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汉末三国四道士

關燈
    東漢靈帝劉宏在位期間,早年其子嗣或是因難産夭折,或是幼小早夭。

    人到中年仍未留下後嗣。

     在古代,首位皇子的誕生,象征着皇室正統的延續,而漢靈帝子嗣卻難以養育。

    這在當時的封建統治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是難以被接受的。

     但在熹平五二年,即公元173年10月14日,後宮的何貴人順利生下一子,靈帝為其取名劉辯。

     因擔心此子再次夭折,便将他寄養于宮外,寄養之地正是一位姓史的道士家中。

     記得沒錯的話,此人好像叫史子眇,是太乙宮的觀主。

     曆史上除了他以太乙宮觀主的身份收養了年少時的少帝劉辯之外,就再沒有其它記載了。

     說起這個太乙宮,那是大有來頭。

    據《三秦記》記載。

     太乙宮座落的太乙山位于長安東南八十裡處,山中曾住有太乙元君湫池。

     漢武帝元封二年,漢武帝劉徹在此祭祀太乙神,并修建了一座道觀。

     由于太乙神在古代神話中地位頗高,漢武帝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舉行祭祀活動,所以得名為太乙宮。

     能成為皇帝用以替蒼生祈福的道觀觀主,可見這位史道長在當時的地位應該很高。

     回想當初看到這段曆史時,劉辯又聯想到東漢末年四位有名道士。

     其一,便是張角,漢靈帝建甯年間,張角尊崇黃老學說,假托神靈傳道。

     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傳授法術與咒語,廣納門徒,創立了太平道,并自号大賢良師。

     他發動了漢末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然最終被鎮壓。

     其二,便是左慈,據說曹操曾将他收為軍中小吏。

     在一次酒宴之上,他曾施展神奇法術,于千裡外釣到吳松江才有的鲈魚。

     而且還取來了蜀地生姜,還用少量酒肉令百官吃飽喝醉。

     曹操以為是妖術,想要殺他,他卻能隐入牆壁之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