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 涟漪

關燈
    一顆石子。

    接下來的事,從楊碩提早動身,到遭遇山匪,這一連串的事件則好似那粒石子激起的漣漪。

     漣漪自石子入水而生,一直向外擴散,直至程振消滅那幫山匪而止。

    更甚者說,自己幫楊碩消滅山匪也未必是止住漣漪,可能還是往漣漪處抛了另一顆石子,不光沒有消除原先的漣漪,甚至激起了新的漣漪。

    這些漣漪會不斷擴散,對更遠處的湖面造成影響。

     程振由此想到的不是什麼世事無常,也不是因果規則這種東西。

    他隻是有次對于《九嶽清音》,或者是其中的法理有了新的看法。

     在他看來,若是将整個天地都看做一個湖面的話,那他動用《九嶽清音》時,就像是往湖面投入了一顆石子,理論上,接下來不需要再做什麼,那漣漪也會自動向外擴張,直至無窮遠處。

     不過,實際上的情況确實,自己的神通目前隻能作用很近一段範圍。

     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天地并非平湖,有各種阻礙會消弭漣漪的擴散。

    不過,除此之外,或許也有自身的原因存在。

     在程振看來,可能自己在投入石子激起漣漪之後,應當還做了多餘的動作,這些動作加速了漣漪的消散。

     比如,使用神通術法時,修士會自然地去控制神通的作用範圍,會做許多微操。

    這些動作固然讓神通術法指向更為精确,但也确确實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神通的威力上限。

     這個道理并非隻有程振明白,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徹底解放術法的威力。

    其實,修士留到最後的保命底牌某些方面就是這樣做的。

    魔道多有天魔解體之類的秘法,劍修有人劍合一的手段,溟滄派十二神通中的“玄都雷洪”也有這個意思。

     但是那些手段都不是常規手段,都有各種各樣的代價。

    天魔解體類術法,使用後修士會有很長的衰弱期,便是“玄都雷洪”發動,也是将全身大部分法力一次打出,使用後一段時間都無法使用别的手段。

     那有沒有代價不那麼大,但又能發出巨大威力的手段呢? 理論上是有的,就如程振自己悟出的漣漪理論一樣,即便漣漪在擴散時會不斷衰減,但卻不會完全消失,理論上漣漪是可以擴散到無窮遠處的。

     當然,理論畢竟知識理論。

    真的将之在現實天地中實現,幾乎是不可能的。

     程振也沒想過自己一道神通下來,會讓整個天地皆動。

    他想的隻是如何能讓神通威能更大而已。

     他已經隐隐捉住了一絲韻味,或者說法意。

    若是明晰這種法意,雖不能震動天地,但是将自己的神通漣漪送到更遠處還是可以做到的。

     他人随着賞商隊前行,心神則是沉入虛無,試圖捕捉那道法意。

     …… 喜歡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請大家收藏:()大道争鋒:一萬年來誰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