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略施小术 清气妙用
關燈
小
中
大
程振回到洞府後,感覺此時身體和精神都有些疲憊。
于是吃了幾粒滋養肉身補益真元的靈丹,然後盤膝打坐,先恢複狀态。
如此到了第二天,程振才真正有機會細細體會自己的狀态。
感受着竅穴中三道清亮的金阙清氣,心念一動,三道清氣就循着經脈遊走起來。
體内的真元也随着清氣,不斷從竅穴生出,然後再經脈中遊走最後回到竅穴。
程振能感覺到,這個過程中,真元在變得純粹。
理論上來說,現在即便沒有庚金煞氣,程振也能靠着自身清氣不斷純化真元,最終煉出新的清氣來。
此與凡俗養生練氣之術有些類似,都是靠着周天搬運的辦法,純粹自身。
這樣修煉的速度不及煞氣磨煉時的十一,而且煉出的也不是金阙清氣這樣上乘的清氣。
修士除非實在沒有資源,否則沒人會這麼修煉。
程振隻是運轉了三個周天便停了下來。
他是體悟了一下清氣在體内運轉,而不是真的以這種笨方法修煉。
接着,程振回憶了一下之前看過的道書中一門叫做“輕身”的小術,隻以一道清氣來運轉。
法訣一經運轉,程振就有感覺。
起身在洞府前院中閃轉騰挪時,隻覺似有清風自腋下托住身體,動作變得輕盈迅捷,比原來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在院中試了幾次後,程振腳尖輕點,整個人就飄然就躍上了樹梢,随着樹梢在微風中擺動。
随後又運起一門叫做“乘風”的小術,直接一腳踏在空處。
程振能感到腳下似有柔軟之物托起了自己,然後程振就順着這股力道飄然随風遠去。
每次感到要落下,程振就再踏風借力,不覺就飄到了旁邊一處山峰之上。
山頂風大,程振有種感覺,隻要自己願意,甚至能如同原着中張師兄一樣,直接乘風飛上雲端。
而這種變化,在那本道書中并沒有記載,記述中有言,要到明氣第二重“喚雲召霞”方能乘雲飛行。
“應該是我所煉的金阙清氣非一般清氣的緣故。
張衍修煉《太乙金書》的乾靈清氣好像也是這般。
” “說來也有趣,《太乙金華秘要》所煉的清濁氣數量是九九之數,《太乙金書》好像也是如此。
也不知是因為兩部功法乃是同等級的緣故,還是明氣期清濁氣數量最多就是九九八十一道。
” 在山頂站了一會,程振便原路返回了洞府。
程振沒有試着飛往高空,一是因為此時乃白天,不想太過招搖,二是已經試出了“乘風”小術的極限,沒有再體驗的必要。
這門小術在程振使來确實能夠飛行,但遠沒有明氣二重那般效果。
便如現在,程振回去的時候是逆風,速度就比順風時慢了許多。
可能在凡人看來已經是神仙中人,但在修士看來速度慢得卻像是在爬。
回到洞府,程振對這些所謂小術有了大概了解。
總的來說,都是些小把戲,與大道無益。
比如那“乘風術”,看似方便趕路,但是程振有飛舟,速度勝過“乘風術”數倍不止。
“輕身術”在與人搏殺時有些用處,可程振又不是凡俗江湖中人,隻要祭出飛劍法寶都比加持“輕身術”近身搏殺來的方便。
“《太乙金華秘要》中沒有記載任何明氣二重之前的術法,整個明氣期術法都少得可憐。
想來曆代前輩都是不屑為之吧。
有此上乘玄功,明氣期首要還是修煉。
境界上去了,一道靈氣放出便勝過任何小術!” 就如程振看到的描述中,等修煉到了第一重後,開始凝煉濁氣,一道金阙濁氣放出來,摧金斷玉隻作等閑,差一點的法器都抵受不住。
若是到了玄光境界那更加了不得,一道金阙玄光便如同一柄上等飛劍。
玄光放出就如同無數飛劍切削絞磨,尋常靈器法寶落入其中也要被銷為齑粉。
這就是修煉上等玄法的好處,隻需提升自身修為,哪怕不煉術法,也勝過尋常修士。
想明白這點,程振再不關注什麼術法,再次将心思放到自身。
初步掌握住自身進入明氣期的狀态後,程振又開始回想起昨日破關時的狀态。
對于當時的情況,程振心中也不能完全确定。
仔細思來,唯一确定的是,最後退出坐忘狀态後,自己确實是心态失衡了,險些走火入魔。
那以此推測,在此之前,自己那種得道的“法喜”多半也是虛妄。
至于再往前,自己恍惚中到底是悟道還是一場虛妄,程振就不能确定了。
