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奴与主
關燈
小
中
大
青雀醒了。
睜眼,入目仍是灰泥牆、黃土地。
窗前昏暗,天光不明。
暴烈的北風似刀又似重錘,幾乎要将不甚結實的窗棂震碎。
這是青雀到這裡的第七十八天,大周京畿已入深冬。
若從她惹惱小姐,被趕到莊子上算起—— 那便是第一百零七天了。
——這般年歲,這等處境下,她心裡對夫人的稱呼,竟然還是“小姐”。
從六歲起,二十九年如一日的“小姐”。
門窗鎖得嚴密,若非每日有人來送一餐,青雀根本無從得知此刻何時。
下了床,她就在松木椅上靜靜坐着,看窗外光線忽明忽暗,大雪飛來又滾去,忽略着冷,也忽略着餓。
腳邊炭火的紅光幾近閃滅,青雀感受不到暖意。
但這方寸不過丈尺的一間屋内,根本沒有能讓她自己添進去的柴炭。
門開了。
來的還是那幾個婆子。
一人拎着食盒、一人提着水、一人摟着炭。
青雀的視線就移向了水桶。
水是熱的,至少也是溫的,袅袅冒起煙氣。
她有多少日子沒見過有熱氣的水了?青雀數不大清了。
她已經習慣了咽下怎麼都捂不熱的、涼得牙根發痛的水。
涼水而已,又喝不死人。
一個遭國公和夫人厭棄的侍妾,一個生就是奴婢、生死全憑主人的侍妾,一個雖然生養過兒女,可實則并無根基也無威脅、被關押在田莊上的侍妾,誰會怕她?克扣也就克扣了。
那今日是為什麼? 水桶放在地上,水瓢一動,水壺、水杯和臉盆裡便都換上了新鮮的水。
炭盆重新熱起來,飯菜也擺在青雀面前,不同于往日的涼粥鹹菜,是熱氣蒸騰的四菜一湯: 雞鴨魚肉,竟是全了,還有一壺溫酒。
婆子斟了酒,把竹筷遞到青雀手裡,笑着說一聲:“江姨娘,請吧。
” 另兩個婆子也看着她笑。
握住筷子,青雀沒有動。
她看着為首的婆子,目不轉睛。
不過片刻,那婆子的臉色就變了。
她收了笑,上下打量了青雀幾眼,用鼻子眼說:“是了,是了。
”她拖長聲音說着:“還有一樁事兒,沒回禀江姨娘您呢!” 果然,果然。
涼氣遽然滲入青雀骨頭裡。
她收緊手指,看那婆子挺了挺腰,又攢出一個笑,高聲說道:“這是太太吩咐的咱們,說江姨娘好歹也是公子小姐的親娘,少不得告訴一聲兒:咱們家的大小姐已經封了靖城公主,早已上路往西戎去了。
這原是安邦息戰的功德、百世流芳的尊榮,偏大公子不懂事,竟追了出去。
幸好沒鬧到明面上,不然,少說也是一個死的罪過!為了保住公子,主君隻好自家先折了他的腿。
可憐公子才十三呐,就不知這腿能不能養回來了。
若養不回來,豈不白讀了這些年書?就連蒙蔭做官也不能了,成了廢人……” 青雀的臉色愈白,婆子的聲音便越高。
可話到了最末,她又轉了低聲,輕輕巧巧說:“咱們原是粗苯的人,不通道理,少不得請教姨娘一句:大公子這樣,到底是被誰害了的?” 青雀沒有答。
那婆子揚眉吐氣,和兩個同伴笑了一會,把酒杯又往她面前一遞。
青雀沒有動。
婆子還要說話,便被人拽住手:“罷了,咱們先出去,一會兒再來。
畢竟太太說了,雖然她不曉事,畢竟是公主公子的親娘,府裡卻要給她留體面呢。
” 看了看同伴,婆子松開酒杯,不再堅持。
三人一同向外走,将關門前,婆子卻忍不住又看了江姨娘一眼。
這真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尋的美人兒。
哪怕她已三十來歲、奔四十的人了,還生過兩個孩子,被發落到莊子上,頭發蓬亂、臉也沒洗、嘴唇幹裂、滿手凍瘡,隻裹着灰襖灰裙子,人都要瘦脫了形兒,可她坐在那兒,風雪裡稀微的光照在她臉上,就像一幅畫、像一張字,叫人莫名生出些敬畏。
長成這個樣兒,果然是天生的狐媚子,怪不得落得這個下場! 婆子“砰!”地一聲摔上門。
青雀動了動嘴唇。
真冷啊。
她想。
火盆裡填了滿滿的炭,手邊就是熱飯熱水。
