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吴老爷
關燈
小
中
大
過了一會兒,忽然聽到廊間腳步聲響起。
趙鶴年回過神,看向來人。
隻見來人一襲青衫,頭上紮着文士巾,腰間挂着一塊玉佩。
五柳長髯,溫文爾雅,看上去約莫四十餘歲。
身後跟着一個小厮,正是剛剛前去通禀之人。
心想,這人怕就是救起自己的人了。
于是拱手說道,“謝過恩公救命之恩”。
雖說這人不救自己,自己也不一定有危險。
不過他人卻不知道自己的本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恩情。
因此發自内心,語氣也十分誠懇。
“也該小郎君命不該絕,老夫不過恰逢其會”。
中年文士撫着自己的胡須,含笑說道。
趙鶴年引文士進入房中。
中年文士率先開口問道,“小郎君哪裡人士,今年多大年紀?” 趙鶴年回道,“小子姓趙名鶴年,家住鹿鳴山往東十餘裡,今年年滿十二歲。
” 中年文士不禁驚奇,說道,“此地距鹿鳴山尚遠,怎會流落至此?” 趙鶴年于是又搬出那套說辭,回道,“因家慈長年卧病在床,需人參入藥,家中不堪其費,便時常入山采藥,央着過路客商攜帶入山。
一者為家慈尋些藥材,二者也為家中貼補些家用。
此次采藥不慎跌入澗中,恰逢恩公救起,不勝感激”。
中年文士擺了擺手,“小郎君至孝之人,乃是得天之幸”。
趙鶴年又打聽起年月起來,文士答道“如今卻是至明十二年四月初一”。
至明乃是當今天佑國國主在位年号。
心中默算出門已有二十三日了。
又問起這裡到鹿鳴山的路程,得到的消息是約一百四十餘裡。
心中不由盤算,回到觀中至多兩日路程,出來已經日久,于是便有意告辭而去。
口中說道,“感謝恩公盛情,難報萬一。
如今離家日久,挂念家中母親,小子今日便告辭而去,敢問恩公高姓大名,所居何地,小子日後定當回報”。
文士搖了搖頭,說道:“告知你姓名無妨,卻不必談什麼恩情。
老夫姓吳名默字謹言,于上陽郡清華縣中居住”。
接着又說道:“你病情剛好,今日恐不宜趕路,老夫今日替你打點,明日一日再起身行路不遲”。
吳老爺挽留
趙鶴年回過神,看向來人。
隻見來人一襲青衫,頭上紮着文士巾,腰間挂着一塊玉佩。
五柳長髯,溫文爾雅,看上去約莫四十餘歲。
身後跟着一個小厮,正是剛剛前去通禀之人。
心想,這人怕就是救起自己的人了。
于是拱手說道,“謝過恩公救命之恩”。
雖說這人不救自己,自己也不一定有危險。
不過他人卻不知道自己的本事,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恩情。
因此發自内心,語氣也十分誠懇。
“也該小郎君命不該絕,老夫不過恰逢其會”。
中年文士撫着自己的胡須,含笑說道。
趙鶴年引文士進入房中。
中年文士率先開口問道,“小郎君哪裡人士,今年多大年紀?” 趙鶴年回道,“小子姓趙名鶴年,家住鹿鳴山往東十餘裡,今年年滿十二歲。
” 中年文士不禁驚奇,說道,“此地距鹿鳴山尚遠,怎會流落至此?” 趙鶴年于是又搬出那套說辭,回道,“因家慈長年卧病在床,需人參入藥,家中不堪其費,便時常入山采藥,央着過路客商攜帶入山。
一者為家慈尋些藥材,二者也為家中貼補些家用。
此次采藥不慎跌入澗中,恰逢恩公救起,不勝感激”。
中年文士擺了擺手,“小郎君至孝之人,乃是得天之幸”。
趙鶴年又打聽起年月起來,文士答道“如今卻是至明十二年四月初一”。
至明乃是當今天佑國國主在位年号。
心中默算出門已有二十三日了。
又問起這裡到鹿鳴山的路程,得到的消息是約一百四十餘裡。
心中不由盤算,回到觀中至多兩日路程,出來已經日久,于是便有意告辭而去。
口中說道,“感謝恩公盛情,難報萬一。
如今離家日久,挂念家中母親,小子今日便告辭而去,敢問恩公高姓大名,所居何地,小子日後定當回報”。
文士搖了搖頭,說道:“告知你姓名無妨,卻不必談什麼恩情。
老夫姓吳名默字謹言,于上陽郡清華縣中居住”。
接着又說道:“你病情剛好,今日恐不宜趕路,老夫今日替你打點,明日一日再起身行路不遲”。
吳老爺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