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准备研制压缩军粮
關燈
小
中
大
回到堂屋,大姑還坐在那裡哭,姑父在旁邊勸着,老爹和大爺爺在炕口處吸着煙,不知道在說着什麼。
張蘭英看到劉平安進來,抹了把淚,問道:“你奶奶沒事吧。
” 劉平安戚戚道:“老太太剛躺下,有沒有事還得看以後。
” 張蘭英歎息道:“行吧,我去做飯,大人餓一頓沒事,孩子可不行。
” 說着,就去了廚房,劉秀娥抹了抹眼淚也跟了上去。
劉方圓探腰站起了身,道:“我也該回去了,等下還得去村部,下午商量商量你家重新分地的事。
” 劉正華拉住他的手,說道:“大爺,上午就在這吃吧,自己回去生火做飯也麻煩。
” 劉方圓擺了擺手說:“等下去老大家對付一口,你又不是不知道,村部還有兩個上面派下來的戰士呢,我還要去給他們送飯。
” 說完便邁出房門走了出去。
劉平安對着老爹,好奇道:“咱們村部怎麼還有戰士?” 劉正華道:“前段時間,有幾頭野豬從山裡跑了出來找東西吃,把咱們村的幾個人給撞傷了。
你大爺爺便向上面做了彙報,然後就派了兩個戰士下來守着,估摸着這幾天下雪後,野豬還得出來。
” 劉家莊沒有槍,村民對付野豬這玩意隻能提前挖坑做陷阱,用各種家夥什在弄死。
現在大部分村子還沒有民兵,得等到1952年12月頒布《民兵組織暫行條例》,各村才會相繼建立民兵組織,那時候打野豬就方便了。
劉家莊這一帶靠近莽山,最高峰600多米,别看現在能偶爾打到獵物,等到三年災害期間,估計毛都打不到。
整個四九城處于太行山支脈和燕山山脈中間,到了大煉鋼時各村附近的樹會被砍掉一部分。
三年自然災害到來,各公社、各村都會劃好自己的地盤,打到的獵物還要歸集體,陌生人想去人家地盤打獵,腿給你打斷。
更遠一點的地方,城裡各級單位和各個工廠更是有保衛科和民兵連,裡面大多是退役軍人,組織起來找個老獵人帶隊來回掃蕩,這個規模就大了,有多少獵物夠打的?大型獵物更會順着支脈跑回太行山。
由此可以想象,城裡的個人想去打獵,不說往返一百多裡路,還得鑽沒人去的深山老林,沒有豐富的打獵經驗大概率會挂在裡面。
釣魚?那是大旱,哪怕搞到魚了,這玩意油少了腥氣,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半斤食用油,後期更是降到三兩。
也不要覺着那時候沿海地區幸福,後世看到沿海地區的人吃海鮮,有問老一輩的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你們可餓不着,沒想到被老一輩的人教育了,說吃不飽飯肚裡沒油水,天天吃這玩意,聞到就吐。
走出堂屋來到院裡,地上的雪已經沒過鞋底了,到處是白茫茫一片。
劉平安走在雪地上腦子裡一會是照片上的老爺子,一會又是老太太,這個和後世完全不同的時代,人思想上也存在巨大的差異,不知不覺走出了院子。
老爺子和老太太既無私同時又是自私的,一個為了理想,抛下一家人二十多年。
另一個更是為了這個家庭獨自一人負重前行,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心中對老爺子的那份執念,讓兒孫們去大海撈針,自己沒資格去做評價,況且自己還是直接受益者。
隻能聽命行事,先打聽清楚老爺子犧牲的大緻地方,等改開之後,全力以赴雇當地人在慢慢找吧。
突然又想到十月份即将發生的那場戰争,多少家庭的孩子為了新華夏沒有回來,劉平安總覺着自己要做些什麼。
直接上前線還是算了吧,真要上去肯定會動用空間,周圍都是戰友,滿都瞞不住。
