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初见和珅

關燈
    咱上文書說道,我們這一行人在江南地界四處奔走,仔細地查看旱情,與地方百姓并肩作戰,齊心協力抗旱,也算是有了些許成效。

     當我們曆經千辛萬苦趕到福建地區時,竟意外地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原來是福建廣東交界處的南澳鎮,總兵甘國寶帶領着百姓抗旱,已經初步取得了顯着成效。

    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當即馬不停蹄趕往南澳鎮,一心想着去取取經,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甘國寶,字繼趙,号和庵,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出生在福建福州。

    甘國寶自幼聰穎,年僅14歲就踏入泮宮求學。

    因鄰村的一些惡少時常欺負他,年少的甘國寶氣憤不已,便毅然決然地投拜到武舉人林殿魁門下為徒。

    十八歲的甘國寶已然出落成文武兼備、身材魁梧的青年。

     雍正七年,甘國寶在武舉考試中嶄露頭角;雍正十一年,更是高中武進士,在會試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殿試二甲八名,随後被授予禦前侍衛一職。

    乾隆三年,他擔任領侍衛内大臣,不久後便外放任職,擔任廣東右翼鎮标中軍遊擊。

     乾隆十六年,甘國寶被授任湖廣洞庭協副将。

    到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期間,他又先後在貴州威甯、江南蘇松、浙江溫州以及閩粵南澳擔任總兵。

     經過一番詳細的了解才知道,南澳鎮雖地處南方海域,但也未能幸免于這場嚴重的旱災。

    自從旱情開始蔓延,鎮總兵甘國寶便心急如焚。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甘國寶召集了麾下的官兵說道:“諸位!如今旱災如同兇猛的野獸,在我們的土地上肆虐,百姓們正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随後,他的話鋒陡然一轉,語氣中帶着一絲決然:“我決定,捐出我這數月的俸薪,用來購置糧食,赈濟受苦受難的百姓!” 他手下的官兵們聽到甘國寶的這番話,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被總兵大人的大義所感染,紛紛高聲響應号召捐錢捐物,共抗旱災。

     甘國寶先是派人四處奔波,租賃船隻,然後又親自挑選精壯的官兵,組成一支購糧隊伍。

    經過一番艱苦的南北奔波,終于艱難地弄到了一大批糧食。

     當裝滿糧食的船隻緩緩靠岸時,碼頭上的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那歡呼聲中,充滿了對生的希望和對甘國寶的感激之情。

     在甘國寶有條不紊地指揮下,那一袋袋救命糧食被運到鎮上的各個赈災點,解決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百姓們領到糧食的那一刻,眼中充滿了對甘國寶感激的淚花。

     在那些日子裡,甘國寶每天都奔波在赈災一線。

    他親自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災情,仔細詢問百姓們的疾苦。

    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他的帶領下,南澳鎮的百姓們總算熬過了這場旱災最艱難的時刻。

    盡管南方大地的旱災仍在持續肆虐,但在甘國寶的守護下,南澳鎮卻如同黑暗中的一座燈塔,有了一絲生機與希望。

     當我們将這一切了解清楚後,内心被甘國寶的行為深深感動。

    于是,我們一刻也不敢耽擱,直接趕到了他的總兵府。

     我們來到總兵府門口,恭恭敬敬地遞上行文。

    門口的守衛一看我們是欽差,頓時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飛奔進去通知總兵副将。

    不一會兒,總兵副将匆匆趕來,滿臉笑容地将我們迎到了總兵府正堂。

    副将告訴我們,甘國寶總兵此刻正在下面視察百姓抗旱自救情況,他這就去找回總兵,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

     劉墉一聽,立刻制止了那位副将,他表示,不必興師動衆,大家都是為了百姓做事,無需這些繁文缛節。

    随後,劉墉打聽到了甘總兵目前所在的位置,便帶着我們一起直接前往現場去見甘總兵。

     當我們趕到現場時,隻見一個官袍上滿是泥土的50歲左右的精壯漢子,正彎着腰,滿頭大汗地幫助百姓在田裡勞作。

    聽到副将的呼喊聲,他才直起身子,擡起頭,看到了我們。

     他看到我們後,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随即三步并作兩步就到了我們跟前。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官袍,然後向劉墉、紀曉岚恭敬地施禮說道:“不知上差駕到,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劉墉趕忙上前,雙手攙扶住甘國寶,微笑着說道:“甘大人心系百姓,不辭勞苦!何罪之有啊!倒是我們冒昧打擾,才是罪過呀!” “隻聽說皇上派出了多路欽差到各地巡察災情。

    不想,派到我們這個小地方的欽差是你劉墉劉大人!實乃幸事!實乃幸事呀!走走走,随我回總兵府,你我要好好唠上一唠!”甘國寶看到我們,臉上洋溢着熱情的笑容,那模樣就好像見到了多年不見的親人似的。

     回到總兵府,衆人按照賓主之禮分坐兩旁。

    甘國寶命人上茶,然後輕輕歎了口氣,感慨道:“劉大人,此次旱災來勢洶洶,猶如猛獸一般,若不是我等全力以赴,這南澳鎮的百姓不知要遭受多少苦難。

    ” 劉墉微微點頭贊許道:“甘總兵一心為民,實乃百姓之福。

    我等此次前來,也是為了學習您的抗旱之法,好将這些寶貴的經驗推廣至其他受災之地,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紀曉岚也在一旁接過話茬:“是啊,甘總兵,您快給我們講講這其中的門道,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了。

    ” 甘國寶看了看紀曉岚,臉上露出一絲疑惑的神情,轉而問劉墉:“劉大人,這位是……?” 劉墉趕緊笑着介紹道:“這位是上屆進士紀昀紀曉岚是也!他才華橫溢,可是咱們朝廷的大才子啊!” “哦——!原來這就是皇上禦批的紀曉岚紀大煙袋?!失敬失敬!”甘國寶帶着驚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紀曉岚,接着笑着說:“我說這位怎麼拿着個這麼長黃澄澄、金燦燦的長煙袋鍋呢!” 紀曉岚聽了,趕緊擺了擺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不敢不敢!想不到這惡名能傳到這萬裡之遙,實屬慚愧!實屬慚愧!” 甘國寶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然後緩緩地說起了他帶領災民自救的話題:“其實也無甚特别的妙法,不過是上下一心,想盡辦法罷了。

    首先,要安撫民心,讓百姓們知道朝廷不會抛棄他們,始終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隻有百姓們心裡踏實了,才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再者,就是組織人力尋找水源,能挖井的地方就挖井,能引流的地方就引流。

    這水源可是百姓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