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木匠
關燈
小
中
大
王老爹無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東北漢子,可就是這個普通的東北漢子,讓王林體會到了有父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王林不記得自己有沒有見過自己親爹,可他想,或許自己親爹也不會如王老爹一般給自己溫暖。
雖然他的面貌呈現的是十五六歲的模樣,可王林知道自己絕對不止這個歲數。
随着王老爹回家後,王林的癡症在慢慢恢複,剛開始還不知道怎麼用筷子,吃東西隻會用手抓着狼吞虎咽。
是王老爹抓着他的手細心教導,王林才學會了吃飯要用筷子。
衣服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穿、怎麼脫,也是王老爹手把手帶着,才學會了自己穿、脫衣服。
有一次去村裡,見别人家的孩子會被自家爹架在脖子上,王林隻是在旁邊看着,被王老爹發現了,回去的時候王老爹硬是要背他,還和他說:“林子啊,你也長大了,爹我架不動你,但爹背得動!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林子也會有!” 王林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隻知道自己當時的眼眶是酸澀的——我好似,真的有了父親。
回了家,已經能穩當走路的王小妹跌跌撞撞跑過來,看着被背回來的王林可可愛愛的歪着頭,舉着小拳頭要把自己攥着的糖果給他。
小家夥不知道哥哥為什麼會被爹背回來,隻是看見自己哥哥紅紅的眼眶,以為他哭了,所以要用自己最喜歡的糖果去安慰他。
被安慰的王林也不知道自己被安慰了,小家夥給他他就吃了,吃完抱着小家夥去竈台邊生火,等王老爹做飯。
王林雖然不愛說話,平時也總是發呆,一副傻呆呆的模樣,可王林學東西是真的很快。
在王老爹帶他回來的第一天,他就學會了如何給竈台生火,自那之後竈台的火就一直是他在生。
後來認得路了,他還接過了撿柴火的活。
平常王老爹出門采藥,也是他給自己還有王小妹做飯。
王林做飯隻能說熟了,好吃不好吃的另說,所以每次王老爹要出門采藥,王小妹都抱着王老爹的腿不撒手——哥哥做飯是真的難吃! 每當這時候,王老爹總是哈哈笑着拍拍王林的肩,再安慰的摸摸王小妹可可愛愛的小腦袋。
王林會說話,但他不愛說。
王老爹和他說話的時候雖然得不到語言上的回應,卻能得到他行動上的回答。
王小妹不會說話,卻很愛說。
哪怕王老爹沒找她說話,也能得到稚嫩的叽叽喳喳……就是聽不懂╮(??ω??)╭。
王小妹學會的第一個詞是“哥哥”,雖然從她的小嘴裡吐出來像是“咯咯”的雞叫聲,但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從王林和王小妹到王家後,這個建在半山腰的小院子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這個小院原本是王老爹娶媳婦的時候建得,當時想着至少要生三個孩子所以特意建得大了一些。
隻是後來媳婦難産死了,孩子三歲那年也沒了。
王老爹後來也沒有再娶,這院子裡的幾間屋子也就東屋有王老爹住着,其他屋子都空着。
院子裡有東西兩個大屋,兩個大屋旁邊各有一個耳房,耳房邊上還各有一個下屋,能住人的統共有六間。
竈台在兩個大屋中間的堂屋,除屋子外前後還各有一大片用圍牆圍起來的院子,這是王老爹平常采藥回來晾曬的地方。
本來這個大院子該是菜地的,隻是王老爹家裡就自己一個,平常還多是在山上跑,沒有照顧的時間,就改成晾藥的地了。
自從王老爹帶着王林和王小妹回來後,這幾間空着的屋子也是有自己的作用了。
像東屋邊的耳房就被改了改,變成了王小妹的遊樂園,裡頭有許多王老爹在集市上買的小玩具,還有王林自己動手做的小木馬之類的。
