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家乡巨变
關燈
小
中
大
那兒牆根,拿出别在腰上的煙袋,狠狠地從煙口袋裡裝了一袋煙,點着,吧嗒吧嗒地抽起來,臉上挂滿了憂愁。
果然是這樣,第二天上午上級來人了。
來開大會了,會場就在村前我家的地瓜地裡。
那地瓜秧子長的好好的,沒辦法,沒有那麼大的會場,能容納一千多人。
反正,我爺也想了,等開完會,要是真的要遷移了,修水庫了,那地瓜也長不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會場的講話台子是臨時搭的。
開會時馬樓村的大大小小的人能來的都來了,我們馬家二百多戶都來了,就是小戶李家哥倆、陳家哥三、武家哥五六個、還有潘家一家就娘倆也都來了,都想聽聽是咋回事?縣裡來了三四個人,公社來了七八個。
大會主席台上坐了五位,都是領導了,其餘的就站在台子旁邊叉着腰,像要出什麼事似的。
會場十分肅靜,領導們有兩個講話的,一個是縣裡的領導,一個是公社王書記,講的内容和我爺說的差不多。
但領導強調的卻十分嚴肅,縣裡哪位領導在會上講:“修水庫,是國家的計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大事,現在是大躍進,修水利誰也不能阻礙,搬家隻給三天的時間,今天在馬樓這開會了,那麼今天就算是第一天。
馬樓的人都搬宋樓去。
搬家時孩子抱着,老人領着,有牛馬的能牽着就牽着。
家裡吃的穿的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有推車就多裝點。
不能拿的,拿不了的就拉倒。
但時間要保證,就給三天。
” 會開了,開會還不準人問。
在開會後,有的人試探着詢問這次來開會的工作人員,提出現在莊稼還沒到秋天,糧食還沒下來,将來到那吃什麼呀?工作人員都說,有安排了,搬到哪,哪給解決。
這些事領導都已經和那邊村莊的村長都交代過了,你們就放心去吧。
這一天,開完了會,我爹回來了。
他坐在那,往常的樂趣沒有了,二哥看爹那臉深沉沉的樣子,過去扯着爹的手,他一聲也不吱,像霜打了似的,頭耷拉着,連一句話也不說。
過了一會,我爺也回來了,坐在那門檻上,又掏出他那個長管煙袋,狠狠地裝了一煙鍋子老旱煙,在那兒抽起來。
嘴裡不停地哎,哎地歎氣。
不一會兒,村裡的會計跑來,說是公社領導叫俺爺去,俺爺去了,公社書記對俺爺說:“你們馬樓村馬家是主要的,你馬家的人占馬樓村百分之九十七八,你又是馬樓的村長,這回搬遷,你要帶頭,要從馬家下手,而且,下手要狠;不然,工作就不好做。
至于什麼李家、武家、陳家潘家一共也不超過十家,隻要馬家一動彈,一搬,他們就得跟着搬了。
” 俺爺聽了,沒吱聲。
主任看俺爺沒吱聲,他趕快過來又給俺爺說了一頓。
他說道:“大躍進年代,不能反犯錯誤,犯右傾主義。
再說了,你是共産黨員,共産黨對你家不薄,給你家貸款,給你家買牛。
” 俺爺聽了一想:“對呀,公社書記說的對呀,應該從馬家開始,而且應該從自己家先動,先搬。
”俺爺想到這些就回來了,對俺爹說道:“我想好了,咱們家收拾東西,明天上午就走。
這次搬遷,我們家要帶頭,我們相信共産黨。
” “搬就搬吧,這房子,這四合院,咱在這住幾百年了?搬走,就回不來了,國家啥呀不給呀,我真是舍不得這呀?。
”俺爹說道。
“舍不得,舍不得也得走啊?這恐怕就像當年咱的祖先從山西洪洞縣老鸹窩往這遷移一樣。
哎,老二,明天,你就和你媳婦領着孩子在家着手準備吧,不行在這就先烀一鍋地瓜,走時帶着,這就省得到了宋樓,剛到那和人家不熟悉,一時沒地方吃飯,再餓着。
”說着,我爺就又走了。
