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吗?
關燈
小
中
大
連着兩次小的改變,都讓朱元璋爽到了,吃到了甜頭,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改變的決心。
這段時間朱辰不在,所以朱元璋現在的重心就放在了新組建的織造局上,他倒想要看一看,一枚小小的飛梭,究竟能引起什麼樣的改變。
其他時間,朱元璋除了和往常一樣處理朝政以外,還認真的去鑽研朱辰給的幾本書,《馬哲的基本原理》和《資本論》。
《馬哲的基本原理》前面部分主要是講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這個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些朱辰都已經講過,所以朱元璋基本上都已經能看懂了。
後面部分主要是資本主義生産的本質和基本規律,這他就開始看不懂了。
而《資本論》他就更看不懂了。
他隻知道這《資本論》主要是對資本世界的論述,對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讨,試圖去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與《馬哲的基本原理》的後半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隻不過《資本論》講得更加的細緻入微,而《馬哲的基本原理》則是綱領性的概括。
這兩本書有着十分密切的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同根同源。
朱元璋看不懂索性就不看了,等朱辰回來,再去請教就是了…… …… 在劉基的籌備下,新的織布局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其實也簡單。
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不過就是打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然後找個場地,再招一些工人就基本完事了。
不過朱元璋并沒有選擇以朝廷的名義來開這個織造局,所謂的織造局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織布廠,而且還是生産最普通的棉布,對于偌大一個朝廷而言,實在是有些寒碜,所以他選擇暫時将織布廠挂在劉基的名下。
“皇上,您請!” 劉基把朱元璋帶到了位于城南聚寶門外的織布廠。
朱元璋下了馬車之後,便看見位于一處廠房,這裡原本是磚廠,是當時建築京城城牆的時候用來制磚用的,城牆建成後這裡自然而然就被棄用了,現在被劉基改造成為織布廠,倒也合适。
場地寬闊,而且還有倉庫。
跟着劉基進入工廠内,隻見一間原本很大的磚廠已經改造成了織布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整齊擺放,一百多劉基招來的熟練織布工正在緊張的作業當中。
咔嚓!咔嚓! 織布機運轉的聲音不絕于耳,一百多工人正熱火朝天的忙碌着。
看得出來,他們已經習慣了改良過的織布機,其實織布機的變動不算大,所以他們适應起來并沒有什麼難度。
改良過後的織布機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一寸寸布匹不斷地被生産出來。
工人們也知道是東家帶大人物來參觀了,所以工作得更加的賣力。
一旁已經堆放着生産出來的布料,布幅比市面上的要大不少,幾名工人正在整理,即将送入倉庫中儲存…… 一套簡單的流水線下來,朱元璋看得倒是頗為滿意。
他能感受到與小手工作坊的不同,但其實這樣的生産在國營的織造局裡并不稀奇,在江甯織造局,分工比這裡還要細得多。
“這些工人每日多少工錢?” “五十文。
” “五十文?好像比市面上的要貴一些。
” “是比市面上的要貴一些,市面上的工價在三十文上下,但是我們這個織布廠是新開的,很多熟練的長工不願意來,所以隻能提高一些工價。
”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于這點倒是沒有太多異議,因為他堂堂一國之君當然不會和那些長工去計較這點工錢,而且他開這個織布廠就沒想着要靠這個賺錢什麼的,更多的是試驗的性質。
“現在一天能産多少布?” “熟練的工人一天能織四匹布,稍次的能織三匹,平均下來大約一人有三匹半,所以,每天産布三百五十匹上下。
” “那這些布打算怎麼賣?” “臣計劃自個賣,現在市面上的标布一般賣兩百五十文錢一匹左右,但咱們的布量大,所以
這段時間朱辰不在,所以朱元璋現在的重心就放在了新組建的織造局上,他倒想要看一看,一枚小小的飛梭,究竟能引起什麼樣的改變。
其他時間,朱元璋除了和往常一樣處理朝政以外,還認真的去鑽研朱辰給的幾本書,《馬哲的基本原理》和《資本論》。
《馬哲的基本原理》前面部分主要是講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這個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些朱辰都已經講過,所以朱元璋基本上都已經能看懂了。
後面部分主要是資本主義生産的本質和基本規律,這他就開始看不懂了。
而《資本論》他就更看不懂了。
他隻知道這《資本論》主要是對資本世界的論述,對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讨,試圖去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與《馬哲的基本原理》的後半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隻不過《資本論》講得更加的細緻入微,而《馬哲的基本原理》則是綱領性的概括。
這兩本書有着十分密切的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同根同源。
朱元璋看不懂索性就不看了,等朱辰回來,再去請教就是了…… …… 在劉基的籌備下,新的織布局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其實也簡單。
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不過就是打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然後找個場地,再招一些工人就基本完事了。
不過朱元璋并沒有選擇以朝廷的名義來開這個織造局,所謂的織造局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織布廠,而且還是生産最普通的棉布,對于偌大一個朝廷而言,實在是有些寒碜,所以他選擇暫時将織布廠挂在劉基的名下。
“皇上,您請!” 劉基把朱元璋帶到了位于城南聚寶門外的織布廠。
朱元璋下了馬車之後,便看見位于一處廠房,這裡原本是磚廠,是當時建築京城城牆的時候用來制磚用的,城牆建成後這裡自然而然就被棄用了,現在被劉基改造成為織布廠,倒也合适。
場地寬闊,而且還有倉庫。
跟着劉基進入工廠内,隻見一間原本很大的磚廠已經改造成了織布廠,一百台改良過的織布機整齊擺放,一百多劉基招來的熟練織布工正在緊張的作業當中。
咔嚓!咔嚓! 織布機運轉的聲音不絕于耳,一百多工人正熱火朝天的忙碌着。
看得出來,他們已經習慣了改良過的織布機,其實織布機的變動不算大,所以他們适應起來并沒有什麼難度。
改良過後的織布機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一寸寸布匹不斷地被生産出來。
工人們也知道是東家帶大人物來參觀了,所以工作得更加的賣力。
一旁已經堆放着生産出來的布料,布幅比市面上的要大不少,幾名工人正在整理,即将送入倉庫中儲存…… 一套簡單的流水線下來,朱元璋看得倒是頗為滿意。
他能感受到與小手工作坊的不同,但其實這樣的生産在國營的織造局裡并不稀奇,在江甯織造局,分工比這裡還要細得多。
“這些工人每日多少工錢?” “五十文。
” “五十文?好像比市面上的要貴一些。
” “是比市面上的要貴一些,市面上的工價在三十文上下,但是我們這個織布廠是新開的,很多熟練的長工不願意來,所以隻能提高一些工價。
”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于這點倒是沒有太多異議,因為他堂堂一國之君當然不會和那些長工去計較這點工錢,而且他開這個織布廠就沒想着要靠這個賺錢什麼的,更多的是試驗的性質。
“現在一天能産多少布?” “熟練的工人一天能織四匹布,稍次的能織三匹,平均下來大約一人有三匹半,所以,每天産布三百五十匹上下。
” “那這些布打算怎麼賣?” “臣計劃自個賣,現在市面上的标布一般賣兩百五十文錢一匹左右,但咱們的布量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