王老爹也是帶着王林去了一次集市才知道,原來自己這個白來的傻兒子還會做木工,還做得不比經年的老師傅差。
當時王老爹想着自家添丁進口了,自己原本用的小桌子就不夠用了,得換一張大一點的桌子才坐的開,就去找了木匠要做一張桌子。
那木匠當時正忙着呢,就讓王老爹自己挑一張桌子,到時候找他結賬就行。
王老爹哪裡懂得怎麼挑桌子?他自己用的小桌子都是随便一個樹墩子。
娶妻的時候王老爹的家底還算厚,家裡的家具齊全的很,隻是後來為救孩子都給賣了。
原本連院子都要賣了,隻是那孩子在院子賣了之前就沒了,院子也就留下了。
這才有了王林和王小妹的容身之所。
孩子沒了以後王老爹也沒再買什麼家具,一直都是湊合着過。
桌子就是一個樹墩子,凳子就是林子裡随便撿的石頭塊,碗筷也就一副,還是自己用木頭削的。
采藥人的賺錢不能說簡單,畢竟要漫山遍野的跑,去找藥材。
可也實在算不上難,有時候運氣好找到什麼值錢的藥材,一次就能賺夠一家一年的嚼用。
王老爹在親緣上運氣不好,可在采藥這事上的運氣可沒話說。
自從婆娘孩子沒了之後,他每次總能找到些值錢的藥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不僅找到了值錢的藥材,還總能全須全尾的回來,是遠近聞名的采藥人。
那些收藥材的鋪子基本都認識王老爹。
有些心眼多的,還派人跟着王老爹,就是想知道他在哪裡找到的藥材,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不過王老爹每次去的地方都不一樣不說,還都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那些跟在他後頭的人被大蟲叼走幾個以後就沒有人願意跟着他了。
賺錢是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小命,王老爹能在深山裡來去自如,那賺錢就是人家本事,自己沒這個本事,還是不要眼紅人家能賺錢的好。
王老爹挑不來桌子,隻知道要買結實的,看見張桌子就上手晃晃。
誰成想,運氣不好,晃的第一張桌子就直接散架了。
那木匠鋪子的木匠當時表情就變了。
那桌子不是木匠自己的,而是一位老顧客寄存在木匠
王林不記得自己有沒有見過自己親爹,可他想,或許自己親爹也不會如王老爹一般給自己溫暖。
雖然他的面貌呈現的是十五六歲的模樣,可王林知道自己絕對不止這個歲數。
随着王老爹回家後,王林的癡症在慢慢恢複,剛開始還不知道怎麼用筷子,吃東西隻會用手抓着狼吞虎咽。
是王老爹抓着他的手細心教導,王林才學會了吃飯要用筷子。
衣服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穿、怎麼脫,也是王老爹手把手帶着,才學會了自己穿、脫衣服。
有一次去村裡,見别人家的孩子會被自家爹架在脖子上,王林隻是在旁邊看着,被王老爹發現了,回去的時候王老爹硬是要背他,還和他說:“林子啊,你也長大了,爹我架不動你,但爹背得動!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林子也會有!” 王林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隻知道自己當時的眼眶是酸澀的——我好似,真的有了父親。
回了家,已經能穩當走路的王小妹跌跌撞撞跑過來,看着被背回來的王林可可愛愛的歪着頭,舉着小拳頭要把自己攥着的糖果給他。
小家夥不知道哥哥為什麼會被爹背回來,隻是看見自己哥哥紅紅的眼眶,以為他哭了,所以要用自己最喜歡的糖果去安慰他。
被安慰的王林也不知道自己被安慰了,小家夥給他他就吃了,吃完抱着小家夥去竈台邊生火,等王老爹做飯。
王林雖然不愛說話,平時也總是發呆,一副傻呆呆的模樣,可王林學東西是真的很快。
在王老爹帶他回來的第一天,他就學會了如何給竈台生火,自那之後竈台的火就一直是他在生。
後來認得路了,他還接過了撿柴火的活。
平常王老爹出門采藥,也是他給自己還有王小妹做飯。
