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驿站惹了谁
關燈
小
中
大
今之世界如何敗壞?愚臣見:便如聖人所言,禮壞樂崩,綱常失堕。
其根源在君、在臣、在民。
在君者,不辨賢愚,不辨忠奸,不辨直佞。
喜聽太平之辭,厭惡直言進谏。
誤認為天賦大權,衆生皆為我生,衆生皆為我死,興之所至則布施恩惠,怒之所至則處以刑罰,弄得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朝令夕改,群臣各個自危各個自保,綱常如何不敗壞? 在臣者,地方官吏忘卻一方父母之責,不與民生息扶助百姓,反而涸澤而漁,成為民财之獵夫,人民為畜獸,胥役為鷹犬,明之為朝廷征糧征稅,暗之中飽私囊趁火打劫,弄得天怒人怨。
一切交差隻唯上,哪管黎庶之死活?梁柱歪斜,房屋焉能不倒? 在民者,國之鄉民初皆為良民,然耕者不得食,織者不得衣,父母妻兒啼饑号寒,惡吏鷹犬又已拍門催科。
棄家舍業從賊作亂,良民視匪徒為樣闆,從此力耕人日少,遊食者日衆,雖有良民亦不可守善。
江山如池澤,魚爛則江山必亡。
臣肺腑之言,直言進谏。
臣不畏死,望陛下明察。
看完沈迅的奏章,崇祯青筋爆頭拍案而起,一把将奏章扔到了丹墀之下,“反了!反了!沈迅這是拿朕當商纣夏桀了!來人!” 王承恩趕忙跪倒:“陛下!” “去把楊嗣昌給我叫來!還有這個沈迅。
”崇祯吩咐道。
“遵旨!”王承恩起身匆匆往殿外走去。
看見聖上又發火了,殿角一衆太監宮女吓得瑟瑟發抖。
從及笄之年到桃李年華,朝益在這宮中又待了五年,一開始還憧憬能更進一步,哪怕是個貴人、選侍、淑女也行啊,不想自那一次單獨問話之後,便再無下文,她和其他宮女似乎沒什麼區别,一開始還有很多姐妹整日圍在她身邊,希望一人得道惠及周邊,而今風散了,她還是侍奉皇帝的一個小宮女,一個小小的女官,僅比剛進宮的素人混的稍好而已。
那一天的羹湯有什麼别緻吧?她沒事的時候總是想,皇帝吃了那碗羹湯看她的眼神都不對了,後來她每次看見禦廚送來燕窩銀耳羹都搶着給皇上親手奉上,期望奇迹再次出現,然而并沒。
剛才禦廚端來了今天的羹湯,她掀開一看又是燕窩銀耳羹,長歎一聲,心道:“怎麼又是你!”便蓋上蓋子輕移蓮步走到丹墀之下,雙膝跪倒輕聲啟奏:“萬歲!吃羹了!” 崇祯視線一直停留在奏章之上,随口答應一聲:“放下吧!”便不再理睬朝益了。
朝益又躬身施禮起身來到殿角默默侍立,等待皇帝下一次吩咐。
這時王承恩匆匆趕了回來,進門先看了看殿角宮女太監們的表情,看大家的情緒和平時沒有什麼不同,便輕輕走進殿内,在丹墀下跪倒禀報:“萬歲爺!楊嗣昌和沈迅都來了!” 崇祯擡起頭略微想了一下,吩咐道:“宣楊嗣昌!” “遵旨,宣楊嗣昌!”王承恩起身吩咐殿角的小太監去帶楊嗣昌進來。
然後站在朝益旁邊候旨。
不多時,一位五十多歲,中等身材,兩眼炯炯有神的精幹之人跟着小太監輕步走進大殿,給王承恩微一示意後,輕聲走到丹墀前跪倒:“臣楊嗣昌觐見!” 崇祯擡眼看了看楊嗣昌,指着地上扔的奏折說,“這就是你給朕推薦的好人?自己看看吧!” 楊嗣昌膝行過去,從地上拿起奏折仔細觀看,臉上一紅一白冷汗直冒,看完後合上奏折叩頭不止,“臣罪該萬死!沈迅惡言犯上,辱沒聖體,臣有失察之罪,望聖上責罰老臣。
” “你也知道!”崇祯一拍龍案,“沈迅該怎麼個責罰?你說說。
” “陛下!不如宣沈迅觐見,聽聽他還有何狡辯,再做決定!” “我看呐,這沈迅奏章之中言君言臣言民三宗罪,也并非全是誇大之辭!如你所薦是個人才!就宣來見見吧!” “萬歲聖明!沈迅久在地方任職,對萬歲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全不知曉,出言冒犯龍顔也情有可原,萬歲乃聖明之君當世堯舜,不因他一時失言就誤判其為官為人,此乃臣等之幸!” 聽楊嗣昌如此一說,崇祯又拿起沈迅奏折仔細觀看起來,臉色也好了很多,随口問道,“沈迅進士登科幾等?” “回陛下,三甲進士二百一十六名。
