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割麦割麦

關燈
    “你們剛走,欽差便到了。

    ”這一天,吃過晚飯,幾個人坐在院子裡乘涼,張明兒從頭至尾的講起了應皇子他們走後的事情。

    “但這些欽差顯然并不知道集鎮最近發生的事情,也不理會别的,隻每日留在軍寨,不出營門一步。

    後來康俊生領着他們來到田邊查看,我便照着康俊生交代的,說我是監工,替康俊生看管長工的。

    我還是頭一回見欽差,以前隻在戲文裡見過。

    原來這些個欽差竟連一畝地有多大都不知曉。

    聽我說完,倒是一個勁兒點頭,我看出他們對此十分贊賞。

    知道康俊生這一關算是過了。

    欽差走後,康俊生請我去軍寨喝酒。

    我還大大的替你們美言了一番,讓他無需謝我,我隻是欠着你們人情,是為你們做的這事。

    ” “那欽差沒有問起康俊生放我們出關的事情?”撒子問。

     “欽差隻怕連你們到過集鎮都不知曉。

    ”張明兒道,“聽康俊生那意思,他們隻是奉旨來跟康俊生做交接。

    别的一概不管。

    但是欽差走後不久,便又有一批人來到集鎮。

    這些人一來也是直接進了軍寨。

    我得到消息,派人前去打聽,營門上的人隻說這些人來者不善。

    康俊生已經兩三日沒有露面了。

    集鎮說來也是個關口,可卻是個死關。

    隻是一頭出進,來的人也都是些常來常往的客商。

    很少這樣大批人馬你來我走的。

    我當時就懷疑這些人肯定跟假扮乞丐的那些人有關。

    那些人雖大多被康俊生誅殺,但有幾個在我的寮棚鬧事後,怕回去受責,便連集鎮也未回,連夜離開了集鎮。

    其中肯定不乏有回去報信的。

    跟假扮乞丐的人有關,那就肯定也跟你們有關。

    我那幾日還屬實為你們擔了一回心。

    那些人走後,康俊生叫我前去,我才知那些人果然是沖着你們來的。

    ” 張明兒說着歇口氣,這才又說道:“康俊生有求于我,加之在此地也沒有一個能說得上話的人。

    因此,雖是半遮半掩,但還是把這些人此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原來這些人一來是來訪查假扮乞丐的那些人的下落。

    對此,康俊生當然是一推六二五,隻說他謹守聖谕,從不僭越參與集鎮地方事務。

    加之人在軍寨,所以對集鎮上發生的事情并不知曉。

    問起你們,倒是讓他着實為難了一回。

    過關是要有通關文牒的,他若還是以不知情告知,顯然行不通。

    好在集鎮并非什麼邊關要塞。

    他便直說是聽你們報出身份,說明是被聖上開恩,免了死罪,發配至大荒山的。

    因皇妃中途生産,故而改道從集鎮出關。

    他收到過朝廷通報,知道确有此事,不敢違逆,便放你們去了。

    怕你們再改道去往山北,他還沿途放出暗哨,确保你們隻能去往大荒山。

    ” 聽到這裡,包括應皇子在内的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好像他們才被放行,終于可以出關。

    也慶幸當時沒有打錯注意,轉去山北,否則,如今真的是死生難料。

     “那,那些人就這樣應付過去了?”大麻花問。

     “他們自己本就見不得光,也怕問的多了,怕康俊生将假扮乞丐的人跟你們聯系起來。

    那個狗屁朝廷隻怕也不想讓人知道他們出爾反爾,既答應放你們一條生路,又派人前來追殺。

    ”張明兒道。

     “嘿呦,你知道的還不少啊?”撒子瞅着張明兒道,“還知道朝廷的事情?” 大麻花卻道:“罵得好,的确是狗屁朝廷,不,狗屁不如!出爾反爾!” 張明兒一笑,“我張明兒要說有什麼本事的話,那就是我這裡好使。

    ”他指着自己的腦袋說道,“說實話我先還不清楚你們和假扮乞丐那幫人的來路,隻當你們是躲避仇家來到此地,卻還是被仇家追來。

    後來,後面這一波人來了,四處訪查假扮乞丐的那撥人的下落。

    我一看他們的做派就知道他們跟假扮乞丐的那些人是一夥的。

    這些人一來就直接進了軍寨,除了朝廷下來的人,誰敢這樣長驅直入?後來知道了你們的身份跟來曆,前後這麼一勾連……不就什麼都知道了?所以即便康俊生不說,我也能窺個大概。

    ” “能進軍寨的便是朝廷下來的?你不也常進去跟康俊生喝酒嗎?”撒子道。

     “那能一樣嗎!”張明兒道,“我進軍寨那得康俊生相邀才能進去。

    便是如今跟守門的軍士混得熟了,那也頂多是跟他們打探點消息,誰敢放你進去?可那些人一來,便直接進了軍寨,根本無需通過康俊生。

    試問什麼人能有這本事?” “那這事就這樣過去了?”徐子義問。

     “過去不過去的我不清楚。

    我隻知道康俊生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說他什麼因地制宜,為朝廷分憂,還号令各州縣都效仿康俊生,開荒種地,自給自足,還給定了開荒的數目。

    把各州縣上繳的公糧也都提高了好些。

    那些個當官的隻管自己升官發财,哪裡會去費那功夫,不過是把朝廷下達的任務又都分派在百姓頭上。

    下面百姓們怨聲載道,都罵康俊生是個害人精。

    ” “唉!”應皇子長歎一聲,“先皇在時,一再告誡朝廷是舟,百姓是水。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讓我們切不可虧待百姓。

    怎知新皇受先皇耳提面命,還是将先皇訓導置之腦後。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還不止。

    ”張明兒道,“今年朝廷也不知怎地,不管官田私田一律不讓自行種植,隻許種小麥玉米高粱這些糧食作物,違者就地鏟除。

    一些老年人便說這是要準備打仗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傳十十傳百,搞得如今人心惶惶。

    ” “啊?新皇即位才不過兩年時間,朝局尚未安定,怎會興起戰事?”徐子義道。

     “打仗?可有聽說要打哪裡?”應皇子急問。

    怕瑞皇子對三皇子下手。

    “是防禦還是征伐?” “人們都傳是向東。

    ”張明兒道。

    “至于是防還是征,那就說不準了。

    隻是傳言而已,也未有真憑實據。

    哪裡能知道的那麼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