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11章 小商小贩

關燈
    大雪節前後,家家戶戶準備殺過家豬了,給豬喂了一個多月的紅苕,豬長得又肥又大,油光水滑,紅薯催肥這是老百争多年的飼養經念,當時也沒精飼料或商用飼料一說。

    喂了紅薯,豬自然油多肉厚。

     地點選在五隊張家院子,那裡有殺豬的配套産品,燙竈,殺豬凳,這些平時都閑着,一年基本隻用一次。

    四五六這三個生産隊都集中統一在這兒殺年豬。

    一般兩天時間,一家一頭,兩天時間基本能完事。

    防止偷稅,不允許私自殺豬,私殺生豬在當時是違法行為。

     殺豬是個技術活,當時的老林父子,一把殺豬好手,手起刀落,肥豬一分鐘就睡着。

    殺年豬講究,豬不能跑,血不能灑,表示來年順利吉兆。

    所以老林他們幹起活來也十分認真,四五個小夥子同時配合,把肥豬摁在凳子上,屠工師傅一頓操作,肥豬就靜靜的躺平了,接下來就是去毛,割肉,有毛豬證的,全部背回家,沒毛豬證的,小邊低價賣給國家,大邊背回家,大邊留尾巴,比小邊多幾斤肉。

     殺豬場人多熱鬧,嘈雜。

    各家各戶把自家養的年豬牽來,并背上柴火,集中在一起,還真不少,各家各戶,豬的大小不一,大的兩三百斤,小的一百多斤,因為喂養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所以有大小。

    當然那家豬大,自然有某種優越感,心裡也非常高興。

     殺年豬在有序進行,先殺完了的就背回家,分割,腌制臘肉。

    灌香腸的灌香腸,豬闆油也要練。

    豬闆油對川北人來說最熟悉不過的了,煉出的油可以吃上半年,豬油渣子又香又脆,味道美極了。

     冬至前這段時間,是一年中的白天時間最短的一段時間,俗語道,小雪大雪鍋竈不歇,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剛殺了年豬,豬肉不能少,播種的早蘿蔔也可以上桌了,雖然不是很大,嘗嘗鮮是沒問題的,因為是新蘿蔔,新鮮肉,蘿蔔炖豬肉就少不了的,這是一道大菜,半年沒進油暈了,這可以好好的解饞。

     年頭歲末都要砍一些嫩竹子,花蔑條,嫩蔑條纖維綿軟,韌性極好,是捆綁東西的最佳天然物件,耐腐蝕,耐高低溫,自貢鹽井上的高架全都用嫩蔑條捆綁,幾百年不朽。

    嫩竹子就是當年長出的竹子,肉質未老化,很柔軟,很耐用。

    大松爺爺每年必做的事情,砍下好幾顆嫩竹子,破開竹子花蔑條,嫩篾條一年四季都用得上。

    相當于現在的捆綁繩。

     嫩竹子作用可不小,花的青篾條自己可以用,剩下的黃篾可以用來換料紙,當時的草紙廠都是收集嫩篾條的剩料回去造紙,生産草紙,這種草紙就是用來給先人燒紙錢的草紙,也叫火紙。

    紙廠也就是家庭作坊,複興黃溪橋草紙廠較多。

    年頭歲末,紙廠的人會帶一捆草紙出去換料子(嫩黃篾條),一路走一路叫喊,一路走一路吆喝,“哪裡有沒料子換”“哪裡有沒料子挨”,在人戶多的地方放慢腳步,持續吆喝。

    人們一聽到需要的就出來應答,“這裡有料子換,這裡有料子換”,一問一答交易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