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微尘”浏览器和计算机网络标准

關燈
    其他一些大膽的新員工也踴躍參與讨論,紛紛給出“智眸”“馳風”“原子”等名字,甚至還有人提議,幹脆和“靈犀”取一樣的名字。

     就在這時,李勇軍不緊不慢地站起身,聲音清晰有力地提議道:“我覺得這個項目叫‘微塵’挺好。

    ” 此言一出,原本嘈雜的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在他身上,等待他的下文,一般李勇軍要麼不提出建議,隻要提出意見了,都會給出相當詳實的理由。

     果不其然,李勇軍稍稍停頓了片刻便開始侃侃而談:“如今,大家一提到‘塵’這個字,大多會聯想到塵土。

    但在宗教哲學領域,它常常被用來指代現實世界、人世間。

    ” “《道德經》有雲‘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 “其中‘和其光,同其塵’,蘊含着高深的處世哲學以及對世界本質的深刻理解。

    它倡導一種内斂、包容的态度,不刻意彰顯自身光芒,融入世間萬象,順應自然規律。

    ” 說着,他微微擡起頭,眼中閃爍着光芒:“在哲學世界裡,‘微塵’看似渺小,毫不起眼,仿佛微不足道,可它卻是構成世界的基本單位之一。

    ” “它雖微小,卻蘊含着整個宇宙的規律與本質。

    正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觀之中,藏着宏觀的宇宙秩序。

    ” “而我們的浏覽器,不過是一段沒有厚度的程序代碼,看似簡單平凡,未來卻将彙聚世界各地的信息,這不正如透過一粒微塵,去見識整個世界嗎?” 衆人不語,隻一味地為李勇軍的提議鼓掌。

     李勇軍說的這些,大家其實也無法判斷真假,但他為自己的提議引經據典、羅列諸多理由,顯然比其他人更具說服力。

     “行,要是大家都覺得老李這個名字起得好,那就定這個了。

    ”秦奕滿意地點點頭,接着說道,“會議到此結束,春寒和志棟,你們倆過來一下,我們讨論下‘微塵’接下來的規劃吧。

    ” “秦奕,我現在是‘微塵’項目的負責人,我會做好規劃的。

    等我做完規劃,再跟你讨論吧。

    ”黎春寒一臉酷酷的模樣,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秦奕的讨論建議。

    今日被這麼多人誇贊,他自信心爆棚,滿心覺得自己肯定能做出一份完美無缺的規劃。

     秦奕思忖片刻,覺得自己确實也需要整理下思路,便笑着答應道:“行,那你就先做一份規劃,我也做一份,到時候我們互相交流讨論,互通有無。

    ”說罷,他打開“靈犀”表格,創建了一個名為“計算機網絡标準”的文件。

     沒錯,秦奕決心從“計算機網絡标準”入手,梳理設計整個網絡應用生态。

     雖說此時漂亮國在1969年就已開始發展的RFC社區裡,已經定義了不少網絡相關的标準了,像是TCP/IP和DNS網絡就已經有了對應的标準。

     但作為最終國際互聯網主體的萬維網,其相關構想直至1989年才會由歐羅巴核子研究組織的蒂姆?伯納斯-李提出,而直到1991年,這個網絡才會向公衆開放。

     在開放之後的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