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宋公明巧使何涛 梁山泊打破官军

關燈
    衆人一同走上梁山泊,那阮家兄弟也是磊落的,與衆鄉鄰告辭,也不收拾細軟,隻讨要一輛闆車,載了老娘,同劉備朱富一起往梁上泊上趕去。

     那邊林沖早差人等候,數條艋舺齊來接應,劉備親自引阮家兄弟登舟,将這阮家兄弟之事說與衆人。

     一路上阮家兄弟喜不自勝,阮小七忍不住高歌: “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

     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 衆人聽了都開懷大笑。

    隻劉備笑問: “如今我等殺了趙官家兵丁,打了趙官家稅吏,還怎報答趙官家!” 那邊林沖接口到: “正是趙官家欺壓我等,不若跟着王兄,輔保哥哥打進東京,且問問趙官家,我等辛勤勞作成果,為何成了花石鳥獸!” 阮小二叫道:“好!好!今番上山,所幸反個痛快,有朝一日,我等随着王倫哥哥,一路殺盡這昏君貪官!”衆人又笑。

     阮小五又唱道: “老爺生長石碣村,禀性生來要殺人。

    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王官家。

    ” 衆人開懷大笑,不覺已經棄舟登岸,過了金沙灘,上了聚義堂。

     宋萬杜遷早已安排下酒肉,衆人歡飲,劉備又對衆人述說平生之志。

     言到這大宋強幹弱枝,重文輕武,外敵環伺,内不修理政,外不禦強敵,貪官污吏殘暴虐民,君主一味驕奢,衆皆歎息。

     又言高俅欺壓英雄,蔡京弄權有術,治國無謀,童貫癡掌兵權,不能安定天下,衆皆義憤。

     再言兩漢舊事,煌煌炎漢,内有文景之治,外有武帝開邊,更兼昭烈不棄漢室,諸葛鞠躬盡瘁,那高祖不過亭長,昭烈也曾織席販履,樊哙屠狗,韓信乞食,關公亡命,張飛殺豬。

     其人等不過市民弄桑,普通百姓爾爾,然有大志,展雄才,不但開創基業,封侯拜相,更能還天下太平,定百世邊疆。

     言罷,淚如泉湧。

     衆人聽的癡了,無不垂淚。

     那阮氏兄弟,自幼打漁,不曾聞得教化。

    如今聽了這般人物金玉良言,早已淚沾濕襟。

    與衆人齊拜: “為圖哥哥之志,我們萬死猶輕!”當下衆人刺臂出血,盟誓效忠。

    又歡飲達旦。

    聚義堂當真義氣沖天。

     隔了一日,劉備安排三阮挑選士卒,操練水軍,又命林沖備戰。

     劉備知道,此番殺官,必将招緻官府剿匪。

    因此早早備戰,有安排朱富并那宋、杜二人,往石碣村,與民約定,秋毫無犯。

     石碣村百姓當日見了劉備之舉動,盡皆稱善。

    這次又有梁山保證,若是官府不來,秋季願納稅于梁山,按三十比一上繳。

    官府若來,請梁山禦敵。

     按下劉備這邊備戰養兵不表,那邊稅吏一路踉跄跑到郓城縣,面見知縣時文斌,訴說前情, 時文彬知道這稅吏是府上調撥,不敢怠慢,當下安排稅吏養傷。

    又踱步至後廳,喚人叫心腹人商議。

     時文彬正自苦坐,不一時,有人扣門而入,隻見一人,邁着碎步躬身而來,但見這人: 眼如丹鳳,眉似卧蠶。

    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

    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 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

    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

    隻是黑矮肥胖,身材不高。

     時文彬見了來人,心下一喜,忙看座,口中道:“宋押司,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 來者正是宋江。

     宋江也已經聽說前情,見時文彬焦急,他反倒談笑自如: “他濟州府之吏,又關我郓城縣何事? 老爺不妨上文濟州府,備說實情,請府尹發兵,我縣也差人相助,到時候捕得盜賊,再讓功于府尹大人,此事可解答。

    ” 時文彬搖頭哀歎:“說是這樣,可畢竟是我的治下出了這檔子事兒,上邊若是責問,你我頭上的烏紗難保!” 宋公明又笑道:“事在人為,大人可盡快修書,小人去濟州府走一趟,管教此事妥帖。

    ” “好好好,我這就寫。

    ” 時文彬轉喜,當下去出筆墨,宋江研得了墨,時文彬動筆,備述前情。

     一封公務寫成時文彬親自送宋江出門:“公明,有賴你了。

    ”宋江諾諾而去,當下也不回家,即刻備馬,發往濟州府。

     卻說宋江尋思: “這水泊梁山上的賊寇,自己也曾聽說,原來那梁山泊上隻有五七百喽啰,那王倫不成氣候,曾在與柴進書信中聽過此人,隻是一般強盜而已,隻如今增添個東京八十萬教頭林沖, 現在反倒是敢公然抗稅,唬得那時文彬膽寒。

    如今自己帶書信去濟州府請兵,上下打點,不愁剿賊之後立上一功。

    ” 念及至此,快馬加鞭,曉行夜宿,第二天拂曉,便進了濟州府。

     這宋江趕路快,到了濟州府衙門,那衙門卻還未開,隻有數人在門口值守,宋江心道: “若是随便交門人,不能見到府尹,反而不美。

    ” 當下在街邊茶館要了一壺茶,幾碟點心,等着衙門開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壺茶還未上,又有一人來到府前,見宋江一副公人打扮,便上前搭話,宋江見來人也是公人打扮,便施禮,先開口道: “小人郓城縣押司宋江,今番有要緊公事奉時知縣之命來尋府尹商議,不敢拜問尊兄高姓大名。

    ” 那人聽說上宋江,慌忙施禮就要下拜,宋江急忙攙扶,那人道:“小人是濟州府緝捕使臣何觀察的便是。

    早聞押司大名,不想在此間拜會。

    ” 宋江複又施禮:“賤眼不識觀察,少罪。

    觀察是上司衙門的人,小人也早聞觀察大名。

    今番得見,可慰平生!” 說罷二人進了雅間,宋江推何濤坐了主座,自己客座相陪,又說郓城縣之事。

    何濤一驚,道, “那夥賊寇竟猖狂如此!押司且随我來,小人引薦押司與府尹相見” “不急不急。

    ”宋江抿了一口泡茶,“今日有緣得見觀察,正好一副功勞全在觀察身上。

    ” 何濤疑惑,宋江接着道: “那夥強人無非蟊賊水寇而已,觀察既然遇到,不妨請令同那巡檢同去,我更與時知縣交好,到時命那縣尉多派人手,料那賊寇怎敵官軍,到時候捉了賊,兄長才算首功!” 何濤聞了,有些心動,卻也遲疑,“那梁山賊寇人數多少?” “隻五百人而已,之前隻會欺弱,如今我等多帶官軍,小人更潛人相助,滅此賊寇,易如反掌!觀察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