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春上月
關燈
小
中
大
定,計劃正月十二去男方家看人戶。
既然時間定了下來,男方就肯定要做一些充分的準備和安排,比如酒席呢,買煙酒茶食,這些都要安排,還有清哪些客人要來,他們也要安排,畢竟也是一樁大事。
二姑回到家裡和奶奶商量準備請哪些人,到時候去看人戶,離正月十二還有七八天,時間還長。
大松的爸爸媽媽也要去走親戚,到外婆家去,因為大松剛滿一歲,也要背他去一起去拜年。
今年拜年得了大松就要辛苦一點,除了被大松以外,還要背上臘肉糖酒,面條,罐頭,走親戚的臘肉一般兩斤左右,一條一條的,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弄的,川北人叫他刀菜,就是送親戚的臘肉。
刀菜在殺豬的時候,屠工就已經分好了,一家人一般要準備20個刀菜。
随時随地可以送人,當時有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送,刀菜就是最貴重的禮物。
沒有送出去也可以,自己吃也不影響。
當時過春節走親戚,刀菜是必備的禮物,家家戶戶都一樣,糖煙酒,罐頭,面條都是過年走親戚的禮物。
大松的外婆家親戚比較多,所以爸爸媽媽回去背的東西也就比較多,一般要準備五六家人的禮物。
去那邊的親戚家吃飯都得帶上禮物,那親戚家都不會收這些禮物的,全部會返回來,所以一般就帶三四份禮物,這家送了送那家,一份禮物會流通一大串。
因為你不能空手進人家的門,即使風俗也是禮貌。
大松是外婆家的第一個孫子,雖然是外孫,但是也很親熱,很受其他親戚的歡迎。
親戚見了面,第一就要逗逗大松抱一抱,大松也會給他們甜蜜的微笑。
大松的外公有四五兄弟,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爸爸媽媽分别都要去他們家做客。
走得近的一兩裡,走得遠的七八裡,我走這一家,晚上去那一家,頭一天都約定好,第二一天在哪家吃飯?這是他們多年養成的這種習慣。
親戚就是越走越親,平時大家都在集體幹活,很少有走動,隻是過年過節大家來來往往,這樣顯得更親切。
大松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過年,一般都要呆三四天。
拜完年,大松和爸爸媽媽又回到家裡,生産隊又要幹農活了,生産隊一般初八都要出工了,有的初十才出工!各自隊長自己安排!首先過完年,公社得開一次幹部會議,動員大家過完年就要收心,一心一意的搞農業生産,收回放飛的心态,一切回歸常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平時大家的生活也就開始節約一點了,再不能大魚大肉,大魚大肉不長久,瓜瓜小菜才永久。
學生們開始做寒假作業了,過幾天又要回到學校裡了,從放假到現在玩了這麼久,應該把寒假生活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做完,到了學校邊是不好交差的。
正月十二那天,是約定看人戶的日子,二姑和奶奶,還有二姑的嬸娘,還有大松媽媽背着大松在媒人的帶領下,去了男方家考察,就是看人戶,去了七八個。
男娃姓東,叫東秀成,家裡有4間瓦房,娘兒倆,哥哥有正式工作,森工局伐木,嫂子節婚兩三年,有兩個女兒,男方家當天也來了很多親戚,雙方人員總共有三四桌,在當時來說,客人己經不少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天吃了午飯,下午就回到家了,臨走時還發有紅包,二姑是主角,四元,其他的人,每人一元,在當時來說己經不少了。
好多人一年也沒見過錢長成啥樣,當時的農村真的是這樣,我們的先輩過得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八億農民真伯辛苦,在這裡為辛勤的農民朋友點贊!回來時還帶了一些瓜子花生糖果,當時的基本禮節也是這樣! 很快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到了,元宵節跟過年差不多,也是很熱鬧的日子,家家戶戶煮臘肉,搞香腸,反正一切好吃的都弄上桌面,過了元宵節,也就是所有的年都過完了。
