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纳瓦提古丽的甜蜜事业

關燈
    同一個大棚,同一個品種,隻有一塊地收的瓜不甜。

    這個問題難倒了年輕人,也難倒了庫爾班大爺:“我十歲就扛着坎土曼下地種瓜,從沒遇見過這種事。

    ” 是溫度高了低了,還是濕度大了小了;是肥料裡的氮超标了,還是鉀不夠量;幼苗時傷沒傷根,坐瓜前停沒停水……他們一樣樣排查,直到姜南和倪女士辭行時,還沒有找到原因。

     她們還沒走到大棚口,就聽見庫爾班大爺用維語吼起來。

     接着納瓦提古麗也說了幾句,笑盈盈的,還帶了點兒調皮勁。

     為她們送行的瓦力斯猛然回頭,與笑靥如花的姑娘遙遙相望。

    幾秒後,他才恢複了在客人面前應有的儀态。

     “沒事。

    ”他解釋說,“爺爺的倔脾氣又上來了。

    他說等種第二茬瓜的時候,他要來看着,不信找不出原因。

    ” 于是納瓦提古麗趁機邀請他來當大棚的技術顧問,作為交換條件,會用她的訂單平台幫庫爾班大爺賣瓜。

     “這是件好事。

    ”倪女士評價。

     的确是個雙赢的辦法。

    不過聽着身後庫爾班大叔激動的聲音,姜南可不認為他會答應。

     瓦力斯也說,去年納瓦提古麗就邀請過,他也極力助推,結果隻是讓庫爾班大爺大發脾氣。

    甚至罵他是被…… 他沒有繼續朝下說。

     “被狐狸精迷暈了頭。

    ”姜南暗自在心底補充。

     她對瓦力斯的孝順不置可否,隻納悶:“庫爾班爺爺不喜歡大棚,可以堅持他的傳統方法。

    你為什麼不自己去參加大棚?” 老人固執無法說服,那就不要說服。

    新生代總會成為主流,就像瓜藤上總有綠色的新葉取代黃萎的老葉。

    在被血脈和倫理壓制的少年時期,姜南自己就是這樣堅持過來的。

     “我要照顧家裡的地。

    ”瓦力斯解釋,“用老祖宗的辦法,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伺候瓜,爺爺年紀大了,那些都是我的工作。

    ” 姜南正想說這是好事,讓庫爾班爺爺休息,自己也能放開手腳去幹新事業。

    就聽瓦力斯說:“老品種很好,是我們本地的寶貝,不能絕種。

    我會像爺爺一樣種下去。

    ” 老品種瓜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存放和運輸。

    “以前也有内地商人來買過,太遠了。

    瓜熟透了,路上就碰壞了。

    不等瓜熟就摘下來,味道又差太遠。

    所以我們的瓜隻在附近賣。

    ” 當年哈密王把“加格達”進貢給清朝皇帝,是把瓜苗帶泥土一起搬上馬車,又有老練的瓜農随車伺候,一路走到京城恰好瓜熟蒂落,能嘗到哈密瓜最佳的風味。

     庫爾班大爺一直為“禦瓜傳說”深感自豪,無論如何都不肯敗壞瓜的名聲。

     他總說小年輕沒吃過幾十年前的苦頭。

    曾經有段時間,全國都在賣“新疆哈密瓜”,真真假假,好的壞的都是哈密瓜,結果壞了名聲,真正的好瓜也賣不出去。

     “我們理解爺爺。

    我們這裡是哈密瓜的原産地,鄯善甜瓜的美名是老祖宗一代代積累下來的。

    名聲壞了,不止一家,一村,整個地區種瓜緻富的路都會斷。

    ” 瓦力斯站在路口,回首望向大棚,眼神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