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去外婆家
關燈
小
中
大
農民的收入和提離生活質量。
這一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摸得着,看得見的針對的計劃,去計劃說到做到,都能兌現!舅舅家過年很熱鬧,三用唱機放的當時最時尚的音樂,基本都是樣版戲選段,大松特别喜歡唱片中的音樂,對新聞聽不懂,他才5歲多,但優美的音樂他還是挺喜歡的。
總是喜歡讓大人放唱片,當時的唱片有紅的,黑的,藍的,白的,铮光瓦亮,做工十分精緻。
這是手搖式三用唱機裡邊裝大電池,聲音清晰洪亮,整個曾家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晚飯後,舅舅家的習慣就是擺茶食喝茶,吃花生,瓜子,核桃餅幹,點心,反正平時少見的零食,這個時候悉數上場,擺龍門陣聊到深夜時,還有醪糟湯圓,甜米酒。
當時農村美食品種還是不少的。
正月初幾這幾天睡覺也睡得非常晚,大家都很興奮,聊天聊到半夜,有的玩撲克,有的下象棋,的暢談未來,有的計劃新年的打算。
人人都有鴻篇巨制,都有理想藍圖。
大家徹夜暢談,到淩晨的時候才各自回房睡覺。
清晨的曾家溝是那麼的甯靜,薄霧缭繞,煙霧迷蒙,水庫的水面上有薄薄的一層白煙,那是水霧,水邊傳出來陣陣的野鴨聲,是那麼的清脆,春江水暖鴨先知,是最應景的寫照。
偶爾還能聽到遠處零零碎碎的鞭炮聲,因為春節還沒有過完。
大年15之前,有條件的每天都可以放放鞭炮,為新春佳節增加一些喜訊。
因為是春節假期,不需到地裡幹活,大家都睡到自然醒。
吃完早餐,大家都去武棚街上轉一轉,走一走,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武棚街道也不小,公社政府,公社小學,公社農機站,公社醫院,公社銀行,公社供銷售百貨公司一應俱全。
武棚公社坐落在平壩,交通十分方便,地勢平坦外面是一條大河,距永樂鎮五公裡。
平時做交易去永樂鎮,買一些生活用品,直接在武棚街上可以辦好。
武棚電影院與其他鄉電影院形式,規格,大小都差不多,看電影的人也非常多,街上有很多擺攤的,賣甘蔗的。
電影院外面人潮湧動,十分擁擠,而且年輕人頗多。
去了電影院當然要先看一場電影,這也是武棚鄉今年第一次賣票上映。
來者大家都要捧捧場,影院今天放映的是<奇襲白虎團>京劇,<奇襲白虎團>是由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人物原型楊育才的英雄事迹,參照《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的現代戰争類京劇劇目。
“文革”期間,該劇被确定為八部革命樣闆戲之一。
該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嚴偉才在金城戰役中,率領偵察班,在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大年和當地群衆的協助下,化裝成敵軍,策應主力隊摧毀“白虎團”團部,生擒“白虎團”團長和美國顧問的故事。
舞台布景逼真,畫面清晰,唱腔優美,聲音宏亮。
由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加工的《奇襲白虎團》,主要在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加強創作力量,調來了專業編劇孫秋潮、導演尚之四及其他音樂工作者。
還組織創作人員和演員下部隊深入生活,再次訪問了已到濟南軍區工作的楊育才和王團長等,并與偵察兵一起訓練擒拿格鬥。
豐富、充實劇作的内容。
為了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把楊育才改名為嚴偉才,戲中增加了表現與朝鮮人民親密關系的内容。
原來崔大娘、崔大嫂等角色的戲份很少,旦角戲極為薄弱,加工後使之貫串下來,并加重了旦角的唱工。
在藝術表現方面進行加工打磨,重點是舞蹈和武功方面的加工。
為了突出偵察班穿插敵後的武打技藝借鑒、吸取了傳統京劇《雁蕩山》裡的某些表演技巧。
還請山東省歌舞團的同志幫助設計舞蹈動作。
對“插入敵後”及“奇襲僞團部”這兩場的武打場面,進行了加工,另對全劇的音樂也進行了整理和加工。
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形象,對演員陣容作了适當的調整。
