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二房没肉吃

關燈
     林老太一眼瞪過去:“不幹活,别說肉了,野菜糊糊都别想吃一口!” 嚴氏當即悻悻然閉了嘴。

     一夜一晃而過,很快迎來了第二日。

     老林家出動了一家老小去田裡收割小麥。

     而見到又有人帶頭收小麥,一直持觀望态度的村民,有不少人人也坐不住了,跟着收起了小麥。

     林家這邊,請假回來的林善行,雖然沒趕上收割的活兒,但還是有其他活兒可以幹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今日的任務,便是要給小麥脫粒。

     這個時代沒有脫粒機,小麥脫粒那就隻能全靠摔。

     之前當餐桌的那塊大石頭被重新擡了出來,上面綁了一個小闆凳,這便算是脫麥粒的工具了。

     林善言和楊大桃是脫麥粒的主力軍,隻見二人一左一右站在石塊前,雙手緊握着一捆小麥,然後舉過肩胛,從側面用力砸向石塊上的小闆凳。

    砸完後,用力抖一抖,無數麥粒便自行脫落下來,灑了一地。

     任芸還從未幹過這種活計,便跟着學了一學。

     等真上手一試,才發現還挺不容易的。

    瞧着是一摔一抖貌似很簡單,但其實很考驗力氣和技巧的。

     力氣小了,麥粒就脫不下來力氣重了,麥穗就容易斷了。

    而且砸的時候還要注意變換角度,讓麥子各個部位都能均勻受力,這樣,麥粒才能脫幹淨了。

     而且相比晴天幹燥的麥子,這種潮濕的麥粒更難脫下來,往往要反複幾次,才能脫好一捆小麥。

     林善言和楊大桃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自然做得得心應手,速度也是極快。

     其次做得好的,便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書、幹活兒有限的書生林善行和年紀小的林善舉。

     而任芸,則是脫粒脫得最慢的那個,當之無愧的弱雞。

     任芸覺得真不怪她,誰讓原身這個身子如此笨拙,不僅不方便幹活,還幹不久就氣喘籲籲的。

     于是幾個小的便幹脆把給小麥脫粒的事給攬下來了,而自家後娘,則被他們“趕”出去采楊樹枝了。

     任芸無奈地接受了這個差事,穿上雨衣,便出了門。

     村裡的楊樹有不少,基本走不了多遠就能瞧見好幾棵。

     任芸折楊樹枝時,已經有不少村民也在折了。

    那些人瞧見任芸,頭一次沒有撞見瘟神似地避開,反而都朝她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任芸自然是禮貌地一一回以了微笑。

     不知不覺,任芸便折了一背簍的楊樹枝,看着也不少了,便背回了家。

     到家時,脫下來的麥粒已經成堆了,看着金燦燦的,讓人不經有一種豐收的喜悅。

     任芸也沒閑下來,直接開始處理麥堆了。

    她把采回來的楊樹枝,均勻地塞進了麥堆裡,然後用大油布給蓋上密封起來。

     其實正常給麥子脫粒後,還要揚塵去雜的,這就要是晴天,還得是有風的天氣,風越大越好。

     但如今是陰雨天,實在條件有限,便省去了這一步,直接連帶着灰塵和麥雜一起密封保存起來了。

     林善行從他人嘴裡得知了這保存小麥的法子居然是自家後娘提供的,不禁然對任芸又有些另眼相看。

     沒想到先前從不下田幹活兒的後娘,竟然也懂農事的,甚至還會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法子。

     林善行本就擔心梅雨季毀了家裡的莊稼,也曾經為如何保存濕小麥發愁呢,現在好了,總歸是有了機會挽救家裡的收成了。

     一家人分工合作,忙活得熱火朝天。

    雖然隻有三畝地的小麥,但也讓一家人從天亮忙到了天黑。

     望着堆成一個大堆的小麥,衆人眉眼都不覺舒展開了,雖說苦點累點,但還是值得的。

     “今年的小麥收成還不錯,隻要能保存下來,那就可以算的上是大豐收了。

    ”林善言望着麥堆笑道。

     不枉他這半年的起早貪黑,總算是有收獲了。

     任芸對豐不豐收的沒多大海綿,隻随口問了句家裡這堆小麥能有多重。

     “大約有一千斤吧。

    ”林善言估摸着說道。

     聽到這個數字,任芸卻驚訝了。

     一千斤?那也就是一噸。

     聽上去像不少的,但算下來,畝産隻有三百多斤! 要知道,在前世,小麥的畝産正常都是八百甚至過一千斤的。

     也就是說,如今的小麥畝産,隻有前世的三分之一? 而且這還算是大豐收的狀态下! 她知道古代種植技術是不發達,但沒想到竟然差距如此之大…… 喜歡一品農門惡婆婆請大家收藏:()一品農門惡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