我爺走了,他是和公社留下的工作組的人挨家挨戶做工作去了。
我爹在屋外院子裡修推車子,想是明天搬家好推東西用。
我娘領着大哥在屋裡收拾包裹,準備明天走時要帶的東西。
娘讓二哥看着我和四弟弟。
我爹在那修着車,喂着牛。
邊修着車,邊給老牛念叨着:“吃吧,你,你就這兩天了,享點福吧?你趕上了動遷,也不用你幹活了,好草好料地喂你,等到我們搬到宋樓那裡,就不知道咋喂你了。
要是沒有草,就是我有心喂你,也沒法子辦呀。
”俺爹喂着老牛,唠叨着。
那牛酷嗤酷吃地吃着,咀嚼着,不時地擡起頭,又分吃分吃打着響鼻,似乎明白俺爹說什麼。
牛是吃飽了,可是我爹修車怎麼也修不上,那時,推車的車架和轱辘都是木頭的。
要是車架壞了,還好修點,因為車架用的木頭都是直的;而車轱辘就不同了。
因為車轱辘是圓的,在作車轱辘時都是用鮮木煨的彎,在煨好後,嗮幹了拼湊好了,再用厚的鋼鐵皮包在外邊。
現在壞了,沒有煨好的木料就很難修了。
俺爺在村裡挨家挨戶的和工作組走完這家走那家,跑了一大圈子,就是宣傳動員大家早點搬家。
可是,我爺心裡又挂着家準備的事,生怕自己家落後了,到時叫别人說三道四。
當俺爺和工作組走到我家後院陳二爺家時,就抽空兒跑回來,看看家裡準備怎麼樣了。
當回家一進院子看到我爹還在修車沒修好時就說道:“車轱辘修不上了,就别修了。
不行,明天,你就起早和你媳婦抱着孩子,背點吃的就先走吧?到那兒先把孩子安排好。
等到那啦,再看誰家有沒有閑着的推車,要是有,能借着,就借一個回來再推點吃的穿的。
你也可以找找你楊德山叔,他是我的好朋友,叫他幫你弄個車,說不定他還不知道咱們這修水庫呢。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搬家了,我們搬家了!我們搬走了!!”大哥喊道。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懷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搬家了。
俺娘背 着一個小個包袱,其實,那個小包裡包的都是我小弟的尿布什麼的;抱着我小弟弟,我二哥領着我,我大哥背着昨天烀好的地瓜,還拎着他上學的書包,我爹扛着兩個行李,胸前搭一個,後背搭一個,還牽着老牛。
老牛身上馱着兩包牛草和一些食料,還有幾個小的包裹。
我們走出了我家的門樓,我爹把大門樓的門輕輕地關好,又精心地用個小棍把門鼻别上。
然後,有踮起腳尖從門縫裡往裡望了望。
看俺爹的樣子,似乎是告訴房子,院子,是在說我走了,我去串門了,我會回來的。
不過,俺爹轉過臉來,發現俺爹他落淚了。
俺爹催促我們快走。
我們已經走出村莊,當我們回過頭時,發現俺爹,他還在回着頭向我們馬家曾經住過幾百年的村莊——馬樓揮着手,揮着手。
我們走了,我們告别了自己的村莊。
但這一天,我爺沒有和我們一起走。
昨晚,公社領導叫他去公社了,還沒有回來。
我們走過了後張莊,看見有的人家在院裡也在收拾東西。
爹告訴我們,說他們也是這兩天就遷移走了。
其實,後張莊離我們馬樓很近,還不足一裡地。
“爹,爹,我問你,我們走了什麼時候回來呀?”我二哥好奇地問我爹。
爹沒有回答,隻是哭笑着。
“别問了。
”大哥過來推二哥一把。
我們走過張莊,上了大路,又走了二裡多路,來到了李胡同村的東頭,這時一群人,有扛行李的,有趕牛車的、有推着車的、抱孩子的、挑擔的、、、、、、好大一個搬家隊伍。
我爹快步走上前去,向一個人問道:“你們也是修水庫搬家的嗎?這是往那搬呀?”那人一回頭,一看是我爹,就說道:“哎呀,這不是那馬樓的二兄弟嗎?我們往楊樓搬,你們馬樓也修水庫呀,這是往哪搬呀?”“我們往宋樓搬”。