以前扮演楊育才的是演員李師斌,由于年齡偏大一點,武打動作感覺很吃力。
所以起用了宋玉慶扮演主角嚴偉才。
<奇襲白虎團>的舞台部分不僅是多變的,還要體現濃郁的戰争氣氛。
舞美設計在前兩場使用畫幕和内景體現,外景的變化則隻有一個固定的畫紗幕。
更多的外景環境的變化和戰争氣氛的渲染依靠燈光實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奇襲白虎團舞台設計圖,舞台燈光采用了虛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運用燈光控制畫紗幕的局部形象,加以下雨、溪水、夜雲、探照燈、照明彈、信号彈等燈光效果,與前景變化結合,來渲染環境的變化和戰争氛圍。
夜間光色采用了中藍、淡藍相結合的調配方法,以加強夜間景色的真實感。
在布光上,由于畫紗幕居于中景位置又有較多變化,所以采用了大部平鋪、個别突出的方法。
《奇襲白虎團》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在于運用京劇傳統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現現代戰争,充分運用和發揮了京劇武戲中翻騰跌撲的程式和技巧,還吸收了芭蕾的舞姿,創造了排除地雷、匍匐前進、刺刀格鬥等現代軍事生活的新程式。
《奇襲白虎團》是一出群戲,是一出武戲,對于演員的要求特别高,演員不僅要會演,而且要能唱能翻。
這就要求演員必須具備相當的舞台經驗和武生水平。
最主要是宋玉慶老師演唱堪稱一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深受國内外觀衆的好評。
看了這部電影,大松也對京劇有了模糊的認識。
因為是舞台劇,大松不解的問大人,打敵人他們穿的衣服還那麼新,這也是當時很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當時不懂舞台劇和野外攝像是有很大區别的。
大家聚精會神的看電影,突然有人大聲呼叫“快來人,快來人,這人暈倒了,這人暈倒了。
”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
這一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摸得着,看得見的針對的計劃,去計劃說到做到,都能兌現!舅舅家過年很熱鬧,三用唱機放的當時最時尚的音樂,基本都是樣版戲選段,大松特别喜歡唱片中的音樂,對新聞聽不懂,他才5歲多,但優美的音樂他還是挺喜歡的。
總是喜歡讓大人放唱片,當時的唱片有紅的,黑的,藍的,白的,铮光瓦亮,做工十分精緻。
這是手搖式三用唱機裡邊裝大電池,聲音清晰洪亮,整個曾家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晚飯後,舅舅家的習慣就是擺茶食喝茶,吃花生,瓜子,核桃餅幹,點心,反正平時少見的零食,這個時候悉數上場,擺龍門陣聊到深夜時,還有醪糟湯圓,甜米酒。
當時農村美食品種還是不少的。
正月初幾這幾天睡覺也睡得非常晚,大家都很興奮,聊天聊到半夜,有的玩撲克,有的下象棋,的暢談未來,有的計劃新年的打算。
人人都有鴻篇巨制,都有理想藍圖。
大家徹夜暢談,到淩晨的時候才各自回房睡覺。
清晨的曾家溝是那麼的甯靜,薄霧缭繞,煙霧迷蒙,水庫的水面上有薄薄的一層白煙,那是水霧,水邊傳出來陣陣的野鴨聲,是那麼的清脆,春江水暖鴨先知,是最應景的寫照。
偶爾還能聽到遠處零零碎碎的鞭炮聲,因為春節還沒有過完。
大年15之前,有條件的每天都可以放放鞭炮,為新春佳節增加一些喜訊。
因為是春節假期,不需到地裡幹活,大家都睡到自然醒。
吃完早餐,大家都去武棚街上轉一轉,走一走,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武棚街道也不小,公社政府,公社小學,公社農機站,公社醫院,公社銀行,公社供銷售百貨公司一應俱全。
武棚公社坐落在平壩,交通十分方便,地勢平坦外面是一條大河,距永樂鎮五公裡。
平時做交易去永樂鎮,買一些生活用品,直接在武棚街上可以辦好。
武棚電影院與其他鄉電影院形式,規格,大小都差不多,看電影的人也非常多,街上有很多擺攤的,賣甘蔗的。
電影院外面人潮湧動,十分擁擠,而且年輕人頗多。
去了電影院當然要先看一場電影,這也是武棚鄉今年第一次賣票上映。
