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了解兄弟
關燈
小
中
大
袁尚的知識黃月英一時半會是學不完了,誘敵深入學完了,還有反客為主,泰山壓頂,背後偷襲等諸多的知識,黃月英哪裡學得來,隻剩連連叫苦,渾身顫抖了。
學習過後,袁尚卻又在想逄紀之事,黃月英觀察夫君面色凝重,還以為是自己“學藝不精”讓袁尚不悅呢。
因此投入懷抱,問袁尚是否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袁尚告訴黃月英自己疑惑之事,乃是讓逄紀調查内鬼之事。
黃月英冰雪聰明,就講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她有次打壞了一個價值不菲的花瓶,便偷偷清掃處理了毀壞的花瓶,之後盡可能的不再提起花瓶之事。
仆從們大概推測出花瓶之事與小姐有關,也都從此不再提起。
直至今時今日,月英的父親黃承彥都未能再想起那個花瓶來。
袁尚聞言看看黃月英,發現自己的這個妻子果然是心思敏捷,她是在以這個孩童時的小事來類比此時逄紀的内心。
莫非真的如黃月英所暗示的,逄紀查到了線索,但是不敢說? 若真的是如此,那麼這個事情可就大了! 若是普通的臣屬逄紀沒什麼不敢說的,就算是四位上将,八位謀士中的一位,逄紀也絕對敢打小報告!過去他揭發鞠義之事時便是如此,他都敢得罪鞠義,如今臣屬中便不會有他忌憚的人! 順着這個邏輯走下去,袁尚推斷這内鬼通敵之人莫非是高于尋常臣屬之人? 那便是袁紹的親屬了!也就是傳說中的出現了家賊?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袁紹的親眷無非這幾個人! 夫人劉氏,妾室齊夫人,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勉強算得上還有河東劉氏! 難道這些人選中有内鬼? 此時袁尚不能再和黃月英繼續讨論此事了,她畢竟還是未過門的媳婦,不該置喙家族内部事情。
一念及此袁尚有些脊背發涼! 他在想是誰藏得這麼深,一直在為黑山賊供給糧草器械?甚至原史中都未能點明這一點。
原史中黑山賊張燕最後投靠的是曹操,并無和袁氏内部勾連的迹象! 當然還有這種可能,張燕在看到袁氏官渡之戰失敗後,背棄了與袁氏内部那個内鬼的盟約,而内鬼自然不敢聲張。
張燕審時度勢看到袁氏的頹敗後直接投誠了曹操!這使得那位袁氏内鬼多年的經營付之流水! 除此以外幾乎沒有其它可能性。
也就是說原史中這位袁氏内鬼吃了啞巴虧,隻能繼續裝好人。
但是如果官渡之戰勝利的是袁氏,那麼這個内鬼很可能聯合黑山賊背刺袁紹以獲取袁氏基業!隻不過曆史沒有朝着那個方向發展而已! 如此一來豈不是說明逄紀已經找到那人的蛛絲馬迹?但是因為此人是袁紹的親眷,因此逄紀不敢說穿,因為這會給他帶來災禍。
況且逄紀恐怕沒有真憑實據,隻是有導向性的方向,所以這個事情他不敢再繼續查下去,索性推脫沒有任何線索。
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好策略,如果查到自己根本惹不起,或者查了之後反倒讓袁紹疑心的境況,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況且如果真的是袁紹親眷為内鬼,那麼此人的勢力想必也十分強大,逄紀一介謀士而已,無異于以卵擊石,蚍蜉撼樹。
怪不得向來自負的逄紀也能認慫,說一句“臣下無能”。
他并非無能,而是畏懼權貴罷了。
縱觀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一根筋的所謂忠臣,查案子查到權貴的頭上,大多數都是不得善終的。
即便有時候能夠除掉那些權貴,也無非是這個忠臣當了皇帝手中的刀,得罪人的事情全由他去做了,利用完之後的下場就看局勢了。
不乏有再給忠臣扣帽子的事情。
查案子,查權貴,玩不好下場很慘的。
老話說的好,善泳者死于溺。