無論任何戰争,後勤始終是排首位的,隻能從這上
張蘭英看到劉平安進來,抹了把淚,問道:“你奶奶沒事吧。
” 劉平安戚戚道:“老太太剛躺下,有沒有事還得看以後。
” 張蘭英歎息道:“行吧,我去做飯,大人餓一頓沒事,孩子可不行。
” 說着,就去了廚房,劉秀娥抹了抹眼淚也跟了上去。
劉方圓探腰站起了身,道:“我也該回去了,等下還得去村部,下午商量商量你家重新分地的事。
” 劉正華拉住他的手,說道:“大爺,上午就在這吃吧,自己回去生火做飯也麻煩。
” 劉方圓擺了擺手說:“等下去老大家對付一口,你又不是不知道,村部還有兩個上面派下來的戰士呢,我還要去給他們送飯。
” 說完便邁出房門走了出去。
劉平安對着老爹,好奇道:“咱們村部怎麼還有戰士?” 劉正華道:“前段時間,有幾頭野豬從山裡跑了出來找東西吃,把咱們村的幾個人給撞傷了。
你大爺爺便向上面做了彙報,然後就派了兩個戰士下來守着,估摸着這幾天下雪後,野豬還得出來。
” 劉家莊沒有槍,村民對付野豬這玩意隻能提前挖坑做陷阱,用各種家夥什在弄死。
現在大部分村子還沒有民兵,得等到1952年12月頒布《民兵組織暫行條例》,各村才會相繼建立民兵組織,那時候打野豬就方便了。
劉家莊這一帶靠近莽山,最高峰600多米,别看現在能偶爾打到獵物,等到三年災害期間,估計毛都打不到。
整個四九城處于太行山支脈和燕山山脈中間,到了大煉鋼時各村附近的樹會被砍掉一部分。
三年自然災害到來,各公社、各村都會劃好自己的地盤,打到的獵物還要歸集體,陌生人想去人家地盤打獵,腿給你打斷。
更遠一點的地方,城裡各級單位和各個工廠更是有保衛科和民兵連,裡面大多是退役軍人,組織起來找個老獵人帶隊來回掃蕩,這個規模就大了,有多少獵物夠打的?大型獵物更會順着支脈跑回太行山。
由此可以想象,城裡的個人想去打獵,不說往返一百多裡路,還得鑽沒人去的深山老林,沒有豐富的打獵經驗大概率會挂在裡面。
釣魚?那是大旱,哪怕搞到魚了,這玩意油少了腥氣,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半斤食用油,後期更是降到三兩。
也不要覺着那時候沿海地區幸福,後世看到沿海地區的人吃海鮮,有問老一輩的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你們可餓不着,沒想到被老一輩的人教育了,說吃不飽飯肚裡沒油水,天天吃這玩意,聞到就吐。
走出堂屋來到院裡,地上的雪已經沒過鞋底了,到處是白茫茫一片。
劉平安走在雪地上腦子裡一會是照片上的老爺子,一會又是老太太,這個和後世完全不同的時代,人思想上也存在巨大的差異,不知不覺走出了院子。
老爺子和老太太既無私同時又是自私的,一個為了理想,抛下一家人二十多年。
另一個更是為了這個家庭獨自一人負重前行,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心中對老爺子的那份執念,讓兒孫們去大海撈針,自己沒資格去做評價,況且自己還是直接受益者。
隻能聽命行事,先打聽清楚老爺子犧牲的大緻地方,等改開之後,全力以赴雇當地人在慢慢找吧。
突然又想到十月份即将發生的那場戰争,多少家庭的孩子為了新華夏沒有回來,劉平安總覺着自己要做些什麼。
直接上前線還是算了吧,真要上去肯定會動用空間,周圍都是戰友,滿都瞞不住。
無論任何戰争,後勤始終是排首位的,隻能從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