青雀慢慢擡起手,放下筷子。
她掌心已被勒出血痕,卻隻覺得是有些癢。
她把手在袖口蹭了蹭,一個字一個字細想小姐的話。
小姐是說,是她帶壞了大公子,害得這個她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斷了腿。
小姐的意思是,為孩子們……好,她該自裁……她該死。
服侍小姐二十九年,從六歲到如今,她幾乎從沒違過小姐的意思,隻有一次: 今歲邊關大敗,二十萬将士死傷殆盡,姑爺身為丞相、又是舉薦主将之人,自然難逃罪責。
朝廷論議和,和親要選人,姑爺膝下隻有一個親生的女兒——就是她生下的、小姐養大的女兒。
她聽見小姐和姑爺商議,該主動推女兒去和親,便大約能了了這事,能保住一家的官位、爵位、榮華富貴。
她求小姐不要如此——女兒是小姐親手養大的,就和小姐的親女兒一樣……小姐說過,這就是她的孩子呀!那西戎豈是善地!她求小姐再想想别的辦法……未必就山窮水盡了,女兒……她們的女兒,還不滿十五—— 小姐讓人把她拖了下去。
她被送到了京外。
先是小姐的陪嫁田莊。
後來,又換了一個她從沒到過的偏遠莊子。
這裡沒人同她說話,更不會告訴她京裡的消息。
她隻能存着幻想:或許小姐就舍不得孩子,心軟了呢?那畢竟是小姐從襁褓裡捧到大的孩子,小姐又從小就聰明、主意多…… 現在,塵埃落定,她的幻想再也不會成真了。
身體愈發冷了。
青雀拿起酒杯。
早已涼透的瓷杯又冰得她一個寒顫。
六歲時,嬷嬷說她“安靜、聰慧,有眼色知高低”,老夫人選她做了小姐的伴讀丫鬟。
她與小姐同出同入、一起上學、一同出嫁。
二十九年來,多少人贊過她一個“忠”字。
小姐也親口說過,“青雀就如我的親妹妹一樣,萬事交給她,我再沒不放心的。
”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受此厚恩,身為忠仆,主要奴死,
睜眼,入目仍是灰泥牆、黃土地。
窗前昏暗,天光不明。
暴烈的北風似刀又似重錘,幾乎要将不甚結實的窗棂震碎。
這是青雀到這裡的第七十八天,大周京畿已入深冬。
若從她惹惱小姐,被趕到莊子上算起—— 那便是第一百零七天了。
——這般年歲,這等處境下,她心裡對夫人的稱呼,竟然還是“小姐”。
從六歲起,二十九年如一日的“小姐”。
門窗鎖得嚴密,若非每日有人來送一餐,青雀根本無從得知此刻何時。
下了床,她就在松木椅上靜靜坐着,看窗外光線忽明忽暗,大雪飛來又滾去,忽略着冷,也忽略着餓。
腳邊炭火的紅光幾近閃滅,青雀感受不到暖意。
但這方寸不過丈尺的一間屋内,根本沒有能讓她自己添進去的柴炭。
門開了。
來的還是那幾個婆子。
一人拎着食盒、一人提着水、一人摟着炭。
青雀的視線就移向了水桶。
水是熱的,至少也是溫的,袅袅冒起煙氣。
她有多少日子沒見過有熱氣的水了?青雀數不大清了。
她已經習慣了咽下怎麼都捂不熱的、涼得牙根發痛的水。
涼水而已,又喝不死人。
一個遭國公和夫人厭棄的侍妾,一個生就是奴婢、生死全憑主人的侍妾,一個雖然生養過兒女,可實則并無根基也無威脅、被關押在田莊上的侍妾,誰會怕她?克扣也就克扣了。
那今日是為什麼? 水桶放在地上,水瓢一動,水壺、水杯和臉盆裡便都換上了新鮮的水。
炭盆重新熱起來,飯菜也擺在青雀面前,不同于往日的涼粥鹹菜,是熱氣蒸騰的四菜一湯: 雞鴨魚肉,竟是全了,還有一壺溫酒。
婆子斟了酒,把竹筷遞到青雀手裡,笑着說一聲:“江姨娘,請吧。
” 另兩個婆子也看着她笑。
握住筷子,青雀沒有動。
她看着為首的婆子,目不轉睛。
不過片刻,那婆子的臉色就變了。
她收了笑,上下打量了青雀幾眼,用鼻子眼說:“是了,是了。
”她拖長聲音說着:“還有一樁事兒,沒回禀江姨娘您呢!” 果然,果然。
涼氣遽然滲入青雀骨頭裡。
