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传信长安,朝野震动

關燈
     燕十三從懷中拿出李恪的親筆信,獻上道:“這裡還有殿下要求帶到的親筆信,請陛下禦覽。

    ” “哦?恪兒的親筆信?快快呈上來!”李二迫切道。

     李二将信拆開後,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讀着讀着,李二拿信的手開始微微的顫抖起來。

     讓群臣們感到驚訝的是,李二看完後居然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不斷的在殿台上面踱來踱去,絲毫沒有了一個君王該有的沉穩模樣。

     顯然,李二如此心緒難平,一定是信上寫了什麼! 群臣們看在眼中,疑惑在心中:“奇怪,信上是寫了什麼,居然能讓陛下如此激動?” 李二沉浸在這種狀态中許久,踱步許久後才稍微緩過神來。

     看到大臣們不解的神情,李二将信交給身旁的早朝太監,激動的道:“把恪兒的這封信也給各位大臣們傳着看看!都看看恪兒在信上說了什麼!” 李靖為武将之首,位置靠前,所以第一個接過來了信紙。

     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武将也都紛紛圍了上來。

     看着信上那密密麻麻的字,程咬金頓時抓耳撓腮犯了難,十分心急道:“老将軍啊,你知道俺程咬金瓦崗出身,沒什麼文化。

    這信上的字有幾個俺還沒學到,要不老将軍您給我們大家夥念念。

    ” 李靖撫須道:“好,老夫念念。

    ” 大殿上立刻靜了下來,隻剩李靖讀信的聲音: “觐見父皇!” “兒臣李恪奉父皇之命親赴幽州,得知羅藝陰謀反唐,故出手将其誅殺!” “羅藝之事已了,但幽州百姓之事卻未了!” “兒臣親臨幽州後,方知百姓之水深火熱,方知突厥蠻夷之喪心病狂!” “兒臣身為大唐皇子,豈有視子民艱辛而若無睹之理,否則與那禽獸何異?故兒臣絕不能離開幽州,也絕不能對我幽州子民坐視不理!” “今聞突厥不日便發兵攻城,兒臣雖不才,但也願與幽州百姓同生死共存亡!”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兒臣淺薄,但也願替父皇守護我大唐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寸土地!” “請父皇恕兒臣不能奉旨回京之罪!” “兒臣李恪,奉上。

    ” 李靖的聲音越來越顫抖,讀至最後一句話時,居然有些哽咽。

     身為武将的李靖饒是如此,更别提那些文臣們了! 大臣們一邊擦拭着淚水,一邊感歎道:“老臣今日才明白,什麼才是公忠體國!” “蜀王殿下真乃我大唐的國之砥柱啊!” “是啊!殿下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國士。

    ” “……,……” 李二在殿台上,心緒難平。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在李二的腦海不斷響起,久久不能消散。

     “恪兒替朕做了太多了啊!朕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想到這裡,李二對李恪的安危更加擔心了。

     一股濃濃的歉疚之情籠罩在了李二心頭,李二下旨道:“敕令!” “今蜀王李恪公忠體國,朕心甚慰!” “着封為天策上将,開天策府儀同三司!” “待蜀王歸長安之時,朕便親自舉行為其授銜禮!” “欽此!” 聽到這話,李承乾的内心咯噔了一下。

     “天策上将府?那不是從此三弟豈不是能擁有自己的幕僚和軍隊了嗎?” “當年父皇不就是靠着天策府的人馬,才成功扳倒了隐太子登上皇位的嗎?” 一想到這些,李承乾心中不盡惶恐。

     長孫無忌的臉色愈發陰沉了,陰沉到可以滴出水來。

     身為太子一派的領袖,長孫無忌眼看着李恪一天天坐大心中急切無比,但卻又無可奈何。

     但是也怨不了誰,隻能怪那李承乾太不争氣了。

     自己明明已經給了李承乾創造了機會,可他把握不住啊! 長孫無忌心中對李承乾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埋怨道:“承乾啊,當初我保舉你去幽州就是為了蓋過李恪那小子的風頭,讓你在皇帝心中扳回一城!你卻借口生病而推辭,實在寒了皇上的心。

    ” “你若有那李恪一半的本事,老夫也不必費如此心力了呀。

    ” ……,…… 長安街市。

     李恪斬殺羅藝的消息不胫而走, 頓時成為整個長安熱議第一話題。

     “哎,老王頭,你聽說了嗎?現在長安人人都傳咱大唐的蜀王殿下斬殺了那幽州的羅藝,都将人頭送到長安了。

    ” “我說牛老漢,你怎麼才聽說啊,我早就知道了。

    ” “嘿,我說咱們蜀王殿下可真是神勇啊,不僅孤身入敵穴,竟然還能反殺!” “那可不是?誰不知道這蜀王殿下不僅有咱當朝皇帝的血脈,還有前隋炀帝的血統嘞。

    真要論起來,這蜀王殿下才是比當今所有皇子都要高貴的至尊血脈呢!” “兩代皇帝的血脈,啧啧啧,果真是至尊血脈啊~!” “是啊,不知道今後如果是蜀王殿下當了皇帝,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呢……” 喜歡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請大家收藏:()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