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考虑盘炕

關燈
    第二日一早,林家人便起了大早,簡單地吃過早飯後,便忙活起來了。

     等大狗媳婦過來時,林家的麥子已經全都裝好袋了,就等着老鄭頭的牛車過來拉去鎮上。

     大狗媳婦一進了院門,便自覺地拿起掃帚去了後院,打掃起雞舍和兔窩來。

     沒多時,去叫牛車的林善舉便坐在老鄭頭的牛車上回來了。

     最近家家戶戶都準備着賣小麥了,每到這個時節,老鄭頭的牛車生意就很繁忙。

    有時候還得提前兩天去跟老鄭頭打招呼,也就是預約。

     當然,也有不少舍不得花錢坐牛車的,畢竟田地多的,一趟也拉不走,那就得花幾趟的錢。

     所以不少村民便會自己推着闆車去鎮上,連闆車的也沒有的,那就隻能靠着自家人一袋袋扛到鎮上。

     林家的麥子不多,曬起來也快,是村裡頭一個喊牛車去鎮上賣糧的,倒也沒趕上牛車的“高峰期”。

     接下來就是把小麥袋子搬上車。

     就在林善言和林善舉合力搬起一袋小麥時,一旁的楊大桃已經一手拎起一袋,“咚咚”兩聲就給放到了牛車上,給一旁的老鄭頭看得一愣一愣的。

     連合擡一袋麥子都不夠力氣的任芸,毫不吝啬地奉上了自己的大拇指。

     林善言和林善舉:“……” 好吧,他們習慣在力氣上被媳婦/大嫂碾壓了。

     從前他們也知道楊大桃力氣比一般人大,但是大概是顧慮旁人異樣的目光,她向來是收斂着。

     但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楊大桃似乎也不刻意收斂了,甚至有一種以此為榮的傾向,攬過了家裡的力氣活,什麼挑水背柴,旁人都沾不上手了。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的力氣似乎是越來越大了。

     楊大桃放好手中的小麥袋子,朝豎着大拇指的任芸,腼腆笑了笑。

     “你倆太慢了,還是放着讓我來吧。

    ” 楊大桃像一旁的兄弟倆扔下這句後,又輕而易舉地拎起了兩個沉甸甸的大麻袋,昂首闊步地碼到了牛車上。

     被一語戳心的林善言和林善舉:“……” 麥子很快堆到了車上,賣小麥的任務,任芸便交給了林善言。

     于是林善言便爬到麻袋上,坐着牛車去了安陽鎮。

     家裡活計被幾個小的和大狗媳婦攬去了,任芸一時閑了下來,便去照料小果寶,順便拿出新房的規劃圖,細細考量起來。

     這幾日但凡空閑下來,任芸便開始研究圖紙。

    除了大體的布局,她還得考慮一些局部的方案。

     比如家裡還要挖個地窖,還有井,最好也挖一口。

    村裡有井的人家不多,但好在小福村有一口公用的井。

    如今自家的吃喝用水,都是去那口井裡挑的。

     但是那口井在靠近村口那裡,離林家比較遠,挑水就很費時費力。

    用水多的時候,比如洗澡,就得跑好幾趟。

     還是家裡有一口井好,會方便很多。

     還有一個東西,任芸也在考慮要不要建。

     那就是火炕和火牆。

     雖然眼下才算剛入夏,但任芸已經考慮到冬天的事了。

     主要她前世怕冷,一到冬天那肯定是離不開空調的,尤其是晚上睡覺,小時候經常冷得睡不着覺。

    但眼下空調那是不現實的,除非她整個冬天都躲空間裡去蹭超市的空調。

     于是任芸便想起了她曾經看到過的火炕和火牆。

     這玩意兒就相當于電熱毯和牆暖,有了它,冬天就不難熬了。

     但是她搜尋了一下原身的記憶,并沒有火炕和火牆的信息,這裡的人過冬,靠的是湯婆子和燒炭。

     不過燒炭那是有風險的,畢竟經濟條件擺這兒,一般農家人能買得起多好的炭?故而每年冬天,都有人燒炭不甚,中毒而亡的。

     這裡的人顯然是沒有燒炕的習俗的,所以更别提盤炕和建火牆的技術了。

     這火炕和火牆,原理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将木柴燃燒時産生的熱流引到空心的炕和牆裡,這樣便會使炕和牆溫度升高,從而帶動室内溫度的升高。

     但任芸畢竟對此其實也是隻知道一個大概理論,具體能不能搞成功,她也并沒有絕對的把握。

     任芸決定回頭咨詢一下林作頭,不過,咨詢前要先把圖紙畫出來。

    于是她一邊回憶前世看到的火炕和火牆的,一邊畫了一份類似設計圖的圖紙,好方便讓林作頭看看能不能建。

     等任芸畫好了圖紙,已到了中午時,便開始和楊大桃一起忙活起了午飯。

     午飯簡單地燒了兩菜一湯,一盆菌菇豆腐湯,一道韭菜炒雞蛋,還有豆角炒肉絲,米飯則是小米和大米各摻了一半。

    m 等忙活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