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恰逢瑣事08
關燈
小
中
大
第51章恰逢瑣事08
張升照點了點頭,走到另一邊的圈椅上坐下,“文彥來了。
” 許金氏堆起滿臉笑:“喲,州判大人回來了。
昌哥兒,快來給你大舅哥倒茶,讓大舅哥幫你留意着點,開了年尋一份好差事。
” 許文彥便要起身,手還沒碰着茶壺,張升照就沉着臉說:“不必了。
” 他看向許家母子倆,凜聲說:“今日文彥和許家婆母正好來此,我有些話想同兩位說說t。
本來正打算找個機會約見一面,既然今日來了,那就在這裏說了吧。
” 許金氏見他神情嚴肅,便陪笑說:“州判請講。
” 張升照跟自己的小厮說:“屏風,你去書房裏,把我寫的放妻書拿來。
” 屏風聞言稱是,前往書房裏去。
許文彥站起身來,驚道:“放妻書?” 許金氏還不明白放妻書是什麽,面上狐疑地看着兩人。
張升照直接切入主題,沒和他們多言:“文彥,你跟在我身邊也有兩年,知道我的脾氣。
今天,你好好簽了這放妻書,用在許家的嫁妝就算是張家自願相贈,不需要許家償還,我們隻拿回剩餘部分。
” 許金氏聽到和離二字跳起來:“州判這是什麽意思!” 張升照冷眼看她:“沒什麽意思,許家非本地人,張家也不是。
我們兩家都沒有族人來見證和離,各自在和離書上簽了字,好聚好散。
文彥今後還要在應天府立足,不管走不走仕途,今天這和離書都關系着文彥今後的前程。
” 張升照說完,自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許文彥,又轉向許金氏:“我二妹嫁入許家之時,兩家都在嫁妝單子上簽了字的。
這兩年,她拿來補貼許家的銀錢,她自己都記在賬本上,白紙黑字,秋暮在許家服侍,看得清清楚楚,就算要上到公堂,想來整個應天府,都沒有用新媳婦嫁妝的道理。
” 屏風取了放妻書來,放在許文彥手邊的茶幾上。
許金氏惱羞成怒,罵道:“呵,好她個張惠雲,她生不出兒子,還不孝婆母!她不賢不孝,還想和離,做夢!” 張升照怒目直視她,從鼻子裏哼了一聲。
“許家鄰裏這麽多,惠雲孝不孝婆母,随意尋個人問問便知。
許大娘子若是願意,我們也可以上公堂分說分說。
” “你!”許金氏怒吼。
許文彥按住了她,低喊了一聲:“娘!” 他眉頭緊皺,在放妻書上快速簽下了名字。
屏風取過放妻書來,交給張升照。
簽字畫押以後,許文彥站起來,作揖道了聲“告辭”。
許金氏還不依不饒,罵罵咧咧,他不發一言,拉着母親就往外走了。
張升照已經撕破了臉,但凡他還想在應天府立足,就不能違逆這個大舅哥的意思。
而且确是是他有愧于惠雲。
和離也好,五娘還在等她,若不和離,惠雲也未必能容得下五娘。
* 自除夕那日之後,張惠雲住在明苑,舒舒服服地休整了幾天。
問禪在去煙雨樓那日早就收拾了細軟,一并帶回了張家。
過了年節,張升照讓屏風提海和問禪攬星一起去許家,把張惠雲和靜姐兒的衣服物品都取了回來。
初三這天,官員還在休假期,張升照不用去府衙,張善雲也要初四才去醫館。
一家人一起吃罷早飯,外頭門上的小厮來報,家裏來了客人。
張升照與王巧平一道在正廳裏迎客,來人是楊學之和楊崇信兩兄弟。
張升照站起身,與楊崇信互相作揖招呼。
楊學之也見了禮,問道:“大表哥好,表嫂好。
三妹妹在家嗎?” 王巧平笑說,“在,白露,你去叫善雲嬌雲都來,楊家哥兒來了。
” 張升照擡了擡手,向楊崇信做了個請的手勢,“楊大人,嘗嘗這茶,名為金軟玉小團,茶湯很潤,有種柔和的糯香,我喝着不錯。
” 楊崇信微笑點頭緻禮,端起茶杯輕呷一口。
“唇齒留香。
張大人竟也喜歡這樣的清泡茶,我以為隻我一人喜歡呢。
” 張升照笑了:“我喝不慣八寶茶,那些都是小娘子們愛的。
煎茶我也嫌它料太多,蓋去了茶葉香。
還不如清泡茶,純淨幹洌,芳香濃郁。
” 張善雲一人此時入了正廳來,向衆人行禮招呼:“楊大人,學之哥哥,堂姐今日起得早了,這會兒還在睡回籠覺,叫我先來見客人。
楊大人得了幾日假期呢?” 楊崇信點頭緻意:“三姑娘好,我再過一日便要啓程回東京府了。
” 張善雲眨了眨眼問:“不過了元宵再走嗎?過了初十,街上就有雜耍藝人表演,元宵那天有傩儀表演,還有人扮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遊街呢。
” 北宋時期的傩儀已經和前朝期間大不相同了,自商周時期開始,傩儀是作為一種祭祀的形式存在,到宋朝時,傩儀發展為娛樂群衆的方向了,類似梁祝裏面“鄉間多廟會,由我扮觀音”的情節,非常有趣,張善雲很是喜歡。
楊崇信卻拒絕了她。
“不了,雖說官家仁心,給假半個月,但是太醫院離不開人,我還是得早些回去。
” 說着,楊崇信又轉向張升照:“元宵那天,我叫學之來陪三姑娘幾個一塊上街看鳌山吧?” 王巧平應聲笑道:“那自然是好。
