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拜码头,小露一手
關燈
小
中
大
在木匠處定做了一些櫃子之後,周行又去了十八裡鋪。
周行是去拜碼頭的。
七俠鎮隸屬于廣陽府平谷縣,乃是平谷縣縣治所。
平谷縣下轄七俠鎮,十八裡鋪,左家莊,李家溝等鎮。
讓周行沒有想到的是,在原劇中最出名的大夫是十八裡鋪的薛神醫,結果在這個世界,還是隻有薛神醫一個大夫。
這薛神醫非彼薛神醫,跟閻王敵薛慕華沒有一文錢的關系。
不過這薛神醫的确是醫術高超,并且懸壺濟世。
七俠鎮等地之前也曾經開過醫館。
可是架不住薛神醫收費更低,并且醫術更加精湛,許多病人都想去薛神醫那裡看病。
之前曾經開設過的醫館,全都倒閉了。
周行所說的拜碼頭,就是指去薛神醫那裡拜會一番。
一來是給薛神醫一個面子,再怎麼說也是同行,這點兒情商周行還是有的。
再一個便是向薛神醫打聽打聽,看看這薛神醫是從哪裡進的藥材。
周行能否在薛神醫這裡找點兒路子。
要開醫館,沒有藥材那是萬萬不行的。
十八裡鋪就在七俠鎮的西邊十裡左右,出門之後,周行再度打了個驢的,兩柱香的功夫便到了十八裡鋪,在付了三文錢的車費之後,周行直奔薛神醫的醫館而去。
今日,又是薛神醫開館義診的日子。
薛神醫的形象很符合周行對大夫的刻闆印象,小老頭兒,留着山羊胡,一邊捋着胡須,一邊微閉着眼睛幫人把脈,時不時的問上兩句,這才在紙上寫下這人的病狀和應對方法。
薛神醫的義診是有休息的時間的,周行也不着急,就在一旁看着。
過了一會兒,見薛神醫站起身來,伸着懶腰,周行這才走上前去:“在下周行,見過薛神醫。
” 薛神醫看向周行,眼神詫異,但還是拱手笑呵呵的說道:“這位小兄弟,老夫義診要等一炷香的時間,而且你若是想義診,也得排隊啊。
” 周行搖了搖頭:“薛神醫誤會了,在下來自七俠鎮,即将在七俠鎮開設醫館,聽聞薛神醫醫術高超,特地前來拜訪,另外,在下也有問題想要請教薛神醫一二。
” 聽着周行的話,薛神醫愣了好一會兒,上下打量了一番周行,随後才道:“小兄弟,請教的事情稍後再說,你……你方才說,你要在七俠鎮開設醫館,而非你師父開設醫館?” 周行點頭。
薛神醫都有點兒懵逼了。
這人的年齡實在是太年輕了吧! 醫術博大精深,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學好的。
就拿他自己來舉例,他跟着師父從小就開始學醫。
剛開始的理論知識和藥材辨認他就學了整整五年。
随後便是正式上手之後的脈診,六年時間,他摸過的脈象,至少三萬例! 還有的患者,僅僅是靠脈象是看不出其病因的,還得仔細觀察才行,從蛛絲馬迹裡剝離出病因,這一手,他又練了四五年。
随後便是用藥,洋洋灑灑數萬種藥材的配合,若是沒有足夠的經驗,這是會出人命的。
他對周行沒有意見,這年頭願意學醫的已經很少了,若是這年輕人願意學,那是好事,可他不想看到庸醫誤人的情況發生。
“這……小兄弟,老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你實在是太年輕了,耳聽為虛,眼見
周行是去拜碼頭的。
七俠鎮隸屬于廣陽府平谷縣,乃是平谷縣縣治所。
平谷縣下轄七俠鎮,十八裡鋪,左家莊,李家溝等鎮。
讓周行沒有想到的是,在原劇中最出名的大夫是十八裡鋪的薛神醫,結果在這個世界,還是隻有薛神醫一個大夫。
這薛神醫非彼薛神醫,跟閻王敵薛慕華沒有一文錢的關系。
不過這薛神醫的确是醫術高超,并且懸壺濟世。
七俠鎮等地之前也曾經開過醫館。
可是架不住薛神醫收費更低,并且醫術更加精湛,許多病人都想去薛神醫那裡看病。
之前曾經開設過的醫館,全都倒閉了。
周行所說的拜碼頭,就是指去薛神醫那裡拜會一番。
一來是給薛神醫一個面子,再怎麼說也是同行,這點兒情商周行還是有的。
再一個便是向薛神醫打聽打聽,看看這薛神醫是從哪裡進的藥材。
周行能否在薛神醫這裡找點兒路子。
要開醫館,沒有藥材那是萬萬不行的。
十八裡鋪就在七俠鎮的西邊十裡左右,出門之後,周行再度打了個驢的,兩柱香的功夫便到了十八裡鋪,在付了三文錢的車費之後,周行直奔薛神醫的醫館而去。
今日,又是薛神醫開館義診的日子。
薛神醫的形象很符合周行對大夫的刻闆印象,小老頭兒,留着山羊胡,一邊捋着胡須,一邊微閉着眼睛幫人把脈,時不時的問上兩句,這才在紙上寫下這人的病狀和應對方法。
薛神醫的義診是有休息的時間的,周行也不着急,就在一旁看着。
過了一會兒,見薛神醫站起身來,伸着懶腰,周行這才走上前去:“在下周行,見過薛神醫。
” 薛神醫看向周行,眼神詫異,但還是拱手笑呵呵的說道:“這位小兄弟,老夫義診要等一炷香的時間,而且你若是想義診,也得排隊啊。
” 周行搖了搖頭:“薛神醫誤會了,在下來自七俠鎮,即将在七俠鎮開設醫館,聽聞薛神醫醫術高超,特地前來拜訪,另外,在下也有問題想要請教薛神醫一二。
” 聽着周行的話,薛神醫愣了好一會兒,上下打量了一番周行,随後才道:“小兄弟,請教的事情稍後再說,你……你方才說,你要在七俠鎮開設醫館,而非你師父開設醫館?” 周行點頭。
薛神醫都有點兒懵逼了。
這人的年齡實在是太年輕了吧! 醫術博大精深,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學好的。
就拿他自己來舉例,他跟着師父從小就開始學醫。
剛開始的理論知識和藥材辨認他就學了整整五年。
随後便是正式上手之後的脈診,六年時間,他摸過的脈象,至少三萬例! 還有的患者,僅僅是靠脈象是看不出其病因的,還得仔細觀察才行,從蛛絲馬迹裡剝離出病因,這一手,他又練了四五年。
随後便是用藥,洋洋灑灑數萬種藥材的配合,若是沒有足夠的經驗,這是會出人命的。
他對周行沒有意見,這年頭願意學醫的已經很少了,若是這年輕人願意學,那是好事,可他不想看到庸醫誤人的情況發生。
“這……小兄弟,老夫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你實在是太年輕了,耳聽為虛,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