” 一絲
其根源在君、在臣、在民。
在君者,不辨賢愚,不辨忠奸,不辨直佞。
喜聽太平之辭,厭惡直言進谏。
誤認為天賦大權,衆生皆為我生,衆生皆為我死,興之所至則布施恩惠,怒之所至則處以刑罰,弄得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朝令夕改,群臣各個自危各個自保,綱常如何不敗壞? 在臣者,地方官吏忘卻一方父母之責,不與民生息扶助百姓,反而涸澤而漁,成為民财之獵夫,人民為畜獸,胥役為鷹犬,明之為朝廷征糧征稅,暗之中飽私囊趁火打劫,弄得天怒人怨。
一切交差隻唯上,哪管黎庶之死活?梁柱歪斜,房屋焉能不倒? 在民者,國之鄉民初皆為良民,然耕者不得食,織者不得衣,父母妻兒啼饑号寒,惡吏鷹犬又已拍門催科。
棄家舍業從賊作亂,良民視匪徒為樣闆,從此力耕人日少,遊食者日衆,雖有良民亦不可守善。
江山如池澤,魚爛則江山必亡。
臣肺腑之言,直言進谏。
臣不畏死,望陛下明察。
看完沈迅的奏章,崇祯青筋爆頭拍案而起,一把将奏章扔到了丹墀之下,“反了!反了!沈迅這是拿朕當商纣夏桀了!來人!” 王承恩趕忙跪倒:“陛下!” “去把楊嗣昌給我叫來!還有這個沈迅。
”崇祯吩咐道。
“遵旨!”王承恩起身匆匆往殿外走去。
看見聖上又發火了,殿角一衆太監宮女吓得瑟瑟發抖。
從及笄之年到桃李年華,朝益在這宮中又待了五年,一開始還憧憬能更進一步,哪怕是個貴人、選侍、淑女也行啊,不想自那一次單獨問話之後,便再無下文,她和其他宮女似乎沒什麼區别,一開始還有很多姐妹整日圍在她身邊,希望一人得道惠及周邊,而今風散了,她還是侍奉皇帝的一個小宮女,一個小小的女官,僅比剛進宮的素人混的稍好而已。
那一天的羹湯有什麼别緻吧?她沒事的時候總是想,皇帝吃了那碗羹湯看她的眼神都不對了,後來她每次看見禦廚送來燕窩銀耳羹都搶着給皇上親手奉上,期望奇迹再次出現,然而并沒。
剛才禦廚端來了今天的羹湯,她掀開一看又是燕窩銀耳羹,長歎一聲,心道:“怎麼又是你!”便蓋上蓋子輕移蓮步走到丹墀之下,雙膝跪倒輕聲啟奏:“萬歲!吃羹了!” 崇祯視線一直停留在奏章之上,随口答應一聲:“放下吧!”便不再理睬朝益了。
朝益又躬身施禮起身來到殿角默默侍立,等待皇帝下一次吩咐。
這時王承恩匆匆趕了回來,進門先看了看殿角宮女太監們的表情,看大家的情緒和平時沒有什麼不同,便輕輕走進殿内,在丹墀下跪倒禀報:“萬歲爺!楊嗣昌和沈迅都來了!” 崇祯擡起頭略微想了一下,吩咐道:“宣楊嗣昌!” “遵旨,宣楊嗣昌!”王承恩起身吩咐殿角的小太監去帶楊嗣昌進來。
然後站在朝益旁邊候旨。
不多時,一位五十多歲,中等身材,兩眼炯炯有神的精幹之人跟着小太監輕步走進大殿,給王承恩微一示意後,輕聲走到丹墀前跪倒:“臣楊嗣昌觐見!” 崇祯擡眼看了看楊嗣昌,指着地上扔的奏折說,“這就是你給朕推薦的好人?自己看看吧!” 楊嗣昌膝行過去,從地上拿起奏折仔細觀看,臉上一紅一白冷汗直冒,看完後合上奏折叩頭不止,“臣罪該萬死!沈迅惡言犯上,辱沒聖體,臣有失察之罪,望聖上責罰老臣。
” “你也知道!”崇祯一拍龍案,“沈迅該怎麼個責罰?你說說。
” “陛下!不如宣沈迅觐見,聽聽他還有何狡辯,再做決定!” “我看呐,這沈迅奏章之中言君言臣言民三宗罪,也并非全是誇大之辭!如你所薦是個人才!就宣來見見吧!” “萬歲聖明!沈迅久在地方任職,對萬歲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全不知曉,出言冒犯龍顔也情有可原,萬歲乃聖明之君當世堯舜,不因他一時失言就誤判其為官為人,此乃臣等之幸!” 聽楊嗣昌如此一說,崇祯又拿起沈迅奏折仔細觀看起來,臉色也好了很多,随口問道,“沈迅進士登科幾等?” “回陛下,三甲進士二百一十六名。
” 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