” 楊崇信又看回張善雲:“三姑娘,
” 許金氏堆起滿臉笑:“喲,州判大人回來了。
昌哥兒,快來給你大舅哥倒茶,讓大舅哥幫你留意着點,開了年尋一份好差事。
” 許文彥便要起身,手還沒碰着茶壺,張升照就沉着臉說:“不必了。
” 他看向許家母子倆,凜聲說:“今日文彥和許家婆母正好來此,我有些話想同兩位說說t。
本來正打算找個機會約見一面,既然今日來了,那就在這裏說了吧。
” 許金氏見他神情嚴肅,便陪笑說:“州判請講。
” 張升照跟自己的小厮說:“屏風,你去書房裏,把我寫的放妻書拿來。
” 屏風聞言稱是,前往書房裏去。
許文彥站起身來,驚道:“放妻書?” 許金氏還不明白放妻書是什麽,面上狐疑地看着兩人。
張升照直接切入主題,沒和他們多言:“文彥,你跟在我身邊也有兩年,知道我的脾氣。
今天,你好好簽了這放妻書,用在許家的嫁妝就算是張家自願相贈,不需要許家償還,我們隻拿回剩餘部分。
” 許金氏聽到和離二字跳起來:“州判這是什麽意思!” 張升照冷眼看她:“沒什麽意思,許家非本地人,張家也不是。
我們兩家都沒有族人來見證和離,各自在和離書上簽了字,好聚好散。
文彥今後還要在應天府立足,不管走不走仕途,今天這和離書都關系着文彥今後的前程。
” 張升照說完,自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許文彥,又轉向許金氏:“我二妹嫁入許家之時,兩家都在嫁妝單子上簽了字的。
這兩年,她拿來補貼許家的銀錢,她自己都記在賬本上,白紙黑字,秋暮在許家服侍,看得清清楚楚,就算要上到公堂,想來整個應天府,都沒有用新媳婦嫁妝的道理。
” 屏風取了放妻書來,放在許文彥手邊的茶幾上。
許金氏惱羞成怒,罵道:“呵,好她個張惠雲,她生不出兒子,還不孝婆母!她不賢不孝,還想和離,做夢!” 張升照怒目直視她,從鼻子裏哼了一聲。
“許家鄰裏這麽多,惠雲孝不孝婆母,随意尋個人問問便知。
許大娘子若是願意,我們也可以上公堂分說分說。
” “你!”許金氏怒吼。
許文彥按住了她,低喊了一聲:“娘!” 他眉頭緊皺,在放妻書上快速簽下了名字。
屏風取過放妻書來,交給張升照。
簽字畫押以後,許文彥站起來,作揖道了聲“告辭”。
許金氏還不依不饒,罵罵咧咧,他不發一言,拉着母親就往外走了。
張升照已經撕破了臉,但凡他還想在應天府立足,就不能違逆這個大舅哥的意思。
而且确是是他有愧于惠雲。
和離也好,五娘還在等她,若不和離,惠雲也未必能容得下五娘。
* 自除夕那日之後,張惠雲住在明苑,舒舒服服地休整了幾天。
問禪在去煙雨樓那日早就收拾了細軟,一并帶回了張家。
過了年節,張升照讓屏風提海和問禪攬星一起去許家,把張惠雲和靜姐兒的衣服物品都取了回來。
初三這天,官員還在休假期,張升照不用去府衙,張善雲也要初四才去醫館。
一家人一起吃罷早飯,外頭門上的小厮來報,家裏來了客人。
張升照與王巧平一道在正廳裏迎客,來人是楊學之和楊崇信兩兄弟。
張升照站起身,與楊崇信互相作揖招呼。
楊學之也見了禮,問道:“大表哥好,表嫂好。
三妹妹在家嗎?” 王巧平笑說,“在,白露,你去叫善雲嬌雲都來,楊家哥兒來了。
” 張升照擡了擡手,向楊崇信做了個請的手勢,“楊大人,嘗嘗這茶,名為金軟玉小團,茶湯很潤,有種柔和的糯香,我喝着不錯。
” 楊崇信微笑點頭緻禮,端起茶杯輕呷一口。
“唇齒留香。
張大人竟也喜歡這樣的清泡茶,我以為隻我一人喜歡呢。
” 張升照笑了:“我喝不慣八寶茶,那些都是小娘子們愛的。
煎茶我也嫌它料太多,蓋去了茶葉香。
還不如清泡茶,純淨幹洌,芳香濃郁。
” 張善雲一人此時入了正廳來,向衆人行禮招呼:“楊大人,學之哥哥,堂姐今日起得早了,這會兒還在睡回籠覺,叫我先來見客人。
楊大人得了幾日假期呢?” 楊崇信點頭緻意:“三姑娘好,我再過一日便要啓程回東京府了。
” 張善雲眨了眨眼問:“不過了元宵再走嗎?過了初十,街上就有雜耍藝人表演,元宵那天有傩儀表演,還有人扮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遊街呢。
” 北宋時期的傩儀已經和前朝期間大不相同了,自商周時期開始,傩儀是作為一種祭祀的形式存在,到宋朝時,傩儀發展為娛樂群衆的方向了,類似梁祝裏面“鄉間多廟會,由我扮觀音”的情節,非常有趣,張善雲很是喜歡。
楊崇信卻拒絕了她。
“不了,雖說官家仁心,給假半個月,但是太醫院離不開人,我還是得早些回去。
” 說着,楊崇信又轉向張升照:“元宵那天,我叫學之來陪三姑娘幾個一塊上街看鳌山吧?” 王巧平應聲笑道:“那自然是好。
” 楊崇信又看回張善雲:“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