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长乐公主

關燈
    朱雀大街東側,東市。

     街市兩旁各種商鋪、酒樓賓客往來,呈現出一番太平盛世之景。

     有一高大的酒樓,挂着‘樂膳酒樓’四個大字,建築頗大。

     從側面看上去,算上酒樓後院雜房占地約有2畝,東家想必非富即貴。

     這家酒樓,與其他酒樓熱門景象截然不同。

     櫃台内一妙齡少女身着绫羅綢緞,面容精緻,但她眼神中的憂愁盡顯。

     “秋菊姐姐,酒樓廚師是宮裡禦廚,價格也不比别家貴為什麼沒生意呢?” 她的父皇每日因為國庫空虛而發愁,她母後身為皇後,還要親自手動做針線活,貼補後宮用度。

     而她想幫父皇、母後分憂,無奈酒樓生意一直慘淡,每日進賬不過3貫銅錢。

     3貫錢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筆巨款了。

     但對于大唐國庫來說,是微不足道。

     “公主,奴婢也不知,公主不必擔心,這酒樓剛開業不過兩月有餘,以後會好起來的。

    ” 這名為秋菊的掌櫃,是長孫皇後貼身宮女,派來酒樓充當掌櫃,幫長樂公主打理酒樓事務。

     少女正是大唐嫡長公主,長樂公主! 李世民、長孫皇後最疼愛的女兒,今年15歲。

     “秋菊姐姐,這裡就辛苦你了,我和錦兒要回宮了。

    ” 長樂勉強露出笑容,微笑說道。

     “公主,這是都奴婢該做的,恭送公主!”秋菊躬身道。

     長樂扶起秋菊,微笑說道:“秋菊姐姐,以後在宮外叫我小姐!我走了,錦兒我們回宮。

    ” “是,小姐!” 錦兒是個十一、二歲小丫頭,長樂公主貼身丫鬟。

     長樂帶着錦兒離開了酒樓。

     …… 朱雀大街,向南走是明德門長安出入口,往北是朱雀門通往皇宮。

     皇宮,麗政殿。

     一位溫婉賢淑、雍容華貴的女性正盤坐在案邊低着頭,一針一線做着手工針線活。

     這位就是後世傳贊的千古賢後:長孫皇後! “觀音婢,觀音婢!”人未到,聲先至。

     長孫皇後聽見人來聲音,嘴角不自覺露出笑容。

     放下手中針線,起身準備迎接。

     一位英俊非凡,身姿挺拔帝王氣質盡顯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進來。

     身後還跟着老宦官王德發。

     …… “二郎!” 長孫皇後上前,微笑着喊道,并扶他坐在案邊。

     “觀音婢,你又在做這針線活?你要多注意身體别太操勞了” 李世民看着案上的針線,有些責怪和心疼的說道。

     李世民通過政變登基後,突厥趁大唐内部不穩突率二十萬大軍,揮師攻入長安。

     迫使李世民簽下渭水之盟,并賠償了大量金銀錢糧,導緻國庫空虛。

    長孫皇後為作後宮表率節衣縮食,時常還會做些女紅針線活,縫縫補補。

     長孫皇後接過宮女端上來的茶,遞給李世民,微笑問道: “二郎,臣妾無礙的,又有什麼事惹你不悅了?” 李世民接過茶小喝一口:“哼,還不那些天天開口向朕要錢的那幫飯桶!” 放下茶盞頗為不悅哼聲道,接着歎了口氣:“眼看春耕時節将至,月餘滴雨未下勢必影響今歲收成,想必又是個災年吧!” “觀音婢,如今國庫空虛天災不斷,都在傳言此乃上天責罰,因朕得位不正。

    ” 李世民帝王威嚴收斂殆盡,目光緊盯長孫皇後,好似渴望得到她的安慰。

     長孫皇後深情注視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