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再次与军方的交易·一
關燈
小
中
大
在陳晉花費50萬科技點将這款護衛艦的設計方案,以及附帶的技術方案兌換出來後,陳晉便開始了自己的改進計劃。
首先,這款護衛艦雖然擁有非常多的發射單元,但采取的發射方式依然是老一套,就是上一枚導彈發射完之後,才能執行下一枚的發射,這是基于安全考慮下普遍采用的方式。
不過這種發射方式有一個緻命的缺點,就是發射速度非常的慢,要是想要對某個敵對目标形成火力覆蓋,就必須要多艘艦船同時開火才能達到。
在隻有一艘船的情況下,就算采用冷發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導彈發射頻率,但依然無法有效的提升導彈發射速度,也無法達到火力覆蓋的目的。
所以這種方式并不符合陳晉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晉額外花費了5000點科技點,兌換了一個名為“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的技術,這項技術是某平衡世界華夏國在2035年研發出來的。
據描述,這項技術發明者居然是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小夥,也是非常的厲害了。
這項技術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非常的簡單粗暴,它被發明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艘船就可以完成火力覆蓋,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它雖然能将導彈的發射速度達到非常高的地步,但它也有一個非常緻命的缺點,就是因為它發射導彈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導緻一般的驅逐艦根本承受不住如此高的消耗。
你能想象一艘搭載了數十上百枚反艦導彈的驅逐艦,僅僅隻需要一分鐘,就能将導彈打完的場景嗎? 因此,這項技術最初被研發出來的時候,就遭受到非常多的诟病,并沒有軍艦願意采用這套技術,既有安全上的考慮,也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導彈發射完,然後隻能幹瞪眼了。
不過随着後面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萬噸大驅被設計生産了出來,新型的萬噸驅逐艦大多數都擁有過百的發射單元,甚至超過150個發射單元的驅逐艦也為數不少。
在擁有了如此之多的發射單元後,平衡世界華夏國的驅逐艦設計師們,也開始重視起了這項“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因為他們發現搭載這項技術的驅逐艦,擁有着非常可觀的火力輸出能力,特别是在針對那些小型艦隊的時候,非常的有效果。
要知道搭載了這項技術後,它能讓你一輪齊射至少6枚反艦導彈,并且二次齊射的時間間隔僅需5秒! 所以,在如此之快的發射速度下,那些有3-4艘艦船組成的小型艦隊,根本攔截不過來,分分鐘就被團滅了。
要是有多幾艘這樣的艦船組成艦隊的話,就算遇到大型的航母戰鬥群,也依然能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
因此,在這樣的想法下,陳晉才選擇了将這款技術兌換出來,并應用到058C型火力支援護衛艦上。
這項技術包含三個模塊,第一個是垂直發射系統的架子,采用了特别定制的結構,非常适合快速裝填; 第二個是冷發射的模塊,這個模塊是整套技術的核心部分,它可以讓導彈在一輪齊射的時候,将多個導彈精準的彈射到不同高度。
避免導彈在出倉之後,因風力、重力等因素的影響,導緻導彈發生碰撞,從而影響導彈的點火,或者導緻導彈的發射方向發生改變等後果,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都是采用單一發射發射的原因了。
畢竟要是出現兩枚導彈發生碰撞,導緻方向出現急劇變化的話,就很有可能出現自己發射的導彈把自己給炸了的情況。
所以,通過精準控制的方式,把導彈分别彈射到不同的高度,然後再按順序點火,從而實現了一輪齊射至少6枚導彈操作的同時,也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至于第三個模塊,則是這套技術的控制系統了,冷發射模塊是整套技術的核心沒錯,但控制系統也同樣的非常重要,他可以讓冷發射模塊完成精準控制的操作,這個操作需要通過計算機的計算才能完成,并且導彈的點火順序也同樣由它來完成。
三個模塊相互相成,從而組成了這項“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技術。
... 除了針對發射系統的改進外,陳晉還針對這艘護衛艦的電儲方案做了改進,采用了固态石墨烯電池I型作為電池儲備模塊。
在能量密度高達8000-9000Wh/L的情況下,僅需1立方米大小的電池組,就可以擁有8000-9000度的電量,就算應付50KW超高功率的雷達滿載運行,也能保證使用時間達到160小時以上。