又曰:殺人者,人恒殺之! 看來逄紀還并非宋朝包拯那樣般耿直不畏死的人,他畢竟是謀士,權衡自身的利弊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因此袁尚并不責怪逄紀,反倒是得再見逄紀一次才好,要他把他掌握的線索和推斷告知自己!至于是否繼續查下去,要怎麼查,則由袁尚來決定! 不過在找逄紀之前袁尚還是想再去見袁紹一面,順帶問問家中兄弟之事,同時需要給沮授挖個坑。
荊襄之人的營救已經被黃月英自己破解了,看來她是堅決要守在自己身邊當妻子了,因此潛宅中不必再安排如此多的護衛,因此袁尚便留下關平看守,自己則帶着周倉和廖化以及親兵的護衛下去軍營中見袁紹。
因為袁紹依舊是喜歡在軍營中留宿。
傍晚時分,袁尚來在軍營中,正巧袁紹在吃晚膳,于是便讓袁尚與自己共食。
因為原本準備的飯菜就有很多,袁紹自己根本吃不完的,有牛肉和羊肉,還有餅與菜蔬。
說實在話,袁紹的起居并不奢華,他本人從出仕便從行伍,一直過慣了軍旅生活,何況袁紹本人亦是胸懷大志,又有稱帝的野心,自然也是時時鞭策自己不能玩物喪志,當時刻讓自己保持軍隊中的那股自律和戰争準備狀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尚與袁紹邊吃邊聊,袁紹十分疼愛袁尚,索性命人把炖的牛羊肉都端上來,要袁尚吃個痛快。
袁尚則在吃飯時間聊起家常,其實是打聽親眷的狀況。
袁尚問起了袁譚,袁熙兩位兄長的事情,袁紹則告訴袁尚,二人一個在平原郡一個在渤海郡。
二人都是深耕于轄地,非常勤勉,治理郡縣十分努力,也頗有成果。
這些年當地的農耕稅賦,征兵治安都很不錯,皆是兩位兄長的功勞。
袁尚不禁有些憂慮,他倒不希望兩位兄長這麼能幹,反倒希望他倆的才幹不夠,若是那樣,反倒奪嫡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袁紹細講起來,袁譚更加重視武裝,袁熙則更加擅長治理。
袁譚所在的平原郡是整個冀州征兵的大戶,袁譚治下,平原郡治安極好,且他手中掌握着一支實力強勁的武裝力量,有五六萬人!而且袁紹給袁譚的命令是時刻威脅青州的濟南府,這裡是曹操的轄地,但是曹操的
學習過後,袁尚卻又在想逄紀之事,黃月英觀察夫君面色凝重,還以為是自己“學藝不精”讓袁尚不悅呢。
因此投入懷抱,問袁尚是否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袁尚告訴黃月英自己疑惑之事,乃是讓逄紀調查内鬼之事。
黃月英冰雪聰明,就講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她有次打壞了一個價值不菲的花瓶,便偷偷清掃處理了毀壞的花瓶,之後盡可能的不再提起花瓶之事。
仆從們大概推測出花瓶之事與小姐有關,也都從此不再提起。
直至今時今日,月英的父親黃承彥都未能再想起那個花瓶來。
袁尚聞言看看黃月英,發現自己的這個妻子果然是心思敏捷,她是在以這個孩童時的小事來類比此時逄紀的内心。
莫非真的如黃月英所暗示的,逄紀查到了線索,但是不敢說? 若真的是如此,那麼這個事情可就大了! 若是普通的臣屬逄紀沒什麼不敢說的,就算是四位上将,八位謀士中的一位,逄紀也絕對敢打小報告!過去他揭發鞠義之事時便是如此,他都敢得罪鞠義,如今臣屬中便不會有他忌憚的人! 順着這個邏輯走下去,袁尚推斷這内鬼通敵之人莫非是高于尋常臣屬之人? 那便是袁紹的親屬了!也就是傳說中的出現了家賊?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袁紹的親眷無非這幾個人! 夫人劉氏,妾室齊夫人,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勉強算得上還有河東劉氏! 難道這些人選中有内鬼? 此時袁尚不能再和黃月英繼續讨論此事了,她畢竟還是未過門的媳婦,不該置喙家族内部事情。
一念及此袁尚有些脊背發涼! 他在想是誰藏得這麼深,一直在為黑山賊供給糧草器械?甚至原史中都未能點明這一點。
