一件事,易北河公約組織中的幾個成員謀求加入韋森公國。
” 腓特烈眉頭皺了起來,說道:“這麼快?” 那些地方肯定要吞掉,戰争是性價比最低的方法,隻有加強經濟上的聯系和文化滲透然後和平演變才是最佳選擇。
腓特烈的計劃是大約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影響其年輕一代人,然而現在時間才過了兩年半,路剛修好,這就有人要喊加入了? “這背後有問題。
”腓特烈沉聲說道,“你還記得嗎,以前有人散播流言說我要在森林海洋地區修鐵路,直接促使易北河公約組織建立。
” 伯恩德微微點頭說:“我記得,當初在邊境有人來向我求證此事。
” “事後調查,當時有一批假的使者在活動,後來很快就消失得一幹二淨。
” “我認為這一次可能和黑松鎮有關,一些小領主打算通過向您效忠獲得軍隊的庇護。
” 腓特烈點頭說:“這件事讓有關部門調查一下,同時告訴他們,公國的政治體制不一樣。
” 他沒想到,黑松鎮一事居然會引發這樣的連鎖反應,但自己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封君與封臣之間關于權力的争奪持續了千百年,涉及到自身利益時标準也不一樣。
腓特烈自然想将韋森公國的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但萊茵聯盟如果要集權,他肯定不會把權力交給魯道夫。
得益于強人政治的傳統,腓特烈靠着自己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獲得極高威望,同時韋森公國一開始是白紙一張好作畫,擴張靠戰争打破原有政治格局,這才将權力握在手中。
伯恩德如今有男爵爵位,父親傳下的封地原本是一個村子,如今發展成一座小鎮,後來又受封一些不相連的莊園,但鎮子上的行政人員納入韋森公國行政體系,他本人沒有人事權,更重要的是沒有自己的軍隊,換其它地方的男爵早就造反了。
他和腓特烈從小一起長大,雙方靠着私人感情、工業上的巨大收益和軍隊中的地位維持現狀。
韋森公國文官中的貴族則是跟着腓特烈從賺錢走向賺更多的錢,對他産生了盲目的崇拜,因此他說什麼原則上不會反對。
但公約組織裡的那些貴族和腓特烈沒這樣的紐帶,他們加入韋森公國自然要在權力上讨價還價,如果偏向新人則老人吃虧,和老人一樣則新人可能不樂意。
除了小貴族,如果以後大家覺得天氣冷怕他着涼給他披上紫色的袍子,那麼那些大貴族要怎麼處理? 這也是腓特烈暫緩擴張腳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腓特烈認為現在是該好好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本章完) 喜歡工業化領主請大家收藏:()工業化領主
被吓怕了一個隻是表面上的說辭,實際上打的是做黑吃黑生意的心思。
傳統的戰利品分配中普遍分為三份,領軍貴族自己要一份,上給封君一份,下賞封臣士兵一份,理論上是三份平分,實際上有各種欺上瞞下。
韋森軍的戰利品分配規則有所不同,軍隊中有專門的法律和戰利品法庭,所有戰利品歸公後戰利品法庭對其進行估價,在扣除立功獎金後以獎金形式發放,其中腓特烈拿2份,指揮部共享2份,一線指揮官自己拿1份,前線高級軍官共享1份,低級軍官和士官共享1.75份,普通士兵共享1.75份,後勤部門共享0.5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在發放獎金後,軍官和士兵可以購買戰利品,繳獲者有優先購買權,然後按軍中位置排排坐從高到低選購。
現在韋森公國有三套戰場上繳獲的皇帝或國王的铠甲等裝備,腓特烈的城堡裡有一套,梅茨格家裡有兩套。
按這樣的戰利品分配方式,腓特烈那份算充公,一線帶隊指揮官能拿到最多,積極性極高。
腓特烈思考了許久,在平衡士氣和當地人利益考慮後說:“如果貨主還在,那就還一半給他們吧。
” 這麼做肯定有很深的貓膩,但總比“強盜嘴很硬沒說藏哪裡”好。
腓特烈提醒他:“易北河東部地區是我們鍋裡的肉,隻是還沒有煮熟,在那邊的工作要在這一原則指導下進行。
” 伯恩德認真地記錄下來。
腓特烈軍中的高級人才并不多,現在的四個師長以後都要獨當一面,要讓他們思考問題不局限于軍事上,必須政治軍事全盤考慮。
伯恩德似乎被這件事提醒,想起一件事,不太确定地說:“我前段時間聽說過一件事,易北河公約組織中的幾個成員謀求加入韋森公國。
” 腓特烈眉頭皺了起來,說道:“這麼快?” 那些地方肯定要吞掉,戰争是性價比最低的方法,隻有加強經濟上的聯系和文化滲透然後和平演變才是最佳選擇。
腓特烈的計劃是大約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影響其年輕一代人,然而現在時間才過了兩年半,路剛修好,這就有人要喊加入了? “這背後有問題。
”腓特烈沉聲說道,“你還記得嗎,以前有人散播流言說我要在森林海洋地區修鐵路,直接促使易北河公約組織建立。
” 伯恩德微微點頭說:“我記得,當初在邊境有人來向我求證此事。
” “事後調查,當時有一批假的使者在活動,後來很快就消失得一幹二淨。
” “我認為這一次可能和黑松鎮有關,一些小領主打算通過向您效忠獲得軍隊的庇護。
” 腓特烈點頭說:“這件事讓有關部門調查一下,同時告訴他們,公國的政治體制不一樣。
” 他沒想到,黑松鎮一事居然會引發這樣的連鎖反應,但自己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封君與封臣之間關于權力的争奪持續了千百年,涉及到自身利益時标準也不一樣。
腓特烈自然想将韋森公國的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但萊茵聯盟如果要集權,他肯定不會把權力交給魯道夫。
得益于強人政治的傳統,腓特烈靠着自己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獲得極高威望,同時韋森公國一開始是白紙一張好作畫,擴張靠戰争打破原有政治格局,這才将權力握在手中。
伯恩德如今有男爵爵位,父親傳下的封地原本是一個村子,如今發展成一座小鎮,後來又受封一些不相連的莊園,但鎮子上的行政人員納入韋森公國行政體系,他本人沒有人事權,更重要的是沒有自己的軍隊,換其它地方的男爵早就造反了。
他和腓特烈從小一起長大,雙方靠着私人感情、工業上的巨大收益和軍隊中的地位維持現狀。
韋森公國文官中的貴族則是跟着腓特烈從賺錢走向賺更多的錢,對他産生了盲目的崇拜,因此他說什麼原則上不會反對。
但公約組織裡的那些貴族和腓特烈沒這樣的紐帶,他們加入韋森公國自然要在權力上讨價還價,如果偏向新人則老人吃虧,和老人一樣則新人可能不樂意。
除了小貴族,如果以後大家覺得天氣冷怕他着涼給他披上紫色的袍子,那麼那些大貴族要怎麼處理? 這也是腓特烈暫緩擴張腳步的一個重要原因。
腓特烈認為現在是該好好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本章完) 喜歡工業化領主請大家收藏:()工業化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