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劝崇祯
關燈
小
中
大
“父皇,弓馬騎射兒臣已經精通,再練也無太大收益,作為儲君,不一定樣樣都要精通,但至少樣樣都會最好,不會也應該有所了解,免得被人蒙騙而不自知,接下來兒臣準備學些别的了。
” “哦?你這話倒是有些意思,樣樣都會,才不會被人蒙騙?可是天下事不知凡幾,哪能樣樣都會啊,皇兒想的太簡單了,不知道你又想學些什麼?”崇祯饒有興趣的問道,最近國事潰爛,讓他心力憔悴,現在能和兒子逗逗樂也極是難得。
“學些什麼先不忙,父皇剛才說天下事不知凡幾,無從全知,這點兒臣倒也贊同,但是,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一個人所接觸的,所要用的,最起碼應該都有了解才好,最好是都會或者精通。
”朱慈烺卻是談笑風生的,侃侃而談。
“哦?哈哈哈...皇後,春哥兒這是準備和我辯論一番呢,好,那朕願聞其詳,靜聽我兒高論。
”崇祯有些忍俊不禁的對着周皇後和田貴妃笑道。
“兒臣不敢,隻是略有心得,請父皇指點。
兒臣蒙學這些年,拖蒙學的師傅找了許多書籍,在閑暇時拜讀,也算是有所得,就以國朝來說吧,我皇明開國至今,以曆兩百七十年。
” “以太祖、成祖為例,皆是馬上君主,要說會些什麼,說來也很簡單,别的暫且不說,就是會用兵、會打仗,所以,手下才會有如此繁多的名将,創下輝煌的戰績。
” “到了正統年間,英宗不知兵,所以有了土木堡之變,後面祖宗大多不知兵,如無戰事,倒也足以守成,如有戰事,戰局就多是一發不可收拾。
” “如四川土司叛亂,朝廷剿了近三十年才得以平複,但是近年西南土司複叛,苦無良策,再比如神宗,一個建奴,越剿越盛,幾十年下來,朝廷耗費巨資,但已然成為大患。
” 此時的崇祯,臉上已經沒有絲毫的笑意,全然一副嚴肅的表情,眼神也略顯陰沉,但朱慈烺并未停下,他倒是沒什麼怕的。
有明一朝,從來還沒有廢太子,連正德這麼混賬都沒事,他這些隻是小意思,他現在隻是想試試能不能勸說崇祯,或者讓他有參政的建議也好。
所以他全然不理會崇祯的臉色,繼續說道:“再說國朝财政,太祖,成祖開國之初,财政全在朝廷掌握,不必多說,到了仁宗、宣宗開始,财政就開始大幅度下滑,但尚能支撐。
” “後面的祖宗也是大多不理财政,國朝财政逐朝下滑,到了神宗,終于出現了一個關心财政,知道過問的,也可能是國朝已然艱難,不得不重視了,不管怎麼說,總之是有所行動了。
” “任用張居正進行财政改革,管理鹽政、礦産,得以讓國朝緩了一口大氣,但就像是剛才所說,在兵道上,卻不盡人意,要不是萬曆朝财政支撐,萬曆三大征和遼東局勢可能更加糜爛,至于接下來的,先帝在...” “夠了,你是不是還想說,先帝和朕也是個不知兵、不理财的昏君,你放肆,你簡直無君無父,這些話是誰教你的,朕要将他滿門抄斬。
”崇祯面沉似水,站起身來呵斥道。
“父皇,沒有人教孩兒這些,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孩兒說這些也不是想指責父皇,隻是想提醒父皇重視财政和兵道而已。
”朱慈烺起身跪地說道。
“這些還要你一個孺子來教朕,朕豈會不知,如今國朝可用之兵,皆得朕之重視,國家财政艱難,朕也加征賦饷,用以周轉,而且多數用之于兵,如何不重視了?” 崇祯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對一個小孩子解釋,可能是被最親近的人誤解,更為難受,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但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儲君、繼承人不理解自己,而且,現在的憤怒,其實多是委屈罷了。
“這正是父皇糊塗的地方,國内流寇何以剿之不盡、殺之不絕?正是拜父皇财政所賜。
父皇說重視兵道,何以為重視?加幾個虛銜?還是派文臣督師?”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像正德一樣,被吊起來打一頓,不過...好像弘治皇帝就正德一個兒子...吧?我的兄弟可不少呢,額...好像玩的有點脫了。
“你...你...逆子,逆子,我...噗...”隻見崇祯氣的面紅耳赤,大聲咆哮幾聲,一口老血噴出,仰面倒在榻上。
“握草,不會吧。
”朱慈烺驚呼一聲,急忙上前查看,崇祯躺在榻上,眼睛半眯無神,嘴裡喃喃不知在念叨些什麼。