按常理,悟道豈是
于是吃了幾粒滋養肉身補益真元的靈丹,然後盤膝打坐,先恢複狀态。
如此到了第二天,程振才真正有機會細細體會自己的狀态。
感受着竅穴中三道清亮的金阙清氣,心念一動,三道清氣就循着經脈遊走起來。
體内的真元也随着清氣,不斷從竅穴生出,然後再經脈中遊走最後回到竅穴。
程振能感覺到,這個過程中,真元在變得純粹。
理論上來說,現在即便沒有庚金煞氣,程振也能靠着自身清氣不斷純化真元,最終煉出新的清氣來。
此與凡俗養生練氣之術有些類似,都是靠着周天搬運的辦法,純粹自身。
這樣修煉的速度不及煞氣磨煉時的十一,而且煉出的也不是金阙清氣這樣上乘的清氣。
修士除非實在沒有資源,否則沒人會這麼修煉。
程振隻是運轉了三個周天便停了下來。
他是體悟了一下清氣在體内運轉,而不是真的以這種笨方法修煉。
接着,程振回憶了一下之前看過的道書中一門叫做“輕身”的小術,隻以一道清氣來運轉。
法訣一經運轉,程振就有感覺。
起身在洞府前院中閃轉騰挪時,隻覺似有清風自腋下托住身體,動作變得輕盈迅捷,比原來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在院中試了幾次後,程振腳尖輕點,整個人就飄然就躍上了樹梢,随着樹梢在微風中擺動。
随後又運起一門叫做“乘風”的小術,直接一腳踏在空處。
程振能感到腳下似有柔軟之物托起了自己,然後程振就順着這股力道飄然随風遠去。
每次感到要落下,程振就再踏風借力,不覺就飄到了旁邊一處山峰之上。
山頂風大,程振有種感覺,隻要自己願意,甚至能如同原着中張師兄一樣,直接乘風飛上雲端。
而這種變化,在那本道書中并沒有記載,記述中有言,要到明氣第二重“喚雲召霞”方能乘雲飛行。
“應該是我所煉的金阙清氣非一般清氣的緣故。
張衍修煉《太乙金書》的乾靈清氣好像也是這般。
” “說來也有趣,《太乙金華秘要》所煉的清濁氣數量是九九之數,《太乙金書》好像也是如此。
也不知是因為兩部功法乃是同等級的緣故,還是明氣期清濁氣數量最多就是九九八十一道。
” 在山頂站了一會,程振便原路返回了洞府。
程振沒有試着飛往高空,一是因為此時乃白天,不想太過招搖,二是已經試出了“乘風”小術的極限,沒有再體驗的必要。
這門小術在程振使來确實能夠飛行,但遠沒有明氣二重那般效果。
便如現在,程振回去的時候是逆風,速度就比順風時慢了許多。
可能在凡人看來已經是神仙中人,但在修士看來速度慢得卻像是在爬。
回到洞府,程振對這些所謂小術有了大概了解。
總的來說,都是些小把戲,與大道無益。
比如那“乘風術”,看似方便趕路,但是程振有飛舟,速度勝過“乘風術”數倍不止。
“輕身術”在與人搏殺時有些用處,可程振又不是凡俗江湖中人,隻要祭出飛劍法寶都比加持“輕身術”近身搏殺來的方便。
“《太乙金華秘要》中沒有記載任何明氣二重之前的術法,整個明氣期術法都少得可憐。
想來曆代前輩都是不屑為之吧。
有此上乘玄功,明氣期首要還是修煉。
境界上去了,一道靈氣放出便勝過任何小術!” 就如程振看到的描述中,等修煉到了第一重後,開始凝煉濁氣,一道金阙濁氣放出來,摧金斷玉隻作等閑,差一點的法器都抵受不住。
若是到了玄光境界那更加了不得,一道金阙玄光便如同一柄上等飛劍。
玄光放出就如同無數飛劍切削絞磨,尋常靈器法寶落入其中也要被銷為齑粉。
這就是修煉上等玄法的好處,隻需提升自身修為,哪怕不煉術法,也勝過尋常修士。
想明白這點,程振再不關注什麼術法,再次将心思放到自身。
初步掌握住自身進入明氣期的狀态後,程振又開始回想起昨日破關時的狀态。
對于當時的情況,程振心中也不能完全确定。
仔細思來,唯一确定的是,最後退出坐忘狀态後,自己确實是心态失衡了,險些走火入魔。
那以此推測,在此之前,自己那種得道的“法喜”多半也是虛妄。
至于再往前,自己恍惚中到底是悟道還是一場虛妄,程振就不能确定了。
按常理,悟道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