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萤火照空行

關燈
    相。

    不然認家會誤認為不新鮮。

     大松家裡有二十多棵李子樹,而且樹大不小,産量也還較高,摘李子時全家出動,帶上梯子,樹鈎子,還有床單,背簍,籮筐都得上,幺姑登上梯子,站在樹上摘,下面的牽着床單接,這樣摘李了效率高,不易散落丢失,二十來分鐘可以采摘兩棵李子樹的果,第一時間挑到街上去賣,當時逢場天是星期天,都是那一天,生産隊的人頭天晚上就商量好,哪些人去哪裡賣,這樣以免一窩蜂的狀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李子在大松這裡算平常,出了這個生産隊,其他地方這種水果很少,一出去賣李子大家都知道,前鋒6隊的李子,好吃,快買,先勁手挑買品相好的,到後面的次一點,總的來說還是可以,因為前鋒6隊有一個地形優勢,水氣足,濕度高,适宜果樹生長,水果果大肉質香甜,特别是在春天的時候,這裡的果樹全部先後開花,那真是一片花的海洋。

    你的地勢呈半包圍型,夏天不是很熱,冬天不是很冷,有冬暖夏涼的感覺,有它獨特的小氣候。

     玉米地裡的玉米杆子長得高高的,綠綠的,今年的玉米棒子比往年的大,因為今年的追回施的比較早,加上風調雨順,玉米棒子長勢喜人,經常對你為了獎勵,大家也提前将早熟的玉米收了一波分發給大家,讓大家嘗嘗新,農村吃玉米棒子非常簡單,要麼用水煮,要麼把玉米粒兒用石磨磨成面漿,做成玉米馍馍,因為是嫩玉米吃起來非常爽口,玉米馍馍有很多種做法,與北方的窩窩頭大不同,在川北來說,玉米馍馍那可是一道美食啊! 新鮮嫩玉米用石磨磨出來,從山上找回來桐子樹葉洗淨備用,從地裡采回來新鮮的嫩南瓜,切成南瓜絲調好鹽味,論玉米面放在桐子葉上面,在裡面包上南瓜絲,放在鍋裡用火蒸20到30分鐘,這樣南瓜馍馍就出來了,這種味道又香又好吃又新鮮又環保又綠色,地地道道絕對的有機食品,沒有任何添加劑。

    這是最大衆,最普通的一種吃法,一般的老百姓,家裡都會做。

    一種就是油炸玉米馍馍,把玉米面發酵好,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一般的早上一分鐘到兩分鐘,炸出來的玉米馍馍外焦裡嫩,非常香甜好吃。

    成本稍微高一點,因為要用大量的菜籽油或大豆油。

    為了解決自己的美食,飽自己的口福怎麼好吃就怎麼做?玉米出來了,水果出來了,瓜瓜小菜也出來了,青黃不接的時間又過去了,這段時間以後人們至少不會鬧饑荒了。

     大松爸爸的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去産檢站上班,那你做臨時工,每次做十天,半個月左右,去那裡上班也算是開開眼界,比呆在家裡好,在家裡就那一平方公裡之内運行,讓人十分憋屈。

    大松爸爸也算是一個技術工人,地地道道的農民工,當時還沒有農民工,一說就是說臨時工,年月工作不好找,隻要有人叫去幹活,給錢基本上都會去的,那也是一個機會。

    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挑三揀四,揀輕怕重,在那個歲月裡,有一份工作給你做,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大松爸爸雖然是個農民,但在一年的時間裡也會享受那麼幾天工人的待遇,也比一般的人幸運一點。

    可以掙一段時間的工資掙一點零花錢。

     大松爸爸工作就是燒煤炭,當時的農村基本上是燒柴火,對燒煤炭來說,也算是一套技術活,沒有幾個會燒煤炭的,當時的産檢站收回去的新鮮蠶英必須經過高溫烘烤,讓蠶英幹燥慶去水分,這樣就可以長期保存,運往各個絲綢公司,如果不封口,裡面的蠶蛹會變成蟲,咬破蠶繭,這樣的蠶繭就失去了價值,繭站的實際作用就是一個烘烤房。

    當時的儀隴也不産煤,煤炭是從南充蒼溪旺蒼南江巴中運過來的,旺蒼和南江是産煤重地,這是山高路遠,路途危險,所以煤炭運過來賣價也比其他地方高。

     當時各個機關單位都是燒煤炭,普通人家庭就隻有燒柴火,因為在山上取柴比較方便,在當時來說,燒柴火更有人間,煙火氣,特别是中午,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的炊煙袅袅,我更是一副美麗的山村畫卷,有米飯的香味,也有柴禾的香味,幾種香味夾雜在一起,那真是芬香百出啊! 夜晚,螢火蟲在田野間飛來飛去,一閃一閃的好像是天上的流星,按照現在的說法,有螢火蟲出現的地方,空氣一定非常好,那個時候的人們不關心空氣,隻關心螢火蟲。

    螢火蟲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在田野,在山間,在小溪旁,在房前屋後,飛來飛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特别是炎熱的夏天,他給乘涼的人們帶來了另一種美的享受。

     其實人們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邊有很多很美的事物,隻要你善于發現,那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