周皇後和田貴妃臉色煞白,全然失了方寸,隻是撫着崇祯的胸口順氣。
“王承恩,還愣着幹什麼,着
” “哦?你這話倒是有些意思,樣樣都會,才不會被人蒙騙?可是天下事不知凡幾,哪能樣樣都會啊,皇兒想的太簡單了,不知道你又想學些什麼?”崇祯饒有興趣的問道,最近國事潰爛,讓他心力憔悴,現在能和兒子逗逗樂也極是難得。
“學些什麼先不忙,父皇剛才說天下事不知凡幾,無從全知,這點兒臣倒也贊同,但是,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一個人所接觸的,所要用的,最起碼應該都有了解才好,最好是都會或者精通。
”朱慈烺卻是談笑風生的,侃侃而談。
“哦?哈哈哈...皇後,春哥兒這是準備和我辯論一番呢,好,那朕願聞其詳,靜聽我兒高論。
”崇祯有些忍俊不禁的對着周皇後和田貴妃笑道。
“兒臣不敢,隻是略有心得,請父皇指點。
兒臣蒙學這些年,拖蒙學的師傅找了許多書籍,在閑暇時拜讀,也算是有所得,就以國朝來說吧,我皇明開國至今,以曆兩百七十年。
” “以太祖、成祖為例,皆是馬上君主,要說會些什麼,說來也很簡單,别的暫且不說,就是會用兵、會打仗,所以,手下才會有如此繁多的名将,創下輝煌的戰績。
” “到了正統年間,英宗不知兵,所以有了土木堡之變,後面祖宗大多不知兵,如無戰事,倒也足以守成,如有戰事,戰局就多是一發不可收拾。
” “如四川土司叛亂,朝廷剿了近三十年才得以平複,但是近年西南土司複叛,苦無良策,再比如神宗,一個建奴,越剿越盛,幾十年下來,朝廷耗費巨資,但已然成為大患。
” 此時的崇祯,臉上已經沒有絲毫的笑意,全然一副嚴肅的表情,眼神也略顯陰沉,但朱慈烺并未停下,他倒是沒什麼怕的。
有明一朝,從來還沒有廢太子,連正德這麼混賬都沒事,他這些隻是小意思,他現在隻是想試試能不能勸說崇祯,或者讓他有參政的建議也好。
所以他全然不理會崇祯的臉色,繼續說道:“再說國朝财政,太祖,成祖開國之初,财政全在朝廷掌握,不必多說,到了仁宗、宣宗開始,财政就開始大幅度下滑,但尚能支撐。
” “後面的祖宗也是大多不理财政,國朝财政逐朝下滑,到了神宗,終于出現了一個關心财政,知道過問的,也可能是國朝已然艱難,不得不重視了,不管怎麼說,總之是有所行動了。
” “任用張居正進行财政改革,管理鹽政、礦産,得以讓國朝緩了一口大氣,但就像是剛才所說,在兵道上,卻不盡人意,要不是萬曆朝财政支撐,萬曆三大征和遼東局勢可能更加糜爛,至于接下來的,先帝在...” “夠了,你是不是還想說,先帝和朕也是個不知兵、不理财的昏君,你放肆,你簡直無君無父,這些話是誰教你的,朕要将他滿門抄斬。
”崇祯面沉似水,站起身來呵斥道。
“父皇,沒有人教孩兒這些,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孩兒說這些也不是想指責父皇,隻是想提醒父皇重視财政和兵道而已。
”朱慈烺起身跪地說道。
“這些還要你一個孺子來教朕,朕豈會不知,如今國朝可用之兵,皆得朕之重視,國家财政艱難,朕也加征賦饷,用以周轉,而且多數用之于兵,如何不重視了?” 崇祯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會對一個小孩子解釋,可能是被最親近的人誤解,更為難受,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自己,但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儲君、繼承人不理解自己,而且,現在的憤怒,其實多是委屈罷了。
“這正是父皇糊塗的地方,國内流寇何以剿之不盡、殺之不絕?正是拜父皇财政所賜。
父皇說重視兵道,何以為重視?加幾個虛銜?還是派文臣督師?”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就像正德一樣,被吊起來打一頓,不過...好像弘治皇帝就正德一個兒子...吧?我的兄弟可不少呢,額...好像玩的有點脫了。
“你...你...逆子,逆子,我...噗...”隻見崇祯氣的面紅耳赤,大聲咆哮幾聲,一口老血噴出,仰面倒在榻上。
“握草,不會吧。
”朱慈烺驚呼一聲,急忙上前查看,崇祯躺在榻上,眼睛半眯無神,嘴裡喃喃不知在念叨些什麼。
周皇後和田貴妃臉色煞白,全然失了方寸,隻是撫着崇祯的胸口順氣。
“王承恩,還愣着幹什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