王林做飯隻能說熟了,好吃不好吃的另說,所以每次王老爹要出門采藥,王小妹都抱着王老爹的腿不撒手——哥哥做飯是真的難吃! 每當這時候,王老爹總是哈哈笑着拍拍王林的肩,再安慰的摸摸王小妹可可愛愛的小腦袋。
王林會說話,但他不愛說。
王老爹和他說話的時候雖然得不到語言上的回應,卻能得到他行動上的回答。
王小妹不會說話,卻很愛說。
哪怕王老爹沒找她說話,也能得到稚嫩的叽叽喳喳……就是聽不懂╮(??ω??)╭。
王小妹學會的第一個詞是“哥哥”,雖然從她的小嘴裡吐出來像是“咯咯”的雞叫聲,但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從王林和王小妹到王家後,這個建在半山腰的小院子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這個小院原本是王老爹娶媳婦的時候建得,當時想着至少要生三個孩子所以特意建得大了一些。
隻是後來媳婦難産死了,孩子三歲那年也沒了。
王老爹後來也沒有再娶,這院子裡的幾間屋子也就東屋有王老爹住着,其他屋子都空着。
院子裡有東西兩個大屋,兩個大屋旁邊各有一個耳房,耳房邊上還各有一個下屋,能住人的統共有六間。
竈台在兩個大屋中間的堂屋,除屋子外前後還各有一大片用圍牆圍起來的院子,這是王老爹平常采藥回來晾曬的地方。
本來這個大院子該是菜地的,隻是王老爹家裡就自己一個,平常還多是在山上跑,沒有照顧的時間,就改成晾藥的地了。
自從王老爹帶着王林和王小妹回來後,這幾間空着的屋子也是有自己的作用了。
像東屋邊的耳房就被改了改,變成了王小妹的遊樂園,裡頭有許多王老爹在集市上買的小玩具,還有王林自己動手做的小木馬之類的。
王老爹也是帶着王林去了一次集市才知道,原來自己這個白來的傻兒子還會做木工,還做得不比經年的老師傅差。
當時王老爹想着自家添丁進口了,自己原本用的小桌子就不夠用了,得換一張大一點的桌子才坐的開,就去找了木匠要做一張桌子。
那木匠當時正忙着呢,就讓王老爹自己挑一張桌子,到時候找他結賬就行。
王老爹哪裡懂得怎麼挑桌子?他自己用的小桌子都是随便一個樹墩子。
娶妻的時候王老爹的家底還算厚,家裡的家具齊全的很,隻是後來為救孩子都給賣了。
原本連院子都要賣了,隻是那孩子在院子賣了之前就沒了,院子也就留下了。
這才有了王林和王小妹的容身之所。
孩子沒了以後王老爹也沒再買什麼家具,一直都是湊合着過。
桌子就是一個樹墩子,凳子就是林子裡随便撿的石頭塊,碗筷也就一副,還是自己用木頭削的。
采藥人的賺錢不能說簡單,畢竟要漫山遍野的跑,去找藥材。
可也實在算不上難,有時候運氣好找到什麼值錢的藥材,一次就能賺夠一家一年的嚼用。
王老爹在親緣上運氣不好,可在采藥這事上的運氣可沒話說。
自從婆娘孩子沒了之後,他每次總能找到些值錢的藥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不僅找到了值錢的藥材,還總能全須全尾的回來,是遠近聞名的采藥人。
那些收藥材的鋪子基本都認識王老爹。
有些心眼多的,還派人跟着王老爹,就是想知道他在哪裡找到的藥材,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不過王老爹每次去的地方都不一樣不說,還都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那些跟在他後頭的人被大蟲叼走幾個以後就沒有人願意跟着他了。
賺錢是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小命,王老爹能在深山裡來去自如,那賺錢就是人家本事,自己沒這個本事,還是不要眼紅人家能賺錢的好。
王老爹挑不來桌子,隻知道要買結實的,看見張桌子就上手晃晃。
誰成想,運氣不好,晃的第一張桌子就直接散架了。
那木匠鋪子的木匠當時表情就變了。
那桌子不是木匠自己的,而是一位老顧客寄存在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