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买自行车 下

關燈
    剩下幾人一看,三大巨頭都表示要買,氣氛也到這了,無非就是大半年的工資,買了之後,好處還那麼多,買吧。

     最後又商量了一下,關于負責盯國産飛鴿到貨的這個重任,直接就被劉海中愉快的攬了過去。

     “既然商量好了,大家夥也該上班去了。

    ”易中海大手一揮,帶着院裡的人呼呼啦啦出了垂花門。

     賈東旭臨走前,偷摸的轉過身對着劉平安豎起個大拇指,劉平安則是對他點頭笑了笑。

     “平安,你等我一下,我去拿錢。

    ” 閻埠貴還沒忘記剛才溜車的事,直接跑回屋裡拿錢去了。

     不一會,閻埠貴從屋裡跑了出來,把錢往劉平安懷裡一塞,推着自行車就跑了出去。

     剛才還滿院子的人,現在隻剩下了自己,95号院易中海這批年齡的工人,算是苦盡甘來,趕上好時候了。

     1950年東三省開始工人定級,一年後,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的推動下,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行政區,也先後實行了各自适宜的八級工資制試點。

     比如四九城第一機床廠,實際最早在1951年下半年開展,第二年基本完成定級。

     很多政策都是先在某地區或某企業試行,在逐步推進,沒問題後,最後出台文件全華夏整體統一推進,所熟知的1956年實行八級工制度,其實很多地方或工廠早已展開。

     所以在1957年以前參加定級的工人,工資一般都很高,因為那時候七級、八級工沒有名額限制,審核機制也沒有後來那麼嚴。

     特别是1952、1953年參與定級的,手上有一定技術的工人基本每年都能連着升級,三年學徒工出來有可能是一級工,不過更多的是二級、三級工,一到三級都是廠子裡考核,四級以上都是由勞動部的有關部門來考核了。

     30歲上下有可能是五級工,也有可能是八級工,并不稀奇。

    一個萬人大廠,當時的八級工大概有一百大幾十号人,參考孫紅雷主演的年代劇《大工匠》,裡面有介紹。

     到了1958年,這批高級工正當年,工人在連續升級顯然不可能了,四級工以下還好說,在往上就極其困難了,開始限制名額,加強技術考核、年限要求等等。

     到了1963年勞動部下發了《關于一九六三年職工升級若幹具體問題的通知》,到了1965年更是暫停升級,以至于到了七八十年代,造成八級工奇缺無比,病逝的加上退休的,隻有減量沒有增量,後來返聘了一些。

     傻柱和同年齡的工人相比,外快不算,工資基本是墊底的存在,賈東旭上牆的時候,不管易中海在怎麼壓制,他至少也是一個五級工,從原劇中賈家的擺設就能看出生活不錯,書架上一排的書,縫紉機、收音機、台燈等等。

     秦淮茹就有點倒黴了,她情商、智商都可以,家裡牆上更是有一張她參加勞動競賽的勞模獎狀,可惜評級停了,工資隻能拿27.5。

     ........ 劉平安收回思緒,索性也不回屋了,直接去了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