來者大家都要捧捧場,影院今天放映的是<奇襲白虎團>京劇,<奇襲白虎團>是由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人物原型楊育才的英雄事迹,參照《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的現代戰争類京劇劇目。
“文革”期間,該劇被确定為八部革命樣闆戲之一。
該劇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嚴偉才在金城戰役中,率領偵察班,在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大年和當地群衆的協助下,化裝成敵軍,策應主力隊摧毀“白虎團”團部,生擒“白虎團”團長和美國顧問的故事。
舞台布景逼真,畫面清晰,唱腔優美,聲音宏亮。
由山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加工的《奇襲白虎團》,主要在四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加強創作力量,調來了專業編劇孫秋潮、導演尚之四及其他音樂工作者。
還組織創作人員和演員下部隊深入生活,再次訪問了已到濟南軍區工作的楊育才和王團長等,并與偵察兵一起訓練擒拿格鬥。
豐富、充實劇作的内容。
為了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把楊育才改名為嚴偉才,戲中增加了表現與朝鮮人民親密關系的内容。
原來崔大娘、崔大嫂等角色的戲份很少,旦角戲極為薄弱,加工後使之貫串下來,并加重了旦角的唱工。
在藝術表現方面進行加工打磨,重點是舞蹈和武功方面的加工。
為了突出偵察班穿插敵後的武打技藝借鑒、吸取了傳統京劇《雁蕩山》裡的某些表演技巧。
還請山東省歌舞團的同志幫助設計舞蹈動作。
對“插入敵後”及“奇襲僞團部”這兩場的武打場面,進行了加工,另對全劇的音樂也進行了整理和加工。
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形象,對演員陣容作了适當的調整。
以前扮演楊育才的是演員李師斌,由于年齡偏大一點,武打動作感覺很吃力。
所以起用了宋玉慶扮演主角嚴偉才。
<奇襲白虎團>的舞台部分不僅是多變的,還要體現濃郁的戰争氣氛。
舞美設計在前兩場使用畫幕和内景體現,外景的變化則隻有一個固定的畫紗幕。
更多的外景環境的變化和戰争氣氛的渲染依靠燈光實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奇襲白虎團舞台設計圖,舞台燈光采用了虛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運用燈光控制畫紗幕的局部形象,加以下雨、溪水、夜雲、探照燈、照明彈、信号彈等燈光效果,與前景變化結合,來渲染環境的變化和戰争氛圍。
夜間光色采用了中藍、淡藍相結合的調配方法,以加強夜間景色的真實感。
在布光上,由于畫紗幕居于中景位置又有較多變化,所以采用了大部平鋪、個别突出的方法。
《奇襲白虎團》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在于運用京劇傳統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現現代戰争,充分運用和發揮了京劇武戲中翻騰跌撲的程式和技巧,還吸收了芭蕾的舞姿,創造了排除地雷、匍匐前進、刺刀格鬥等現代軍事生活的新程式。
《奇襲白虎團》是一出群戲,是一出武戲,對于演員的要求特别高,演員不僅要會演,而且要能唱能翻。
這就要求演員必須具備相當的舞台經驗和武生水平。
最主要是宋玉慶老師演唱堪稱一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深受國内外觀衆的好評。
看了這部電影,大松也對京劇有了模糊的認識。
因為是舞台劇,大松不解的問大人,打敵人他們穿的衣服還那麼新,這也是當時很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當時不懂舞台劇和野外攝像是有很大區别的。
大家聚精會神的看電影,突然有人大聲呼叫“快來人,快來人,這人暈倒了,這人暈倒了。
”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