更何況,在如此之大的護衛艦上,也不可能隻有1立方米的空間可用于裝載電池。
所以,在采用了固态石墨烯電池作為電能儲備模塊後,不僅降低了護衛艦的油耗,提升了護衛艦的續航能力,還能
首先,這款護衛艦雖然擁有非常多的發射單元,但采取的發射方式依然是老一套,就是上一枚導彈發射完之後,才能執行下一枚的發射,這是基于安全考慮下普遍采用的方式。
不過這種發射方式有一個緻命的缺點,就是發射速度非常的慢,要是想要對某個敵對目标形成火力覆蓋,就必須要多艘艦船同時開火才能達到。
在隻有一艘船的情況下,就算采用冷發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導彈發射頻率,但依然無法有效的提升導彈發射速度,也無法達到火力覆蓋的目的。
所以這種方式并不符合陳晉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晉額外花費了5000點科技點,兌換了一個名為“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的技術,這項技術是某平衡世界華夏國在2035年研發出來的。
據描述,這項技術發明者居然是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小夥,也是非常的厲害了。
這項技術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非常的簡單粗暴,它被發明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艘船就可以完成火力覆蓋,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它雖然能将導彈的發射速度達到非常高的地步,但它也有一個非常緻命的缺點,就是因為它發射導彈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導緻一般的驅逐艦根本承受不住如此高的消耗。
你能想象一艘搭載了數十上百枚反艦導彈的驅逐艦,僅僅隻需要一分鐘,就能将導彈打完的場景嗎? 因此,這項技術最初被研發出來的時候,就遭受到非常多的诟病,并沒有軍艦願意采用這套技術,既有安全上的考慮,也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導彈發射完,然後隻能幹瞪眼了。
不過随着後面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萬噸大驅被設計生産了出來,新型的萬噸驅逐艦大多數都擁有過百的發射單元,甚至超過150個發射單元的驅逐艦也為數不少。
在擁有了如此之多的發射單元後,平衡世界華夏國的驅逐艦設計師們,也開始重視起了這項“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因為他們發現搭載這項技術的驅逐艦,擁有着非常可觀的火力輸出能力,特别是在針對那些小型艦隊的時候,非常的有效果。
要知道搭載了這項技術後,它能讓你一輪齊射至少6枚反艦導彈,并且二次齊射的時間間隔僅需5秒! 所以,在如此之快的發射速度下,那些有3-4艘艦船組成的小型艦隊,根本攔截不過來,分分鐘就被團滅了。
要是有多幾艘這樣的艦船組成艦隊的話,就算遇到大型的航母戰鬥群,也依然能形成有效的火力覆蓋。
因此,在這樣的想法下,陳晉才選擇了将這款技術兌換出來,并應用到058C型火力支援護衛艦上。
這項技術包含三個模塊,第一個是垂直發射系統的架子,采用了特别定制的結構,非常适合快速裝填; 第二個是冷發射的模塊,這個模塊是整套技術的核心部分,它可以讓導彈在一輪齊射的時候,将多個導彈精準的彈射到不同高度。
避免導彈在出倉之後,因風力、重力等因素的影響,導緻導彈發生碰撞,從而影響導彈的點火,或者導緻導彈的發射方向發生改變等後果,這也是為什麼目前都是采用單一發射發射的原因了。
畢竟要是出現兩枚導彈發生碰撞,導緻方向出現急劇變化的話,就很有可能出現自己發射的導彈把自己給炸了的情況。
所以,通過精準控制的方式,把導彈分别彈射到不同的高度,然後再按順序點火,從而實現了一輪齊射至少6枚導彈操作的同時,也能保證自身的安全; 至于第三個模塊,則是這套技術的控制系統了,冷發射模塊是整套技術的核心沒錯,但控制系統也同樣的非常重要,他可以讓冷發射模塊完成精準控制的操作,這個操作需要通過計算機的計算才能完成,并且導彈的點火順序也同樣由它來完成。
三個模塊相互相成,從而組成了這項“火力網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技術。
... 除了針對發射系統的改進外,陳晉還針對這艘護衛艦的電儲方案做了改進,采用了固态石墨烯電池I型作為電池儲備模塊。
在能量密度高達8000-9000Wh/L的情況下,僅需1立方米大小的電池組,就可以擁有8000-9000度的電量,就算應付50KW超高功率的雷達滿載運行,也能保證使用時間達到160小時以上。
更何況,在如此之大的護衛艦上,也不可能隻有1立方米的空間可用于裝載電池。
所以,在采用了固态石墨烯電池作為電能儲備模塊後,不僅降低了護衛艦的油耗,提升了護衛艦的續航能力,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