原史中黑山賊張燕最後投靠的是曹操,并無和袁氏内部勾連的迹象! 當然還有這種可能,張燕在看到袁氏官渡之戰失敗後,背棄了與袁氏内部那個内鬼的盟約,而内鬼自然不敢聲張。
張燕審時度勢看到袁氏的頹敗後直接投誠了曹操!這使得那位袁氏内鬼多年的經營付之流水! 除此以外幾乎沒有其它可能性。
也就是說原史中這位袁氏内鬼吃了啞巴虧,隻能繼續裝好人。
但是如果官渡之戰勝利的是袁氏,那麼這個内鬼很可能聯合黑山賊背刺袁紹以獲取袁氏基業!隻不過曆史沒有朝着那個方向發展而已! 如此一來豈不是說明逄紀已經找到那人的蛛絲馬迹?但是因為此人是袁紹的親眷,因此逄紀不敢說穿,因為這會給他帶來災禍。
況且逄紀恐怕沒有真憑實據,隻是有導向性的方向,所以這個事情他不敢再繼續查下去,索性推脫沒有任何線索。
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好策略,如果查到自己根本惹不起,或者查了之後反倒讓袁紹疑心的境況,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況且如果真的是袁紹親眷為内鬼,那麼此人的勢力想必也十分強大,逄紀一介謀士而已,無異于以卵擊石,蚍蜉撼樹。
怪不得向來自負的逄紀也能認慫,說一句“臣下無能”。
他并非無能,而是畏懼權貴罷了。
縱觀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一根筋的所謂忠臣,查案子查到權貴的頭上,大多數都是不得善終的。
即便有時候能夠除掉那些權貴,也無非是這個忠臣當了皇帝手中的刀,得罪人的事情全由他去做了,利用完之後的下場就看局勢了。
不乏有再給忠臣扣帽子的事情。
查案子,查權貴,玩不好下場很慘的。
老話說的好,善泳者死于溺。
又曰:殺人者,人恒殺之! 看來逄紀還并非宋朝包拯那樣般耿直不畏死的人,他畢竟是謀士,權衡自身的利弊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因此袁尚并不責怪逄紀,反倒是得再見逄紀一次才好,要他把他掌握的線索和推斷告知自己!至于是否繼續查下去,要怎麼查,則由袁尚來決定! 不過在找逄紀之前袁尚還是想再去見袁紹一面,順帶問問家中兄弟之事,同時需要給沮授挖個坑。
荊襄之人的營救已經被黃月英自己破解了,看來她是堅決要守在自己身邊當妻子了,因此潛宅中不必再安排如此多的護衛,因此袁尚便留下關平看守,自己則帶着周倉和廖化以及親兵的護衛下去軍營中見袁紹。
因為袁紹依舊是喜歡在軍營中留宿。
傍晚時分,袁尚來在軍營中,正巧袁紹在吃晚膳,于是便讓袁尚與自己共食。
因為原本準備的飯菜就有很多,袁紹自己根本吃不完的,有牛肉和羊肉,還有餅與菜蔬。
說實在話,袁紹的起居并不奢華,他本人從出仕便從行伍,一直過慣了軍旅生活,何況袁紹本人亦是胸懷大志,又有稱帝的野心,自然也是時時鞭策自己不能玩物喪志,當時刻讓自己保持軍隊中的那股自律和戰争準備狀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尚與袁紹邊吃邊聊,袁紹十分疼愛袁尚,索性命人把炖的牛羊肉都端上來,要袁尚吃個痛快。
袁尚則在吃飯時間聊起家常,其實是打聽親眷的狀況。
袁尚問起了袁譚,袁熙兩位兄長的事情,袁紹則告訴袁尚,二人一個在平原郡一個在渤海郡。
二人都是深耕于轄地,非常勤勉,治理郡縣十分努力,也頗有成果。
這些年當地的農耕稅賦,征兵治安都很不錯,皆是兩位兄長的功勞。
袁尚不禁有些憂慮,他倒不希望兩位兄長這麼能幹,反倒希望他倆的才幹不夠,若是那樣,反倒奪嫡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袁紹細講起來,袁譚更加重視武裝,袁熙則更加擅長治理。
袁譚所在的平原郡是整個冀州征兵的大戶,袁譚治下,平原郡治安極好,且他手中掌握着一支實力強勁的武裝力量,有五六萬人!而且袁紹給袁譚的命令是時刻威脅青州的濟南府,這裡是曹操的轄地,但是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