搬家的隊伍向前走着。
一會兒又到了趙莊、菜窪村,他們的村莊也都在這修水庫的範疇,也搬着東西上了路,大家都是往北走,去投奔那兒要去的村莊。
馬樓距離宋樓有二十幾裡路。
馬樓是這次修水庫最南邊的村莊了,因為它和河南是搭界,所以,這次水庫動遷的村莊的人都要往北邊搬了。
我們從馬樓出來,走的還不到一個小時,就經過了六個村莊,這些村也都在搬遷之列。
也都是在這兩天搬,我們路過時他們也搬着東西上路了,也有的正好上路。
大路上搬家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人一多,就不愁悶了。
邊走邊聊天的人也多了,唱歌的人也多了。
這個說,國家修這麼大的水庫,動遷這麼多人口将來國家不能不管咱們的生活,那個說,國家可能一時還顧不過來,大躍進就得先幹。
年輕人永遠是樂觀的,走在我們前邊的後邊的都有一陣一陣歌聲。
這個唱萬丈高樓平地起,盤山卧虎高山頂。
那個唱山丹丹紅花紅豔豔,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還有的是自編自唱:大躍進呀哎呀!幹起來呀嗨呀!修呀大水庫呀!水庫人要搬家呀!拆了我的房呀,澆了你的田呀 我們在下午一點多到達了宋樓。
“到宋樓了,宋樓到了。
”我大哥高興的喊來起來,我大哥必定是上過三年級的學生了,也識不少字了。
他看到宋樓村城牆大門樓上邊“宋樓”那兩個字了,他就知道我們到宋樓了。
我們剛剛來到宋樓的城牆外,還沒走進村大門呢,這時宋樓的村長老宋,就領着幾個人從大門樓裡迎了上來。
“這是馬樓搬來的吧?”走在前面的人問道。
“是的,是的。
”我爹回答道。
“那一定是馬兄弟一家人了?”宋樓的宋村長問道。
“哎,哎。
”俺爹答應道。
你們是馬樓搬遷到宋樓的第一家,你們就暫時在這住吧。
大家說着握着手,說着大躍進。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
果然是這樣,第二天上午上級來人了。
來開大會了,會場就在村前我家的地瓜地裡。
那地瓜秧子長的好好的,沒辦法,沒有那麼大的會場,能容納一千多人。
反正,我爺也想了,等開完會,要是真的要遷移了,修水庫了,那地瓜也長不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會場的講話台子是臨時搭的。
開會時馬樓村的大大小小的人能來的都來了,我們馬家二百多戶都來了,就是小戶李家哥倆、陳家哥三、武家哥五六個、還有潘家一家就娘倆也都來了,都想聽聽是咋回事?縣裡來了三四個人,公社來了七八個。
大會主席台上坐了五位,都是領導了,其餘的就站在台子旁邊叉着腰,像要出什麼事似的。
會場十分肅靜,領導們有兩個講話的,一個是縣裡的領導,一個是公社王書記,講的内容和我爺說的差不多。
但領導強調的卻十分嚴肅,縣裡哪位領導在會上講:“修水庫,是國家的計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大事,現在是大躍進,修水利誰也不能阻礙,搬家隻給三天的時間,今天在馬樓這開會了,那麼今天就算是第一天。
馬樓的人都搬宋樓去。
搬家時孩子抱着,老人領着,有牛馬的能牽着就牽着。
家裡吃的穿的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有推車就多裝點。
不能拿的,拿不了的就拉倒。
但時間要保證,就給三天。
” 會開了,開會還不準人問。
在開會後,有的人試探着詢問這次來開會的工作人員,提出現在莊稼還沒到秋天,糧食還沒下來,将來到那吃什麼呀?工作人員都說,有安排了,搬到哪,哪給解決。