她收緊手指,看那婆子挺了挺腰,又攢出一個笑,高聲說道:“這是太太吩咐的咱們,說江姨娘好歹也是公子小姐的親娘,少不得告訴一聲兒:咱們家的大小姐已經封了靖城公主,早已上路往西戎去了。
這原是安邦息戰的功德、百世流芳的尊榮,偏大公子不懂事,竟追了出去。
幸好沒鬧到明面上,不然,少說也是一個死的罪過!為了保住公子,主君隻好自家先折了他的腿。
可憐公子才十三呐,就不知這腿能不能養回來了。
若養不回來,豈不白讀了這些年書?就連蒙蔭做官也不能了,成了廢人……” 青雀的臉色愈白,婆子的聲音便越高。
可話到了最末,她又轉了低聲,輕輕巧巧說:“咱們原是粗苯的人,不通道理,少不得請教姨娘一句:大公子這樣,到底是被誰害了的?” 青雀沒有答。
那婆子揚眉吐氣,和兩個同伴笑了一會,把酒杯又往她面前一遞。
青雀沒有動。
婆子還要說話,便被人拽住手:“罷了,咱們先出去,一會兒再來。
畢竟太太說了,雖然她不曉事,畢竟是公主公子的親娘,府裡卻要給她留體面呢。
” 看了看同伴,婆子松開酒杯,不再堅持。
三人一同向外走,将關門前,婆子卻忍不住又看了江姨娘一眼。
這真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尋的美人兒。
哪怕她已三十來歲、奔四十的人了,還生過兩個孩子,被發落到莊子上,頭發蓬亂、臉也沒洗、嘴唇幹裂、滿手凍瘡,隻裹着灰襖灰裙子,人都要瘦脫了形兒,可她坐在那兒,風雪裡稀微的光照在她臉上,就像一幅畫、像一張字,叫人莫名生出些敬畏。
長成這個樣兒,果然是天生的狐媚子,怪不得落得這個下場! 婆子“砰!”地一聲摔上門。
青雀動了動嘴唇。
真冷啊。
她想。
火盆裡填了滿滿的炭,手邊就是熱飯熱水。
青雀慢慢擡起手,放下筷子。
她掌心已被勒出血痕,卻隻覺得是有些癢。
她把手在袖口蹭了蹭,一個字一個字細想小姐的話。
小姐是說,是她帶壞了大公子,害得這個她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斷了腿。
小姐的意思是,為孩子們……好,她該自裁……她該死。
服侍小姐二十九年,從六歲到如今,她幾乎從沒違過小姐的意思,隻有一次: 今歲邊關大敗,二十萬将士死傷殆盡,姑爺身為丞相、又是舉薦主将之人,自然難逃罪責。
朝廷論議和,和親要選人,姑爺膝下隻有一個親生的女兒——就是她生下的、小姐養大的女兒。
她聽見小姐和姑爺商議,該主動推女兒去和親,便大約能了了這事,能保住一家的官位、爵位、榮華富貴。
她求小姐不要如此——女兒是小姐親手養大的,就和小姐的親女兒一樣……小姐說過,這就是她的孩子呀!那西戎豈是善地!她求小姐再想想别的辦法……未必就山窮水盡了,女兒……她們的女兒,還不滿十五—— 小姐讓人把她拖了下去。
她被送到了京外。
先是小姐的陪嫁田莊。
後來,又換了一個她從沒到過的偏遠莊子。
這裡沒人同她說話,更不會告訴她京裡的消息。
她隻能存着幻想:或許小姐就舍不得孩子,心軟了呢?那畢竟是小姐從襁褓裡捧到大的孩子,小姐又從小就聰明、主意多…… 現在,塵埃落定,她的幻想再也不會成真了。
身體愈發冷了。
青雀拿起酒杯。
早已涼透的瓷杯又冰得她一個寒顫。
六歲時,嬷嬷說她“安靜、聰慧,有眼色知高低”,老夫人選她做了小姐的伴讀丫鬟。
她與小姐同出同入、一起上學、一同出嫁。
二十九年來,多少人贊過她一個“忠”字。
小姐也親口說過,“青雀就如我的親妹妹一樣,萬事交給她,我再沒不放心的。
”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受此厚恩,身為忠仆,主要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