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安排工作 下

關燈
    粉絲炖豬肉,人手兩個雜糧餅子,狼吞虎咽吃了起來,一盆菜很快見底。

     吃過午飯,衆人人開始去看房子,劉平輝分的房子在福祥胡同,其餘三人分别在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南鑼鼓巷3号。

     有李洋跟着,幾個大雜院的住戶倒也沒問東問西,這四套房子還能撐上幾年,到時候還是得修,劉平安也沒打算管,不能什麼事都由他來。

     房子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扯了蛋的大跨步。

     下午看完房子李洋就回軋鋼廠了,劉平安和劉秀娥陪着四人又去買了一些生活用品。

     “平輝哥,你們進廠之後,多用點心學習技術,平時多讨好下師傅,人家才能教你們些真東西。

    ”眼看忙的差不多了,劉平安對着四人說道。

     “平安你就放心吧,在家的時候,爺爺都有交代。

    還有,沒結婚前,以後工資讓大姑保管,他每個月會送一次糧食過來。

    ”劉平輝手裡提着暖壺、搪瓷缸、搪瓷盆一些生活常用品,笑道。

     這玩意早就有了,1916年盛海開設了華夏第一家搪瓷廠。

     劉秀娥笑了笑,道:“行,那大姑就幫你們存着了,進廠以後可要用心學。

    ” 既然大爺爺這樣說了,大姑也沒反對,劉平安自己更不會說什麼。

    自從他爺爺離開之後,老家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是大爺爺操心。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沒結婚前,工資一般都是上交,若是放在後世,别說這種遠一層的姑姑,就是親爹親娘,也不想交給他們。

     三年學徒工也沒多少工資,一般每月也就小十幾萬,估計等到今年六月末頒發第一部《華夏工會法》,工人階級漸漸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很多福利得到了保障,學徒工的工資也會随之上漲一些,每個地區會有差異。

     這時代的工廠,由于曆史的原因,識字率不高,大師傅也少,幫工和學徒工占很大比例。

     比如,1950年初,石景山鋼鐵廠的599名青工中,領班僅占全體青工的0.6%,特殊技工占3.6%,普通技工占33%,而幫工卻高達36%,小工占26%,學工占0.8%。

     解放前的盛海大隆機器廠中,學徒一直占70%左右,而當時老師傅為了保持自己的飯碗,不僅把好手藝留一手,就是一般手藝也并不認真教給學徒。

     奉天機器廠3個分廠的1060名青工中,徒工就占了36.3%。

     随着《工會法》的推出,青年團、工會等組織開始建立,幫工和學徒工的地位驟升,但師傅的技術保守思想仍舊濃厚。

     有的師傅也不問徒弟技術學會了沒有,隻是希望趕快将徒弟送走完事,認為繼續保持關系對自己是一個負擔。

     而有的學徒則無法無天,認為解放了,翻了身,師傅管不着了,有些工廠甚至師徒間還存在着互相不理的現象。

     老工人和青工間的思想隔膜與緊張關系,嚴重影響着學徒培養的質量及效率,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嚴重問題。

     喜歡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請大家收藏:()四合院:火紅年代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