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究竟强到什么程度

關燈
    紫禁城,奉天殿。

     雖然天已經黑了,但是洪武朝三品以上大臣還是第一時間聚集到了這裡,許多人甚至連晚飯都還沒得吃。

     不過他們都已經習慣了。

     朝廷一旦有什麼急事要事,加個班,開個晚朝也是經常有的事。

     隻不過…… 不知道這一次皇上這麼着急召他們來,是有什麼急事要事? 他們到的時候,皇上還沒有到。

     所以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是互相之間低聲的議論紛紛。

     “皇上駕到!” 随着一個尖聲響起,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

     隻見朱元璋在朱标的陪同下,走上高台上的龍椅坐下,而朱标則是站立一旁。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群臣行禮。

     “都起來吧。

    ” 朱元璋讓群臣起來後,也不啰嗦,開門見山道:“咱叫你們過來,是想宣布一件事,昨日商讨的對付倭寇之策作廢。

    ” ??? 話音落下,舉殿皆是問号。

     昨天商議得好好的,無論是皇上自己,還是群臣都對那個方案沒有什麼異議。

     怎麼才過了一天就作廢了? 朝令夕改? 亦或是皇上有更好的策略? 昨天提出朝廷加強海防,民間片闆不得入海政策的胡惟庸再一次站了出來:“皇上,莫非您有更好的對策?” 朱元璋點了點頭。

     果然。

     群臣露出恍然的神色。

     不過昨日的防守之策已是極好,皇上還能有更好的對策?究竟是什麼樣的對策? 群臣一時間無人想得明白。

     也正因為此,所有人都露出疑惑兼好奇的神色。

     “還請皇上示下。

    ” “打!” 朱元璋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讓舉殿的大臣都聽懵了。

     這是什麼意思? 打擊倭寇嗎? 可是昨天不是說了嗎,倭寇多以小隊遊擊的形式出現,打擊的難度巨大,若是大軍壓境,又過于小題大做,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償失。

     左相楊憲被廢,現在朝廷的左右丞相隻剩下李善長一個右相,李善長年事已高,有了歸隐之心,所以也漸漸的有些躺平的姿态,不過這一次李善長倒是站了出來: “皇上,您說的打,是出兵剿寇的意思嗎?” 朱元璋點頭。

     李善長帶着幾分不解的皺眉道:“可是皇上,胡惟庸昨日已經分析過了,這倭寇不好對付啊,不如防守來得實在,還請皇上三思啊!” “是啊。

    ” “小小倭寇,如倉廪之鼠,危害有限,興師動衆滅之,得不償失,不如防守啊。

    ” 群臣也是紛紛附和。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也和他們差不多一樣的想法。

     但是去了一趟書店,他的想法完全被颠覆了。

     一是倭寇絕非危害有限,如不及時滅之,日後滿倉廪都是将士倉鼠。

     二是滅倭寇不一定就非得興師動衆,依靠當地的政府和百姓便可滅之。

     不過這個時候,朱元璋并不打算舌戰群儒,說服群臣,他隻需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就行了。

     “咱意已決,無需多言。

    ” 朱元璋的話,讓整個朝堂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這就是封建社會特有的君主集權制,君主的話便是一言九鼎,不可撼動。

     就像前不久的封王戍邊之策,縱然有臣子冒死進谏,最終還是不可阻擋的推行了。

     朝綱獨斷,并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而且從皇上簡潔的語言就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已經下定了決心,并沒有打算與群臣商議,隻是宣布一聲。

     他們還是搞不懂,究竟是誰給了皇上那麼大的決心? 既然這樣,那一切還是要等事實來說話,一旦剿寇達不到預期的目标,他們這才能有話可說。

     “李文忠。

    ” “臣在。

    ” 李文忠出列。

     群臣側目看向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兼養子,三十二歲便被封為曹國公,但是他可不是僅靠朱元璋的關系,他在大明的建國的過程中可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李文忠聰穎好學,頗有學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