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暑去秋来

關燈
    家裡給二姑。

    做好了嫁妝,二姑心裡非常高興,臉上樂開了花,随時抱着大松在自己嫁妝面前轉來轉去,生怕搞丢了一樣,還對大聲說,“二姑以後結婚了,你長大了以後要經常來看二姑”,大松也不知道說的什麼,隻知道嗯嗯的答應。

    二姑的臉上也非常的興奮。

     出嫁前當然還要準備一些其他東西,這些都是女孩子自己做的,自己要繡花,繡枕頭,繡蚊帳邊,上面都用五色花線繡的花花綠綠,非常好看,繡鞋墊,到時結婚的時候,還要繡些媒人,給媒人要準備一雙布鞋,這都是當時的規矩。

     收了工以後,特别是晚上,抽時間幹這些繡花的活兒,幺姑也幫二姑一起幹活,相互學習互相練習手藝。

    他們一邊幹活,一邊聊天,還有做布鞋。

    當然,他們也聊聊未來的事情,都是一些打算,年輕人總是向往未來,希望有個美好的明天。

    大松爸爸晚上還要幹一些竹編活兒,緩解家中的經濟,一般都幹到晚上十點鐘才休息,那個時候沒有電燈,也沒有煤氣,最好的就是煤油燈,煤油還得憑票購買。

    晚上幹活就撐了兩盞比較大的油燈,把房間照得通亮通亮的。

     農村諺語道:立秋十天遍山黃;處暑不落,必定是癟殼。

     立秋前後,這正是川北地區的高溫季節,白天中午的溫度高達二三十度,晚也有十七八度,這段時間雨水也比較少,正适合稻谷揚花,怕熱的人們晚上就在自己的院壩搭上涼席,席地而睡,好好的納涼,嗯,到了晚上兩三點才回房睡覺,時沒有電就沒有什麼電扇空調一說,手裡持着各種扇風的工具,有紙扇,蒲扇,竹扇,隻有使勁的扇,才能感到一絲絲的涼爽。

     夜空中飛舞着許許多多的螢火蟲,隻有他們感覺沒有暑氣,自在的飛翔,在那裡一閃一閃的跳着舞,竹林裡,樹梢上,稻田旁,大路邊,到處都是螢火蟲的身影,天一黑就在那裡自由自在的飛來飛去,好像在告訴人們這個夏天真好。

    螢火蟲越多,說明這個夏天很熱。

     紅薯地裡的紅薯藤子長得越來越長,為了讓紅苕收成好,就必須進行掀紅薯藤子,除草,讓苕廂更厚實,将來紅苕就長得越大,這也是千百年來種紅薯的一種傳統方法。

     隊長發出通知以後,各小組組長認真落實安排到個人,分量基本按人均分配,大家都不吃虧,幹得快的早一點休息,幹得慢的晚一點休息,掀紅薯藤一般都是徒手工作,一株一株掀但動作還是很快,也有少數聰明人想到一些節省時間的辦法,用一根長長的竹竿,這樣選起來就非常快,是徒手的工作效率十多倍,生産隊上百畝的紅薯地基本兩天都幹完了。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二姑,幺姑他們幹完農活還順便在山上拾一些幹柴,家裡做飯燒菜用,生産隊的山比較大,而且還是封山坡,生産隊裡有一個專門的管山員,是一老頭兒,大約50來歲,大家都叫他菊芳叔,不知為什麼,一個男人起了一個女人的名字。

    管山員熟知每一片山林,也知道哪裡有人會經常去砍柴割草,所以管山員也經常玩玩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