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應天華府04
關燈
小
中
大
是江寧姨母家的表妹,嬌雲。
這是表妹家的堂妹,善雲。
” “大表哥好!”張嬌雲打了招呼,張善雲也說:“楊大人好。
” 楊崇信點了點頭:“兩位妹妹好。
” 楊學之隻看着張善雲問:“三妹妹,你們現在住在何處?一會兒我雇車送你們回去吧。
” 張嬌雲搶先答道:“表哥,我們住在南街的明苑,方才是家裏的車送我們來的,車夫在外面等。
” 張善雲也點了頭,“我們是來給大嫂抓安胎藥的。
” 楊學之笑說:“大嫂有喜了?早前聽聞你家大哥哥升任了知縣,現在真是雙喜臨門啊。
” 等楊學之說完,楊崇信将方子遞給他:“學之,你給三姑娘去把藥材先包好。
” 楊學之了聲好,便走開去抓藥。
楊崇信回到椅子上坐下,善雲站在案幾邊上問:“楊大人這幾日怎麽在江寧府?我聽說大人已經入職翰林太醫院了。
” 後面沒有新的客人,楊崇信開始整理桌面,邊整邊答道:“官家欲将《銅仁腧穴針灸圖經》的石刻闆列于白雲寺內,以供民間廣泛學習,命我前來監工。
今日石匠們有一日休假,我就來醫館裏看看。
” 張善雲聽說過這個,連忙問:“那圖經可是和京城大相國寺內的圖經相同,是由太醫院尚藥禦的王大人所著?” 太醫院的這位王大人名聲極高,名叫王惟一,她在高家醫館時,高舅舅經常提起這位針灸學名家,還有他編寫的《銅仁腧穴針灸圖經》。
他鑄造針灸教學用的兩座銅人也是高舅舅長挂在嘴邊的,高二郎經常說,若有一日全國每個縣裏都有這樣一具銅人就好了,那師父教徒弟針灸可方便許多。
楊崇信點頭道:“正是。
” 張善雲十分驚喜:“我聽聞王大人的針灸圖經許久,舅舅說王大人是我朝針灸第一人。
竟然能有幸一觀,若我舅舅也來了應天府就好了。
” 楊崇信擡起頭,停下整理桌案上的手道:“東京府裏已經有售活字刻版印刷的《腧穴針灸圖經》,江寧很快也會有的。
三姑娘也懂針灸嗎?” 張善雲簡直要高呼太棒了。
“我隻道活字印刷常用于印刷科考經綸的書籍,竟不知也已經用在醫書上了,真的太好了。
” 隻道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卻原來宋仁宗時期印刷版的書籍已經這麽普及了。
“我在舅舅的醫館學過一些針灸術,實踐更多于看過的書籍。
這次來到應天府,可以好好學習一番了。
” 這時,楊學之拿着幾包藥過來,站在嬌雲身邊的女使接過藥材,正要付診金,楊學之說:“不用,算我的。
張大嫂嫂有喜,我和大哥哥改日一起來看望姨母,再登門向張大哥哥和大嫂嫂道賀。
” “謝謝表哥。
”嬌雲喜滋滋的。
楊崇信擡起了頭問:“不知三姑娘獨自看診已有多久?” 楊學之替她答道:“大哥哥,三妹妹醫術遠在我之上,不亞于你。
我和你說過的在江寧府救下一名血崩産婦之人,就是三妹妹。
” 楊崇信聽了,眉目一沉。
他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是死于難産血崩。
張善雲說:“我随嬸嬸一同上門看診已有五年,獨自看診剛有一年。
” “三姑娘,若崇信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三姑娘可否一聽。
”楊崇信問。
張善雲看向他,“楊大人有何事?” 楊崇信站起身道:“醫館是我十多年的心血,現在學之一人雖說也可以應付,但是學之不擅長女子與小兒之疾,也不懂針灸術。
因此,崇信唐突,敢問三姑娘是否願意來醫館看診?三姑娘的診金盡數歸姑娘,且姑娘所售藥材盈利的二成可歸姑娘作為酬勞。
” 張善雲沒想到初次見面的楊崇信會有這番請求,一時不敢立刻答應,便回答說: “楊大人,我還要回t家和嬸嬸以及大哥哥商量,現在不能馬上答應你。
” 楊學之也說:“三妹妹,我身為男子,若有産婦接生,确實多方不便。
如果有你在,就能多醫治許多病人。
姨母那裏,我和大哥會一起去向她說明的。
” 張善雲點了頭。
如果真的能在楊家醫館看診的話,總比閑賦在家無所事事要好許多。
