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热闹的日子

關燈
    第二天春節,到處歡天喜地。

    當然添了新人還得給寶寶取名。

    川北農村給孩子取名與全國一樣,講究名字越醜越難聽就越容易養活,當時流行狗娃子,牛娃子,豬娃子,毛娃子,平娃子,飛娃子……,共和國成立己經20多年了,父親也上過幾年學,也認得一些字,會讀書記帳,生産小組的記分員,也算有點文化!起什麼名字呢,冬天出生,寒冬臘月,不畏嚴寒,而且是男丁,歲寒三友松竹梅。

    這幾天剛剛讀了陳毅元帥的詩梅嶺三章,其中一首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那名字就叫松,排行老大,就叫大松。

    從此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松。

     出生三天後父親就去外婆家報喜,兩瓶酒,兩斤豬肉,一隻大公雞,裝在背簍裡,走了20裡山路到了外婆家,當時外婆才38歲,一位年輕又漂亮的農村婦女,雖有五個孩子,母親老大,還有三個舅舅,二姨,但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外婆把自己的孩子收拾得工工整整,幹幹淨淨。

    父親報完喜送完節,第二天就回到家裡照料母親坐月子。

     坐月子的生活主要有平時準備的雞蛋,豬腿,平時養的土雞,買了一些紅糖,蒸了一些醪糟也叫甜米酒。

     正常的三餐過後,還有打幺台(開小竈加餐),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品,比如雞蛋醪糟湯。

    這樣可以增加奶水,增強産婦體質。

     雞蛋醪糟湯作法:1備料,雞蛋兩三枚,醪糟一湯勺(150g),紅糖30g。

    2,加兩碗水入鍋,中火加熱,水開之前打入雞蛋,這樣雞蛋才不會散開,先小夥煮5分鐘,加入紅糖,加入醪糟湯再煮5分鐘,關火OK,一份又香又甜的醪糟雞蛋就可以食用了!冷幾分鐘食用,因為溫度高容易燙嘴,溫熱更可口! 七O年代,物質匮乏,生活特别緊張,川北地區乃至整過中國,食不裹腹,青黃不接,己是常态,大多數人認為坐月子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好吃好喝還有人伺候着,也算福氣。

    炖豬腿,熬雞湯在月子期間是輪換着來,食材比平時講究,肉飯也比日常更軟更可口,老人們常講,坐月子一定要養好胃,一定不能把東西吃膩,一旦傷了胃,吃了不合胃的飯菜,以後看到這種食物也就不想吃了,會有厭惡感。

    月子中身體保養也很重要,不能傷風感冒,而且還要心情愉快,不可禺感風寒,到年老時會落一身病。

     父親去外婆家報喜回來後,也要張落酒席,頭個小孩出生,有三朝<Zhao>酒。

    三朝酒定在正月初十,外婆家一共來了十多人,挑了六擔,用籮筐挑的,每挑一百斤左右,有雞蛋二百個,小孩衣服十來套,鞋有十來雙,全是手工布鞋,帽子五六頂,這些都是手工制作,帽子上有羅漢<銀羅漢>一種莊飾品,其中還有四擔稻谷,這都是川北的風俗。

    娘家的面子不能丢,無論如何也得漂漂亮亮的備好!初十那天三朝酒席,外婆家來了十多人,男女老少加上挑擔的!父親這邊也備好酒席,在那年月還是擺了五席,也算是有面子!三朝酒一般在生小孩十天内,主要是給産婦提供營養,所以有的五六天就擺三朝酒! 三朝酒當天,熱熱鬧鬧,左鄰右舍都來幫忙。

    當天的主角當然就是大松,酒過三巡,大松被從被窩抱了出來,收拾得工工整整,捆綁得象一粽子,滿月之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