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關燈
    的時候,貿貿然的接觸,隻會增加自己的危險性。

     所以,當他發現錦袍的中密信的時候,張謙就做了兩種設想,一種信真是劉備寫的,一種信不是劉備寫的,然後比較兩種情況的後果,那就是無論是不是真的,都不如當假的來處理。

     可是,假的處理,要怎麼處理呢? 直接交給曹操?這無非就是告訴曹操:我出賣劉備了,我嘴上喊着忠義但我身體很實誠!或者是告訴曹操:小樣,别以為我不知道這是你設置的陷阱,這麼弱智的計謀,看不起誰呢? 第二種處理辦法就是當做無事發生,假裝什麼也沒有。

    一種結果是真什麼也沒發現,到最後就不了了之;可如果這事不是曹操安排的,然後張三露餡被曹操抓了,最後曹操覺得徐庶寫了回信,隻是他沒搜到,怎麼辦? 想到這,張謙後背都濕了,因為上次曹丕就傳了他和崔芣的謠言,差點殺人于無形。

    這次使者即使是假的,也不一定是曹操安排的,要是曹丕幹的,目的隻是為了除去教導曹沖的他,那該怎麼辦?所以第二種處理辦法也被張謙否決掉了。

     那麼隻剩下第三種方法,将計就計,如果這密信真是别人的圈套,無論是誰安排的,最後都會當着曹操的面揭發,所以張謙得寫這封回信,給這件事一個閉環。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信怎麼寫了。

     真給劉備當間諜,給他回一些真知灼見,或者臭罵一頓曹操,這種事肯定不能幹,曹操招攬人心是誠,殺起人來可也夠狠; 回一些沒有營養的話肯定也不行,這些不必寫在密信裡。

    搞不好,曹操還以為你信裡有什麼暗号,這下場更慘,死之前還會被嚴刑拷打。