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刘工大讲堂和好看的照片

關燈
    “哪個不喜歡新的?” “有錢就修!” “領導讓修就修呗。

    ” 工人們七嘴八舌,嘻嘻哈哈。

    劉工笑着問姜南:“你們是沿着國道312來的,一路上應該看見不少大車?” 姜南點頭。

    這一路上的大車實在太多了,大闆、半挂、油罐、冷藏、集裝箱,還有客貨兩用大巴,擦着小房車呼嘯而過,讓她時刻小心翼翼。

    與國道312平行的連霍高速上更是整日川流不息。

     她還拍過一張當時很滿意的照片:千裡戈壁,彩色的車流蜿蜒其上,有如一筆神來,劃破了亘古的蒼涼寂寞。

     “内地的設備、物資要運進來,新疆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和農産品要運出去。

    要是運輸卡住了,物資不流通,就搞不了生産,發展不了經濟。

    要不怎麼都說,要想富,先修路?” 倪女士在一旁連連稱是:“路修到哪裡,荒就開到哪裡。

    ” “我們腳下這一段國道蘭新公路,最早是1930修起來。

    修了路,就有商販在路邊開飯館、修客棧,算是最早的服務區。

    店多了,人多了,連帶着就成了鎮。

    ”劉工說,“後來有了蘭新鐵路,這邊公路就衰落了,人也走了。

    ” “到了1990年,國家經濟大發展,鐵路已經滿足不了運力要求。

    這段路被拓寬改建成了現在這樣。

    長途班車能從敦煌一路開到哈密了,花崗岩、白雲岩、天河石……新疆、甘肅、陝西的各種礦産都從這條路上走。

    這裡成了交通樞紐,人氣又興旺了,星星峽重新建成鎮。

    呐,就是這樣子。

    ” 劉工從手機裡翻出封閉之前的照片給她們看。

     在姜南看來,照片上與其說是小鎮,不如說是大一點的服務區。

    寫着“熱飯熱菜”、“修理住宿”各色招牌的房子沿着公路兩側散開,房子後面就是一望無垠的戈壁灘。

    她們去過的“鎮中心”不過是房子密一些的地方。

     “看出來問題沒有?”劉工問。

     “看出來了。

    ”姜南回答,“這裡根本就是靠往來車輛生存的,難怪服務區一封閉後就成了‘鬼鎮’。

    所以到底為什麼要封閉服務區?” 劉工戳了戳照片:“因為路不夠寬了,跟不上如今的運力發展了,必須再來一回改擴建。

    ” “合并了高速也不夠?” “不夠。

    ”劉工說,“新疆可是亞歐黃金通道,又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去年新推了一個‘公路口岸+屬地直通’的模式,往後進出新疆的運輸車輛隻會更多。

    ” “什麼模式?” “從前新疆和内地的企業賣東西給外國,需要先把貨物運到海關的監管庫房,裝卸、過磅、換裝、查驗一大堆環節,搞不好貨物就要壓個幾天甚至十幾天。

    現在的新模式就簡單多了,運輸路上就能提前向海關申報。

    ” “貨物到了口岸,直接自動提取數據,高科技手段檢驗,而且不管用哪國的車牌都能智能識别,真正的一秒放行,貨物直通。

    新聞裡說,通關時間比從前壓縮了70%。

    ” “怕不是比我們運砂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