這些事領導都已經和那邊村莊的村長都交代過了,你們就放心去吧。
這一天,開完了會,我爹回來了。
他坐在那,往常的樂趣沒有了,二哥看爹那臉深沉沉的樣子,過去扯着爹的手,他一聲也不吱,像霜打了似的,頭耷拉着,連一句話也不說。
過了一會,我爺也回來了,坐在那門檻上,又掏出他那個長管煙袋,狠狠地裝了一煙鍋子老旱煙,在那兒抽起來。
嘴裡不停地哎,哎地歎氣。
不一會兒,村裡的會計跑來,說是公社領導叫俺爺去,俺爺去了,公社書記對俺爺說:“你們馬樓村馬家是主要的,你馬家的人占馬樓村百分之九十七八,你又是馬樓的村長,這回搬遷,你要帶頭,要從馬家下手,而且,下手要狠;不然,工作就不好做。
至于什麼李家、武家、陳家潘家一共也不超過十家,隻要馬家一動彈,一搬,他們就得跟着搬了。
” 俺爺聽了,沒吱聲。
主任看俺爺沒吱聲,他趕快過來又給俺爺說了一頓。
他說道:“大躍進年代,不能反犯錯誤,犯右傾主義。
再說了,你是共産黨員,共産黨對你家不薄,給你家貸款,給你家買牛。
” 俺爺聽了一想:“對呀,公社書記說的對呀,應該從馬家開始,而且應該從自己家先動,先搬。
”俺爺想到這些就回來了,對俺爹說道:“我想好了,咱們家收拾東西,明天上午就走。
這次搬遷,我們家要帶頭,我們相信共産黨。
” “搬就搬吧,這房子,這四合院,咱在這住幾百年了?搬走,就回不來了,國家啥呀不給呀,我真是舍不得這呀?。
”俺爹說道。
“舍不得,舍不得也得走啊?這恐怕就像當年咱的祖先從山西洪洞縣老鸹窩往這遷移一樣。
哎,老二,明天,你就和你媳婦領着孩子在家着手準備吧,不行在這就先烀一鍋地瓜,走時帶着,這就省得到了宋樓,剛到那和人家不熟悉,一時沒地方吃飯,再餓着。
”說着,我爺就又走了。
我爺走了,他是和公社留下的工作組的人挨家挨戶做工作去了。
我爹在屋外院子裡修推車子,想是明天搬家好推東西用。
我娘領着大哥在屋裡收拾包裹,準備明天走時要帶的東西。
娘讓二哥看着我和四弟弟。
我爹在那修着車,喂着牛。
邊修着車,邊給老牛念叨着:“吃吧,你,你就這兩天了,享點福吧?你趕上了動遷,也不用你幹活了,好草好料地喂你,等到我們搬到宋樓那裡,就不知道咋喂你了。
要是沒有草,就是我有心喂你,也沒法子辦呀。
”俺爹喂着老牛,唠叨着。
那牛酷嗤酷吃地吃着,咀嚼着,不時地擡起頭,又分吃分吃打着響鼻,似乎明白俺爹說什麼。
牛是吃飽了,可是我爹修車怎麼也修不上,那時,推車的車架和轱辘都是木頭的。
要是車架壞了,還好修點,因為車架用的木頭都是直的;而車轱辘就不同了。
因為車轱辘是圓的,在作車轱辘時都是用鮮木煨的彎,在煨好後,嗮幹了拼湊好了,再用厚的鋼鐵皮包在外邊。
現在壞了,沒有煨好的木料就很難修了。
俺爺在村裡挨家挨戶的和工作組走完這家走那家,跑了一大圈子,就是宣傳動員大家早點搬家。
可是,我爺心裡又挂着家準備的事,生怕自己家落後了,到時叫别人說三道四。
當俺爺和工作組走到我家後院陳二爺家時,就抽空兒跑回來,看看家裡準備怎麼樣了。
當回家一進院子看到我爹還在修車沒修好時就說道:“車轱辘修不上了,就别修了。
不行,明天,你就起早和你媳婦抱着孩子,背點吃的就先走吧?到那兒先把孩子安排好。
等到那啦,再看誰家有沒有閑着的推車,要是有,能借着,就借一個回來再推點吃的穿的。
你也可以找找你楊德山叔,他是我的好朋友,叫他幫你弄個車,說不定他還不知道咱們這修水庫呢。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搬家了,我們搬家了!我們搬走了!!”大哥喊道。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懷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搬家了。
