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多面阿班:農戶子-山賊子-世家子-惡徒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第41章多面阿班:農戶子-山賊子-世家子-惡徒子
自從曹班将格物院學部的教材給了一套給鄭玄,這位義兄就已經茶不思、飯不想地研究很久了。
曹熾邀請鄭玄同去打獵,不出意料地得到了拒絕的答複。
“看來隻有你親堂兄陪你了。
”曹熾攤手。
在曹熾的催促下,曹班隻能換上騎裝,悄悄從行李中挑了一本書,帶上随他一起去狩獵。
夏秋交際的颍水湖畔溫度、濕度都剛剛好,空氣令人感到格外舒爽,曹家的馬在城外單獨喂養,出了城,沿着江水走過很長一段田壟,才漸漸看到适合狩獵的小樹林。
中國建築以木制結構為主,因此城市周邊,往往很難看見大樹。
曹班對狩獵不感興趣,被曹家限制着許久不曾騎馬,她跟着曹熾打了一隻野兔,就借口身體不适,獨自回到歇息的草亭。
草亭搭一條小溪邊,樹林遮住了午後刺目的光線,林子裏隻能聽見潺潺水流聲和清脆的鳥鳴聲。
曹班将馬拴好,發現亭子裏已經有人了。
是一個年紀比她還小些的男孩,看打扮,大概是同行狩獵的某位郎君的弟弟。
男孩面前的石桌上擺着一卷書簡,見曹班走進涼亭,男孩隻是微微擡眼,給了曹班一個淡淡的眼神,便又低頭專心讀他的書。
曹班自己帶了書,放下行囊,從裏面取出一隻鉛筆,見男孩占了石桌,也沒有讓位置的意思,識趣的走到角落另一邊,打開書,用鉛筆在上面塗改。
這是格物院文科教材,經過和鄭玄的交流,曹班決定對教材進行一次修訂。
小小的草亭裏,兩人相對和諧的各占一處,一時間四下裏隻剩下馬兒吃草的咀嚼聲音。
坐在石凳上的荀攸,一直在悄悄打量這位不速之客。
這個少年頭戴麻巾,身着素衣,是典型的清貧人家的讀書人打扮。
可是剛剛擡眼對上視線時,又能看見他右眼一道傷疤從額頭過眼一直都顴骨處,在這張清秀俊雅的面容上顯得格外違和。
再看亭外他牽來的那匹馬,健壯結實的後腿,一看就是挽乘兼用的良馬,這人顯然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農戶人家出身。
荀攸想,莫不是附近占山為王的山寨主家的賊子? 最近京師不太平,連帶着毗鄰的颍川郡內也有些人心慌慌,作亂的賊人似乎也比往年猖狂了不少。
想到這裏,荀攸悄悄把書簡往自己方向挪了一點,一隻腳也往後踩着,方便他見勢不對随時撤退。
好在來人隻是看了他一眼,就很識趣的在亭子內的另一邊坐下,放下手裏的行囊。
又見他從行囊裏面,取出了一卷紙書。
是的,和自己手裏笨重的竹簡不同,那是一卷由薄薄的紙張合訂而成的紙書。
難道這還是哪個世家的小郎君不成? 他家不是荀家本家,但是也是旁支中比較興盛的一支,因此家中才藏有竹簡。
他自小好經學,勵志讀透家中書簡,因此得到了本家的青眼,和本家的少年人們一起入族學讀書,也是第一次在族學見到了紙書。
但那卷紙書是由麻紙制成,他感肯定,質感絕對不如眼前少年手裏的那卷,而且他記得,當時負責授課的從叔荀爽告訴蒙學的孩子們,紙書珍貴,但是荀氏本家擁有全郡最多的紙制藏書,共計二十二卷,會獎勵給最用功刻苦的孩子借閱。
“沙沙”的聲音從亭子的另一邊傳來,荀攸擡眼,見對方居然還用一支木條,在紙書上面塗塗畫畫! 隔着石桌,他看不清那木條有沒有塗掉書上面的字跡,但是不論如何,劃傷珍貴的竹紙,不就是在暴殄天物嗎!? 不不不,他絕不可能出身世家,世家子弟怎麽會不知書籍珍貴? 難道他是什麽強盜的孩子?書籍是搶來的,故不知其為何物! 他想起,前些年,颍川辛氏本家,就讓一夥惡徒打着替天行道的名義給搶了。
奇怪的是,這夥人不強庫房的錢財布匹,而是挾持了主人,直奔書房,搶走了辛氏本家的藏書。
雖然最後這夥嚣張的歹徒被郡守派人悉數捉拿,但是藏書卻不知所蹤,辛家也是書香門第,雖然家道中落,但是聲名仍在,經此一劫,求助到颍川各個大家族中,想要憑記憶重新将丢失的書謄寫下來。
不過那時候荀攸還小,後來似乎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隐約記得,辛家的二房的四子,就是在那次搶劫中,被惡徒刺傷後夭亡了。