一年又開始新的生活了!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
既然時間定了下來,男方就肯定要做一些充分的準備和安排,比如酒席呢,買煙酒茶食,這些都要安排,還有清哪些客人要來,他們也要安排,畢竟也是一樁大事。
二姑回到家裡和奶奶商量準備請哪些人,到時候去看人戶,離正月十二還有七八天,時間還長。
大松的爸爸媽媽也要去走親戚,到外婆家去,因為大松剛滿一歲,也要背他去一起去拜年。
今年拜年得了大松就要辛苦一點,除了被大松以外,還要背上臘肉糖酒,面條,罐頭,走親戚的臘肉一般兩斤左右,一條一條的,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弄的,川北人叫他刀菜,就是送親戚的臘肉。
刀菜在殺豬的時候,屠工就已經分好了,一家人一般要準備20個刀菜。
随時随地可以送人,當時有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送,刀菜就是最貴重的禮物。
沒有送出去也可以,自己吃也不影響。
當時過春節走親戚,刀菜是必備的禮物,家家戶戶都一樣,糖煙酒,罐頭,面條都是過年走親戚的禮物。
大松的外婆家親戚比較多,所以爸爸媽媽回去背的東西也就比較多,一般要準備五六家人的禮物。
去那邊的親戚家吃飯都得帶上禮物,那親戚家都不會收這些禮物的,全部會返回來,所以一般就帶三四份禮物,這家送了送那家,一份禮物會流通一大串。
因為你不能空手進人家的門,即使風俗也是禮貌。
大松是外婆家的第一個孫子,雖然是外孫,但是也很親熱,很受其他親戚的歡迎。
親戚見了面,第一就要逗逗大松抱一抱,大松也會給他們甜蜜的微笑。
大松的外公有四五兄弟,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爸爸媽媽分别都要去他們家做客。
走得近的一兩裡,走得遠的七八裡,我走這一家,晚上去那一家,頭一天都約定好,第二一天在哪家吃飯?這是他們多年養成的這種習慣。
親戚就是越走越親,平時大家都在集體幹活,很少有走動,隻是過年過節大家來來往往,這樣顯得更親切。
大松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過年,一般都要呆三四天。
拜完年,大松和爸爸媽媽又回到家裡,生産隊又要幹農活了,生産隊一般初八都要出工了,有的初十才出工!各自隊長自己安排!首先過完年,公社得開一次幹部會議,動員大家過完年就要收心,一心一意的搞農業生産,收回放飛的心态,一切回歸常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平時大家的生活也就開始節約一點了,再不能大魚大肉,大魚大肉不長久,瓜瓜小菜才永久。
學生們開始做寒假作業了,過幾天又要回到學校裡了,從放假到現在玩了這麼久,應該把寒假生活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做完,到了學校邊是不好交差的。
正月十二那天,是約定看人戶的日子,二姑和奶奶,還有二姑的嬸娘,還有大松媽媽背着大松在媒人的帶領下,去了男方家考察,就是看人戶,去了七八個。
男娃姓東,叫東秀成,家裡有4間瓦房,娘兒倆,哥哥有正式工作,森工局伐木,嫂子節婚兩三年,有兩個女兒,男方家當天也來了很多親戚,雙方人員總共有三四桌,在當時來說,客人己經不少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天吃了午飯,下午就回到家了,臨走時還發有紅包,二姑是主角,四元,其他的人,每人一元,在當時來說己經不少了。
好多人一年也沒見過錢長成啥樣,當時的農村真的是這樣,我們的先輩過得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八億農民真伯辛苦,在這裡為辛勤的農民朋友點贊!回來時還帶了一些瓜子花生糖果,當時的基本禮節也是這樣! 很快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到了,元宵節跟過年差不多,也是很熱鬧的日子,家家戶戶煮臘肉,搞香腸,反正一切好吃的都弄上桌面,過了元宵節,也就是所有的年都過完了。
一年又開始新的生活了!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