俺娘背 着一個小個包袱,其實,那個小包裡包的都是我小弟的尿布什麼的;抱着我小弟弟,我二哥領着我,我大哥背着昨天烀好的地瓜,還拎着他上學的書包,我爹扛着兩個行李,胸前搭一個,後背搭一個,還牽着老牛。
老牛身上馱着兩包牛草和一些食料,還有幾個小的包裹。
我們走出了我家的門樓,我爹把大門樓的門輕輕地關好,又精心地用個小棍把門鼻别上。
然後,有踮起腳尖從門縫裡往裡望了望。
看俺爹的樣子,似乎是告訴房子,院子,是在說我走了,我去串門了,我會回來的。
不過,俺爹轉過臉來,發現俺爹他落淚了。
俺爹催促我們快走。
我們已經走出村莊,當我們回過頭時,發現俺爹,他還在回着頭向我們馬家曾經住過幾百年的村莊——馬樓揮着手,揮着手。
我們走了,我們告别了自己的村莊。
但這一天,我爺沒有和我們一起走。
昨晚,公社領導叫他去公社了,還沒有回來。
我們走過了後張莊,看見有的人家在院裡也在收拾東西。
爹告訴我們,說他們也是這兩天就遷移走了。
其實,後張莊離我們馬樓很近,還不足一裡地。
“爹,爹,我問你,我們走了什麼時候回來呀?”我二哥好奇地問我爹。
爹沒有回答,隻是哭笑着。
“别問了。
”大哥過來推二哥一把。
我們走過張莊,上了大路,又走了二裡多路,來到了李胡同村的東頭,這時一群人,有扛行李的,有趕牛車的、有推着車的、抱孩子的、挑擔的、、、、、、好大一個搬家隊伍。
我爹快步走上前去,向一個人問道:“你們也是修水庫搬家的嗎?這是往那搬呀?”那人一回頭,一看是我爹,就說道:“哎呀,這不是那馬樓的二兄弟嗎?我們往楊樓搬,你們馬樓也修水庫呀,這是往哪搬呀?”“我們往宋樓搬”。
搬家的隊伍向前走着。
一會兒又到了趙莊、菜窪村,他們的村莊也都在這修水庫的範疇,也搬着東西上了路,大家都是往北走,去投奔那兒要去的村莊。
馬樓距離宋樓有二十幾裡路。
馬樓是這次修水庫最南邊的村莊了,因為它和河南是搭界,所以,這次水庫動遷的村莊的人都要往北邊搬了。
我們從馬樓出來,走的還不到一個小時,就經過了六個村莊,這些村也都在搬遷之列。
也都是在這兩天搬,我們路過時他們也搬着東西上路了,也有的正好上路。
大路上搬家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人一多,就不愁悶了。
邊走邊聊天的人也多了,唱歌的人也多了。
這個說,國家修這麼大的水庫,動遷這麼多人口将來國家不能不管咱們的生活,那個說,國家可能一時還顧不過來,大躍進就得先幹。
年輕人永遠是樂觀的,走在我們前邊的後邊的都有一陣一陣歌聲。
這個唱萬丈高樓平地起,盤山卧虎高山頂。
那個唱山丹丹紅花紅豔豔,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還有的是自編自唱:大躍進呀哎呀!幹起來呀嗨呀!修呀大水庫呀!水庫人要搬家呀!拆了我的房呀,澆了你的田呀 我們在下午一點多到達了宋樓。
“到宋樓了,宋樓到了。
”我大哥高興的喊來起來,我大哥必定是上過三年級的學生了,也識不少字了。
他看到宋樓村城牆大門樓上邊“宋樓”那兩個字了,他就知道我們到宋樓了。
我們剛剛來到宋樓的城牆外,還沒走進村大門呢,這時宋樓的村長老宋,就領着幾個人從大門樓裡迎了上來。
“這是馬樓搬來的吧?”走在前面的人問道。
“是的,是的。
”我爹回答道。
“那一定是馬兄弟一家人了?”宋樓的宋村長問道。
“哎,哎。
”俺爹答應道。
你們是馬樓搬遷到宋樓的第一家,你們就暫時在這住吧。
大家說着握着手,說着大躍進。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