荀攸一個激靈,汗毛直立,心中又驚又怒,見少年微蹙眉頭,眼臉上的傷痕随着他的動作更加明顯駭人,一時拿不準對方的
曹熾邀請鄭玄同去打獵,不出意料地得到了拒絕的答複。
“看來隻有你親堂兄陪你了。
”曹熾攤手。
在曹熾的催促下,曹班隻能換上騎裝,悄悄從行李中挑了一本書,帶上随他一起去狩獵。
夏秋交際的颍水湖畔溫度、濕度都剛剛好,空氣令人感到格外舒爽,曹家的馬在城外單獨喂養,出了城,沿着江水走過很長一段田壟,才漸漸看到适合狩獵的小樹林。
中國建築以木制結構為主,因此城市周邊,往往很難看見大樹。
曹班對狩獵不感興趣,被曹家限制着許久不曾騎馬,她跟着曹熾打了一隻野兔,就借口身體不适,獨自回到歇息的草亭。
草亭搭一條小溪邊,樹林遮住了午後刺目的光線,林子裏隻能聽見潺潺水流聲和清脆的鳥鳴聲。
曹班将馬拴好,發現亭子裏已經有人了。
是一個年紀比她還小些的男孩,看打扮,大概是同行狩獵的某位郎君的弟弟。
男孩面前的石桌上擺着一卷書簡,見曹班走進涼亭,男孩隻是微微擡眼,給了曹班一個淡淡的眼神,便又低頭專心讀他的書。
曹班自己帶了書,放下行囊,從裏面取出一隻鉛筆,見男孩占了石桌,也沒有讓位置的意思,識趣的走到角落另一邊,打開書,用鉛筆在上面塗改。
這是格物院文科教材,經過和鄭玄的交流,曹班決定對教材進行一次修訂。
小小的草亭裏,兩人相對和諧的各占一處,一時間四下裏隻剩下馬兒吃草的咀嚼聲音。
坐在石凳上的荀攸,一直在悄悄打量這位不速之客。
這個少年頭戴麻巾,身着素衣,是典型的清貧人家的讀書人打扮。
可是剛剛擡眼對上視線時,又能看見他右眼一道傷疤從額頭過眼一直都顴骨處,在這張清秀俊雅的面容上顯得格外違和。
再看亭外他牽來的那匹馬,健壯結實的後腿,一看就是挽乘兼用的良馬,這人顯然不是什麽正兒八經的農戶人家出身。
荀攸想,莫不是附近占山為王的山寨主家的賊子? 最近京師不太平,連帶着毗鄰的颍川郡內也有些人心慌慌,作亂的賊人似乎也比往年猖狂了不少。
想到這裏,荀攸悄悄把書簡往自己方向挪了一點,一隻腳也往後踩着,方便他見勢不對随時撤退。
好在來人隻是看了他一眼,就很識趣的在亭子內的另一邊坐下,放下手裏的行囊。
又見他從行囊裏面,取出了一卷紙書。
是的,和自己手裏笨重的竹簡不同,那是一卷由薄薄的紙張合訂而成的紙書。
難道這還是哪個世家的小郎君不成? 他家不是荀家本家,但是也是旁支中比較興盛的一支,因此家中才藏有竹簡。
他自小好經學,勵志讀透家中書簡,因此得到了本家的青眼,和本家的少年人們一起入族學讀書,也是第一次在族學見到了紙書。
但那卷紙書是由麻紙制成,他感肯定,質感絕對不如眼前少年手裏的那卷,而且他記得,當時負責授課的從叔荀爽告訴蒙學的孩子們,紙書珍貴,但是荀氏本家擁有全郡最多的紙制藏書,共計二十二卷,會獎勵給最用功刻苦的孩子借閱。
“沙沙”的聲音從亭子的另一邊傳來,荀攸擡眼,見對方居然還用一支木條,在紙書上面塗塗畫畫! 隔着石桌,他看不清那木條有沒有塗掉書上面的字跡,但是不論如何,劃傷珍貴的竹紙,不就是在暴殄天物嗎!? 不不不,他絕不可能出身世家,世家子弟怎麽會不知書籍珍貴? 難道他是什麽強盜的孩子?書籍是搶來的,故不知其為何物! 他想起,前些年,颍川辛氏本家,就讓一夥惡徒打着替天行道的名義給搶了。
奇怪的是,這夥人不強庫房的錢財布匹,而是挾持了主人,直奔書房,搶走了辛氏本家的藏書。
雖然最後這夥嚣張的歹徒被郡守派人悉數捉拿,但是藏書卻不知所蹤,辛家也是書香門第,雖然家道中落,但是聲名仍在,經此一劫,求助到颍川各個大家族中,想要憑記憶重新将丢失的書謄寫下來。
不過那時候荀攸還小,後來似乎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隐約記得,辛家的二房的四子,就是在那次搶劫中,被惡徒刺傷後夭亡了。
荀攸一個激靈,汗毛直立,心中又驚又怒,見少年微蹙眉頭,眼臉上的傷痕随着他的動作更加明顯駭人,一時拿不準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