向兩人相互道別後,楊學之送張善雲和張嬌雲出門上了馬車。
這是表妹家的堂妹,善雲。
” “大表哥好!”張嬌雲打了招呼,張善雲也說:“楊大人好。
” 楊崇信點了點頭:“兩位妹妹好。
” 楊學之隻看着張善雲問:“三妹妹,你們現在住在何處?一會兒我雇車送你們回去吧。
” 張嬌雲搶先答道:“表哥,我們住在南街的明苑,方才是家裏的車送我們來的,車夫在外面等。
” 張善雲也點了頭,“我們是來給大嫂抓安胎藥的。
” 楊學之笑說:“大嫂有喜了?早前聽聞你家大哥哥升任了知縣,現在真是雙喜臨門啊。
” 等楊學之說完,楊崇信将方子遞給他:“學之,你給三姑娘去把藥材先包好。
” 楊學之了聲好,便走開去抓藥。
楊崇信回到椅子上坐下,善雲站在案幾邊上問:“楊大人這幾日怎麽在江寧府?我聽說大人已經入職翰林太醫院了。
” 後面沒有新的客人,楊崇信開始整理桌面,邊整邊答道:“官家欲将《銅仁腧穴針灸圖經》的石刻闆列于白雲寺內,以供民間廣泛學習,命我前來監工。
今日石匠們有一日休假,我就來醫館裏看看。
” 張善雲聽說過這個,連忙問:“那圖經可是和京城大相國寺內的圖經相同,是由太醫院尚藥禦的王大人所著?” 太醫院的這位王大人名聲極高,名叫王惟一,她在高家醫館時,高舅舅經常提起這位針灸學名家,還有他編寫的《銅仁腧穴針灸圖經》。
他鑄造針灸教學用的兩座銅人也是高舅舅長挂在嘴邊的,高二郎經常說,若有一日全國每個縣裏都有這樣一具銅人就好了,那師父教徒弟針灸可方便許多。
楊崇信點頭道:“正是。
” 張善雲十分驚喜:“我聽聞王大人的針灸圖經許久,舅舅說王大人是我朝針灸第一人。
竟然能有幸一觀,若我舅舅也來了應天府就好了。
” 楊崇信擡起頭,停下整理桌案上的手道:“東京府裏已經有售活字刻版印刷的《腧穴針灸圖經》,江寧很快也會有的。
三姑娘也懂針灸嗎?” 張善雲簡直要高呼太棒了。
“我隻道活字印刷常用于印刷科考經綸的書籍,竟不知也已經用在醫書上了,真的太好了。
” 隻道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卻原來宋仁宗時期印刷版的書籍已經這麽普及了。
“我在舅舅的醫館學過一些針灸術,實踐更多于看過的書籍。
這次來到應天府,可以好好學習一番了。
” 這時,楊學之拿着幾包藥過來,站在嬌雲身邊的女使接過藥材,正要付診金,楊學之說:“不用,算我的。
張大嫂嫂有喜,我和大哥哥改日一起來看望姨母,再登門向張大哥哥和大嫂嫂道賀。
” “謝謝表哥。
”嬌雲喜滋滋的。
楊崇信擡起了頭問:“不知三姑娘獨自看診已有多久?” 楊學之替她答道:“大哥哥,三妹妹醫術遠在我之上,不亞于你。
我和你說過的在江寧府救下一名血崩産婦之人,就是三妹妹。
” 楊崇信聽了,眉目一沉。
他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是死于難産血崩。
張善雲說:“我随嬸嬸一同上門看診已有五年,獨自看診剛有一年。
” “三姑娘,若崇信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三姑娘可否一聽。
”楊崇信問。
張善雲看向他,“楊大人有何事?” 楊崇信站起身道:“醫館是我十多年的心血,現在學之一人雖說也可以應付,但是學之不擅長女子與小兒之疾,也不懂針灸術。
因此,崇信唐突,敢問三姑娘是否願意來醫館看診?三姑娘的診金盡數歸姑娘,且姑娘所售藥材盈利的二成可歸姑娘作為酬勞。
” 張善雲沒想到初次見面的楊崇信會有這番請求,一時不敢立刻答應,便回答說: “楊大人,我還要回t家和嬸嬸以及大哥哥商量,現在不能馬上答應你。
” 楊學之也說:“三妹妹,我身為男子,若有産婦接生,确實多方不便。
如果有你在,就能多醫治許多病人。
姨母那裏,我和大哥會一起去向她說明的。
” 張善雲點了頭。
如果真的能在楊家醫館看診的話,總比閑賦在家無所事事要好許多。
向兩人相互道別後,楊學之送張善雲和張嬌雲出門上了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